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1 23:22:24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1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8課。學習本單元課文要拓寬學生閱讀的視野,引導閱讀适合他們程度的童話。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2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傳世之作,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3

寫實和寫虛交替進行,美麗的幻象和殘酷的現實更疊出現,是這篇童話的特點,也是這個凄美的故事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4

矛盾一:現實和幻覺之間的矛盾。

這篇課文,最容易被我們發現的,也是最明顯的第一對矛盾就是現實和幻覺之間的矛盾。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5

1. 小手被凍僵了。天非常的寒冷,于是她出現了幻覺——火爐,多麼暖和。

2. 現實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餓,她可能整整一天都沒有吃東西了。幻覺又出現了——烤鵝,是多美味的食物。

3. 現實中的小女孩是赤着腳的,那雙大拖鞋也不是她的而是她媽媽的,被疾駛而來的馬車吓壞了,丢了一隻,還有一隻,也被那個小男孩了拿走了。她出現的幻覺是——聖誕樹,她渴望被人疼愛,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家。

4. 現實中的小女孩如果回去就一定會被打,被她的爸爸打,在家裡得不到親情的溫暖跟呵護。于是幻覺當中出現了——奶奶。奶奶是那麼慈祥,那麼溫和,奶奶給了她多少慈愛的關懷。

5. 現實中的小女孩,不敢回家。家不是一個物理的概念,應該是心靈的港灣,家應該提供給她最安全最溫暖的心理感受,但是她沒有這樣的家庭,而幻覺當中——她跟奶奶飛走了,她要飛到哪兒,與其說是天堂,不如說是小女孩心目當中那個理想的溫暖的,安全的家。

所以這是第一對矛盾,處處對立。在現實當中,小女孩幾乎就生活在地獄一般的生活。而幻覺當中,毫無疑問,那是天堂般的生活。現實跟幻覺,地獄和天堂形成第一對矛盾,這個矛盾是最明顯的。

矛盾二:性格和遭遇之間的矛盾。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6

第二對矛盾,有一定的難度,不一定能夠被我們馬上捕捉到,之前說過有的矛盾需要提煉,有的矛盾需要比較,有的矛盾需要還原。

第二對矛盾就是小女孩的性格和她所處的遭遇之間的矛盾。首先來看小女孩的性格。《賣火柴的小女孩》主人公毫無疑問是小女孩,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我們一起來看看:

1. 她乖巧。大冷的天兒,還赤腳在大街上賣火柴,整整一天不敢回家,多麼乖巧,多麼懂事。

2. 她美麗。金色的頭發卷卷的雪花飄落飄落在她的頭發上,那麼美麗,她自己都沒有注意到。

3. 她善良。即便是那一隻拖鞋被那個小男孩拿走了,她也沒有追趕,她也沒有怨恨,這是一個多麼善良的小女孩。

4. 她純潔,她的精神又是這樣的高貴。她是被凍死了,但是她的嘴角還留着微笑。

在如此悲慘的遭遇之中,她沒有忘記期待,她沒有失去信仰。可以說這就是一位跌落到人間的天使。我們常常說好人有好報,通過還原以後會有這樣的期待。事實上,在現實生活當中她的遭遇是:

1. 寒冷。手被凍僵了。

2. 饑餓。沒有吃的。

3. 貧窮。過不上好日子。

4. 孤獨、痛苦。得不到父母的關愛。

她的遭遇就是地獄,天使跌落在地獄之中,這是第二對矛盾。而這一對矛盾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如果是個壞人他有這樣的遭遇,我們可能會同情,但是很難被感動,很難有那種撕心裂肺的感覺。

可是,一個好人,一個天使,卻遭遇這樣悲慘的生活,每個人的心都會碎的。這個矛盾就需要我們通過提煉、對比才能夠發現,于是,通過分析矛盾,我們對這個文本的解讀就進入到更加隐蔽的精髓之處。

矛盾三:環境和内心之間的矛盾。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7

第三對矛盾是隐藏最深的矛盾,一邊是小女孩生活的這個環境,或者說社會現實,一邊卻是小女孩内在的心理。簡單的說吧,環境如此可惡,如此醜惡,如此黑暗,然而她的内心呢,卻是如此光明,如此善良。

我們一起來看看社會環境:

1. 冷漠。整整一天,沒有人買過她一根火柴,社會是多麼冷漠。

2. 自私。馬車疾馳而過,根本沒有把小女孩看在眼裡,極度自私。

3. 醜惡。一天也沒有賣出一根火柴,如果去就會挨打,連最親的父母都變得這麼醜惡。

4. 被人歧視。她隻是個小女孩。

5. 不公。社會是多麼的不公,有的人家有噴香的烤肉,有的人家有漂亮的聖誕樹。小女孩啥都沒有,她所處的環境就是地獄。

我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請問小女孩有沒有因為這樣地獄般的環境,而讓自己的内心也變得像地獄一樣呢?

