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老家電視劇大結局

老家電視劇大結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6 19:02:49

老家電視劇大結局?今天,聽說爸爸要回老家看望親戚,我有點小興奮,很想跟着爸爸回去看看爸爸欣然同意,于是推掉了一些課,帶着兒子和爸爸一起回老家,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老家電視劇大結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老家電視劇大結局(老家)1

老家電視劇大結局

今天,聽說爸爸要回老家看望親戚,我有點小興奮,很想跟着爸爸回去看看。爸爸欣然同意,于是推掉了一些課,帶着兒子和爸爸一起回老家。

車子一路奔馳,陌生又熟悉的景象不斷映入眼簾,記憶中那些标志性建築幾乎一個也找不見了,隻能順着路的走向依稀辨認出大緻的方向。過鐵西,到東四,原來的東四中學在路南,現在已挪到路北了。北行後,一條平展略蜿蜒的柏油馬路穿梭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中,遼南平原的開闊舒展盡收眼底。路的兩側,落盡葉子的楊樹齊刷刷地生長,在這寂瘳落寞的冬日裡給人以生機和活力。田野中偶爾有一幢幢長長的蔬果大棚靜靜伫立,這個是記記中沒有的。忽然想起小時候,有一次爸爸從姥姥家騎着自行車帶我回家,應該就是走到這一段路吧,天已經快黑了,我坐在自行車的橫梁上,隻記得茫茫田野上好久才會出現一兩座小土屋,屁股壓的生疼,盼望着下一個房子會是奶奶家的燈火,那是怎樣一種盼家的心情呀。現如今,這種感覺已剩不了多少了。

過了鐵嶺台,新河屯,意河屯,大路沿,新望台,唉,這些,曾經是多麼熟悉的小村莊呀,幾乎哪個村子都有曾經的同學,鐵嶺台的張海鵬,新河的劉燕,大路的孟麗萍,初中時一起刻苦學習的同學們,現在都在哪呀。望台中學,那個留下了我多少記憶的學校,一閃就過去了,隻看見一座門樓清晰地标示着曾經的熟悉。記憶中的望台中學,有三排平房,分别是初一初二和初三三個年級,每排平房的中間有一個門洞,上面刷着幾塊黑色的闆,可以寫闆報。平房的最南面,有一個挺寬闊的操場。初三時,我們幾十個孩子在兩個空教室住宿,冬天裡滴水成冰,晚上灌的熱水袋在被窩裡捂了一夜後已經冰涼。依然記得幾個同學圍着并不溫暖的爐子讨論角一為什麼等于角二的情景,依然記得早晨和晚上一人一盒紅紅的高梁米飯坐在宿舍門口一邊吃一邊吐沙子的無奈,那時候每天早上和晚上隻能吃豆腐乳和鹹菜,卻也并沒有覺得有什麼苦呀。

望台鎮裡,路兩側插上了很多小國旗,看着喜慶。民宅也大都是新蓋的亮堂堂的寬宅大院,也有幾層樓的别墅,一邊感歎農村的變化,一邊就想,我如果沒有考上大學,或許就在這裡找個人嫁了,會過一種怎樣的日子呢?過了望台,就是道沿村,小時候那裡有一個好大的水塘,水塘邊有一棵很古老的柳樹,樹有樹洞,很粗。每到過年的時候,爸爸媽媽帶着我們三個孩子,拎着糕點和白酒,在這裡等車去姥姥家。等車時的嬉戲、興奮還依然記得呀。

