想當年剛有防水手機的時候,好多人巴不得都想在别人面前顯擺一下自己手機的防水能力,比如摩托羅拉的DEFY,當時就有不少人帶着手機去澡堂、去遊泳,甚至還有專門下火鍋的玩法,讓人大呼woc。而到了現在,基本上中高端手機都有防水性能,不管是什麼級别,基本上都能應付洗手時飛濺的水滴和濕漉漉的手掌,或者是毛毛細雨這樣的天氣。而iPhone一直以來的防水性能都有口皆碑,到iPhone 11、12這代還有了IP68級别防水,讓不少人都搞起了花式玩水。
但是,最近蘋果就因為防水這件事攤上官司了,而且我們也懶得用“又雙叒叕”這種标題了,因為蘋果近年吃官司情況太多,多到計數君早已壯烈犧牲。這次訴訟的情況是,蘋果公司在紐約被集體訴訟,原因是“蘋果在營銷中對iPhone的抗液體浸潤能力進行了虛假陳述,誇大了其硬件的防水能力”。
究竟是否誇大了?究竟有多誇大?這應該是訴訟的重點。在蘋果官方的産品描述中,iPhone 7擁有IP67防水性能,在1米水深中能堅持30分鐘;iPhone 11 Pro和iPhone 11 Pro Max擁有IP68防水性能,可以在4米水深中堅持30分鐘;iPhone 12的防水性能更強,能在6米水深中堅持30分鐘。看起來這些數字似乎沒什麼毛病,但是請大家注意,在蘋果的詳情頁裡,從來就沒有提到過“防水”這個詞,而是用“抗水”這個詞。
一字之差,兩者的意思就會有較大的區别。
首先讓我們來明确一個概念,國際通用的設備防水能力标準描述中,有三個等級可以參考,它們分别是疏水Water-repellent、抗水Water-resistant、防水Water-proof,無論是國内還是國外,這三個等級都有着明确的解釋和适用場景。
疏水,指的是設備不易沾水,或者沾水之後也難以讓水分積存。比如雨傘、沖鋒衣等等,它們的面料是疏水的,即便雨水打上去也會很快流走,不會浸透到面料纖維中;
抗水,指的是設備有初級的密閉性,可以在低水壓的情況下保證水分不進入内部。比如洗手時被濺水、不小心掉進了台盆裡,都屬于這個情況。
防水,指的是不僅要能承受水洗、雨淋、短時間浸泡等情況,還要能保證在水壓較大時能保持密閉。比如說相機的潛水外殼、潛水探照燈、潛水面罩與呼吸器等等。
所以,蘋果說手機擁有IP68抗水等級,所表達的意思是在較大深度、較大壓強的水中可能無法保證可靠的安全性。而且還得根據集體訴訟團隊提供的資料,據說蘋果内部測試防水性能的方式是“靜态 純水”,也就是不流動的純淨水環境,這跟大家日常接觸的場景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因為“靜态”意味着可控的、較小的壓強,“純水”意味着導電性很低。而在實際生活中,即便是用手龍頭沖洗一下手機,縫隙處所遭受的水壓就已經遠高于IP68等級的防護力了。而自來水、飲料、湯汁類的液體往往内含大量電解質,更别提鹽分超高的海水。所以,導電性能比純水也高到不知哪裡去了。
簡單的說,隻要你的iPhone出于某些原因進水導緻損壞,蘋果官方99%都不會給你保修的。換言之,蘋果的保修政策在各種進水的情況下幾乎是形同虛設,自始至終宣傳的是“抗水”而非“防水”,因此在法律層面上就已經把鍋甩出去了。大家也别忙着對蘋果批判一番,畢竟普通手機并不是戶外定位,并不嚴格要求三防性能,如果需要最好還是買個專業防水外殼,這才叫一勞永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