沒有,深處這樣的環境,她的内心依然充滿溫暖,依然渴望美好的生活,依然渴望得到富足,依然渴望得到關愛,依然渴望得到幸福。可以這樣說她的内心活在天堂。

我們也可以這樣說“這個小女孩在最低的境遇裡邊,活出了最高的境界”。所以她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同情,帶給我們的更是一種敬意。

這樣一個高貴的靈魂難道不值得我們對她充滿敬意嗎?換了你,你能在如此境遇裡活出如此境界嗎?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8

顧悅在《西方傳統的文學批評與安徒生童話的聖經原型》中,有這樣一段話:小女孩的力量來自他心中存有的“天上的盼望”。這種來自彼岸世界的力量,可以超越世間的痛苦,使她能夠“靠永恒”“戰勝那些可變的東西”,即使面對死亡,也依然能保持微笑。

王崧舟老師認為《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童話故事,不僅僅是讓人們用來同情。如果隻是這樣,那我們讀出來的隻是很表層的東西。

我們隻有透過第二對、第三對矛盾最後感受到小女孩身上那樣一種來自彼岸世界的力量,那樣一種可以超越世間痛苦的力量。對我們來說,才有着更大的啟示意義和價值。

以上是從分析矛盾來看《賣火柴的小女孩》,接下來,我們通過把握結構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9

什麼是把握結構?曹禧修先生在《中國現代文學形式批評理論與實踐》中是這樣說的“從思維的邏輯層面上講,我們對文本内容的分析始終是從形式的把握入手達到理解和發現意義的目的”。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10

我們對文本内容的分析,首先也隻能是從形式的把握入手,這個形式王崧舟老師認為就是整個文本所呈現出來的結構,結構是最高的形式。不同的結構,表達不同的意義,試圖達成不同的表達目的。

《賣火柴的小女孩》作為一個經典的童話故事,這個文本的結構是什麼?有着怎樣的特點呢?整個文本的結構,其實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11

第一個部分:在寫現實。從文章的開頭“天冷極了,下着雪又快黑了”一直到第四自然段“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為止。

這個部分細讀過這個文本的老師都清楚,所有的幻覺之所以産生都是有現實根源的,那麼這個現實根源在哪呢?寫在哪呢?就寫在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到四自然段。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12

第二部分:在寫幻覺。從“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的開始”先出火爐,然後出現烤鵝,再出現聖誕樹,最後出現奶奶。

一直到“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寫的都是幻覺。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13

第三部分:寫的也是現實。也就是文章的最後部分“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14

現實-幻覺-現實,這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整個文本的基本結構,現實-幻覺-現實又是怎麼統一在一起的。細心的老師就會發現,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童話故事當中,出現一個非常重要的道具(支架)——火柴。

是火柴把現實和幻覺銜接在一起,也是火柴把幻覺和現實銜接在一起,更是火柴把現實-幻覺-現實整合在一起。

如果我們做一個詞語頻率,就會發現在第一個現實部分,火柴出現了三次;在第二個幻覺部分,火柴出現了十四次;在第三個現實部分,火柴出現了一次。加在一起,火柴這個詞在整個故事中一共出現了十八次,這絕對是一個高頻詞啊!

火柴分别出現在哪些地方?

1. “她的舊圍裙裡兜着許多火柴”(連個籃子都沒有,圍裙還是舊的)

2. “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

3. “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

4. “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慢慢地通過火柴進入幻覺了)

5.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裡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火柴進一步把小女孩引向幻覺)

6. “哧!火柴燃起來了”(幻覺出現了)

7. “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幻覺消失了)

8. “她坐在那兒,手裡隻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這裡的火柴梗就是現實的符号)

9-17.火柴再點燃(又出現幻覺)——火柴再熄滅(幻覺又消失)……第二部分就是通過火柴把故事串聯起來的。太多的火柴,一直到最後那個闆塊,重新回到現實。

18.“小女孩坐在那兒,手裡還捏着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火柴已經全部燒完了)

前前後後出現了那麼多次火柴,把現實-幻覺-現實全部串聯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看火柴的作用: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15

1. 當火柴擦燃,帶來光明,小女孩就會出現幻覺,滿足她的一切美好願望。

2. 當火柴熄滅,黑暗出現,在黑暗中她又回到了現實。

如果說現實-幻覺-現實是表層結構,那麼火柴的擦燃-熄滅-擦燃-熄滅就是這個故事的隐喻結構。火柴擦燃,帶來光明,小女孩出現的幻覺是短暫的,而火柴熄滅,黑暗出現确是那樣的久。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16

我們從小女孩的“五次幻覺”當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發現,似乎暗合着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幻覺”的叙事結構也很獨特,很有深意:

1.對每一次擦火柴的叙事,基本結構是相似的:擦燃—幻覺—熄滅;

2.叙事結構每一次都有微妙而精緻的變化,第三次擦火柴的叙事結構是轉折的關鍵,火柴熄滅而幻覺沒有消失;

3.内在的需要越來越強烈,幻覺越來越真實。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17

這篇童話為什麼不寫?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時,就和奶奶一起飛走呢?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18

1. 從人性需求的角度看:需求強烈、逐步遞升;

2. 從叙事藝術的角度看:曲折多變、引人入勝;

3. 從篇章節奏的角度看:有詳有略、突出重點;

4. 從彰顯主旨的角度看:蓄勢鋪墊、卒章顯志。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這樣解讀賣火柴的小女孩)19

梁曉聲先生說“《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含淚之作,對于人世間的不公平,它也确實一面鏡子,但是他所喚起的并不是憎恨和革命,而是同情和人道主義。”對于這樣的人道主義,我們應該升起一份足夠的敬意!

(初次嘗試寫文,一個一個地敲打,寫到了深夜,如果你能堅持看到這裡,不妨給點鼓勵,點個贊,關注一下吧!我會繼續努力的!謝謝啦![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