二姑家在道沿村,我們就先到了二姑家。二姑夫說二姑聽說我們來了,放下電話就去了大棚,去給我們摘蔬菜去了。記憶中二姑家是三間房子,她婆婆住東屋,她們住西屋,小時候我去二姑家,印象很深地是有一對帶箱座的箱子,那是二姑的陪嫁。記得當時這箱子很是讓媽媽羨慕嫉妒恨,還曾經編了首兒歌讓不明世事的我去唱。現在,二姑把那大房子給了二兒子,自己搬到了前面的小屋去住,小屋的前面,罩着塑料,弄得我好半天才找到門,屋裡的牆上糊着報紙,簡單的、破舊的家俱,唉,我那漂亮、能幹、愛幹淨的二姑。 二姑回來了,手裡抱着一大包的韭菜、茄子,進屋就開始摘菜,指揮着二姑夫去取凍着的豆角,幹豆角、葫蘆條,晾着的蘑菇,總之一切她能想起來的東西,裝滿了兩大袋子。二姑的榮耀是她在鞍鋼的碩士畢業的大兒子,訴說着兒子買了新房,原來的舊房子沒有賣掉,是留着她年紀大了的時候過去住呢。又說兒子買房子給拿了一萬元,二姑呀,一萬元,對我們算不了什麼,可是對你來說,意味着什麼呢。又說,兒子早上打電話來說過年回去給她錢的時候,不許跟他撕扯,别讓媳婦知道。那眼裡,滿是幸福的滿足。二姑,你的眼裡,心裡,隻有孩子,沒有一點你自己呀。想起二姑年輕時,與村裡的一個下放戶的兒子相愛,被奶奶攪黃,後來下放戶回了城,過上了小康生活,二姑嫁給了老實墩厚的二姑夫,也從此過上了另一種生活。人這一生呀,真是。

離開二姑家,車子回到大路,心情一下子凝重起來,人說近鄉情怯,就是這樣一種感覺吧。小時走過無數遍的這條路,夢中出現過無數次的這條路,已不是這條路了,寬寬的柏油馬路兩旁,自然沒有了随風搖擺的野菊花,也不見了那短短的橋,更看不到橋下深秋時節紅的黃的顔色。那青蔥小壩的林蔭下,是否還有讓人欣喜的蘑菇呢。

一進村子,是小時在那讀了五年書的官草小學,自然不是一排簡單的平房了,那寬闊的校舍裡,自然沒有了我們自己修建的講台,沒有了長長的桌子和長條的闆凳,教室外也沒有了我們自己修整的花壇,自己堆墊的操場了。我的童年呀。

車子向北行,經過官草大隊,兒子問我是不是小時候你在那看電影的地方,正是呀,口袋裡揣着炒玉米,穿着爸爸媽媽的舊棉襖,冬天的夜晚,一站就是兩個小時的地方。三角坑,小時候在那挖過牽牛花的根,弟弟曾在那裡遊泳,這邊下去就不見人影了,正恐慌呢,頭從那邊鑽出來了。那片菜園,哦,蝴蝶、蜻蜓。奶奶家老屋,隻能在記憶中了,那片老屋,很破舊簡陋,卻給我了多少童年的溫暖呀。現在那裡是堂弟的寬寬亮亮的豪宅。

老屋,到了。

夢裡魂牽夢繞的老屋,卻都是舊時模樣。沒有了西屋窗前一棵棵彎彎盤繞的牽牛花,沒有了那兩棵高高的杏樹,偏居一隅的棗樹。沒有了我那整潔清爽的西屋,台燈下用功讀書的青春。沒有了清晨,啾啾鳥鳴中的恬淡悠然。當記憶被重新喚起,傷感卻美麗,也是一種美好吧。

老屋現在二伯住着,院子裡幾頭大牛閑适而懶散。不散打理家務的的二伯将東西堆得到處都是,這裡一盆飯,那裡竟然還有一盆粽子,柴火滿地都是,到處都是灰塵。唯一光亮的,是二伯那燦爛的笑容。在我的長輩中,二伯是性情中人,樂觀、豁達、仁義,臉上永遠是陽光燦爛的笑容。奶奶以前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兒子。二伯很快和我兒子打得火熱,撿起他的唢呐,吹了幾下,看我兒子不感興趣,不知從哪弄出來一把小提琴,可惜弓子上沒毛,也沒有弦了,琴身還是不錯的。要送給我兒子,我不和道該不該要。要了是要好好保存的,我做得到嗎?就說先放着,孩子還拉不了成人琴呀。

弟弟有急事,先開車走了。我們把帶來的禮物都搬下來,想着爸爸一年也來不了一趟兩趟的,我則是多少年沒有回來了,得去大姑和大娘那看看。二姑特意交待我去看看大娘,說大娘這半年來瘦了很多。二伯提意用土車子推東西去大娘家,我讓我爸推,爸把車子擡起來又放下了,說凍手。凍手?不會吧。後來是二伯推着車子,我們一起去了大娘家。路上我問爸:你凍手嗎?爸說,我推個土車子,讓街坊鄰居看見了不好看,呵呵呵呵,爸爸的虛榮心。

大娘家裡寬敞、幹淨、溫暖,大娘一個人住着三間大房子,好大的院子,收拾的很清爽,屋子裡也很整潔,東西擺放的整整齊齊,怎麼看也不象是七十四歲的老人住的房子。大娘一臉溫暖的笑容,身子也很硬朗。老人中,能有大娘的心态,很不容易。或許,她活了這麼多年,隻有晚年這段時光,是為自己活吧,是在享受生活、生命本身的快樂與幸福吧。說起大女兒每天兩個電話的問候,說起要回來過年的孫女,看看西屋,已經為孫女鋪好的被子,說起現在就天天燒熱炕的西屋,大娘,我感受到了你的幸福,也感受到了你的孤單。人,都是孤單的。有的人是生活在人群中,内心卻孤單冷清,有的人是形單影隻,聽寂寞在歌唱。

最後是去大姑家,二伯依然用土車子推着一車子東西,從村北一直走到村南,路上遇到一些同姓的親屬或舊識,一律被熱情招呼,能認出我的,都是長輩,可是我已認不出他們了。 那種淳樸的熱情,令我汗然。爸爸四十歲離開家鄉,去城鎮裡生活,一定是嘗盡城裡人的冷暖炎涼,回到自糼熟悉的鄉裡鄉親中,個中滋味,隻有他自己心裡最清楚吧。

我已經不認識去大姑家的路了,村落裡,多了很多新鮮時尚流金淌銀的寬房洋樓,隻是道路依然陳舊、髒亂,我的靴子上,大衣下擺上,都沾滿了灰塵,一路引來鵝鳴狗吠,知道自己已是外人。那個高高的房身上,樸質的小屋就是大姑家了。小時候去大姑家,最喜的是大姑腌的鹹鴨蛋,紅橙橙的黃,流油的香呀。大姑迎出來,依然舊時模樣,大姑夫生病後就一直坐在炕頭,這次見,牙齒已經沒有幾顆了。想起初中三年級時一次跟大姑夫聊天,他說這孩子一定能上大學,當時如遇伯樂的感覺,還仿佛就在昨天。大姑一向喜怒形于色,又是很要面子的人,依然如此,呵呵,妹妹,你象極了大姑呀。問及我們還沒有吃飯,大姑急了,忙着去做飯。我心裡其實挺想幫一把的,可是手凍得一直縮在袖筒裡,實在是不想碰那冷水。因為着急,終究是沒有吃這頓飯。大姑去東屋大把大把地裝蔬菜,那一刻,我想爸爸的心中,是溫暖的,雖然我們又冷又餓。

從大姑家出來,重新回到二伯家,弟弟找的車已經開過來。二伯開始往外拎豆子,擡大米,搬大蔥,把他認為的好東西一股腦地拿出來。我說,二伯,你伴個老伴吧,能幫你收拾下屋,做口熱飯,人一輩子就幾十年,你六十五了,還有多少年好活頭呀。二伯說哪有那麼容易呀,伴了老伴,孩子們就遠了。還說誰問他有沒有老伴呢,他說有呀,我象我爹一樣,天天去河邊撿,都撿了兩個老婆了,人說在哪呢,他說那不在我家櫃上放着呢,他媽的兩個破娃娃,哈哈哈哈,臉上依舊是燦爛的笑。

回程。我和兒子餓得吃小食品,爸也餓了吧,也跟着吃。饑寒交迫,饑寒交迫中,體驗那依然滿滿的親情。我問兒子,農村和城裡哪個好,兒子竟然說:農村有農村的幸福,城裡有城裡的幸福。

我們是有幸或者說不幸從農村逃離的一群人,大伯家的老大,大姑家的三個孩子,二伯家的老大,二姑家的老大,我家裡的我,我們是依靠讀書,離開了生我們養我們的那塊土地,我們在城市裡摸爬滾打,跌倒碰撞,将我們的淳樸狹獈與城市的冰冷開闊對碰,用盡聰明,不惜血汗,換得城市的接納和寬容,哪個人的身上,不背負着難言的辛酸與痛楚?在這一年一度的春節,我們這些擠在城市裡的人,挈婦将雛,背包攜囊地奔赴那片土地,不止是奔赴生養自己的娘親,攜手長大的手足,是不是也在奔赴自己心靈的家園,心靈的老家?我們在老屋土坑上,陳舊的老宅裡,找尋童年的溫暖,親切的熟悉?

哦,老家,童年;童年,老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