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驅”“鋼炮”“電車”當這幾個标簽湊在一起,你會聯想到哪款車型呢?大衆ID.3?那若是再加上“自主品牌”與“12.98萬元起的售價”呢?沒錯,那隻有我們今天的主角——MG MULAN!值得一提的是,MG MULAN作為“中國汽車工業首款全球車”,其第一站就将遠銷歐洲市場,歐洲市場售價為31990-37990歐元。(折合人民币起售價就得22萬起)所以這麼一看,國内補貼後12.98-18.68萬元的售價就很香!既然上汽能有底氣将這款MG MULAN開拓之海外市場,那它必然也有着一些獨到之處,話不多說,即刻開聊!
首先我們都知道歐洲人,雖然他們長得都人高馬大的,但因為道路比較狹窄,所以他們特别喜歡體型較小的兩廂車型,像高爾夫、雅力士、卡羅拉都是那邊的主銷熱門車型。而這款MG MULAN的身材就非常符合歐洲人的審美與用車需求,相信這應該也是設計師對歐洲市場進行調研後所得出的結果。
首先前臉延續了MG家族式的設計語言,内凹且下沉的機蓋設計搭配兩側狹長的柳葉形大燈,使之看起來頗具攻擊性。此外,下方前包圍采用了與MG5天蠍座相仿的進氣槽設計,加之外擴的黑化前唇,彰顯出了濃郁的運動氣息。
側面,動感的兩廂車姿态在半封閉式的雙色輪毂與懸浮式車頂的點綴下,在凸顯層次感的同時展現出了更加緊緻運動的設計。車身尺寸方面,新車的長寬高分别為4287mm/1836mm/1516mm,軸距為2705mm。雖然整體車長未到4300mm,但得益于純電平台所帶來的短前懸與短後懸布局,使其軸距達到了2705mm。為此也換來了更大的車内空間與50:50的軸荷比。
車尾方面,頂部大尺寸的懸浮尾翼以及底部的擴散器裝飾十分抓人眼球,雖不知在高速能提供多少下壓力,但視覺沖擊力實屬拉滿。在當我仔細觀察後便發現,它的尾燈造型與線條設計竟然有着一些高合HiPhi X的影子,不知你們覺得這兩車之間是否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呢?
既然是一款全球化車型,除了出衆的顔值外,内在表現同樣值得關注。好在,MG MULAN并未讓我失望。7英寸液晶儀表與10.25英寸中控懸浮式大屏,為整體簡約化的設計布局注入了不少科技氣息。其内置的斑馬洛神座艙系統,不僅功能豐富,且語音交互做得也尤為出色。而下方還保留了多個常用的物理按鍵,方便盲操作,這一點要給予設計師好評。此外,運動化的平底方向盤,旋鈕式的換擋控制以及貫穿式空調出風口等設計處處都非常符合當下的設計風格。
值得關注的是,中央控制台下方區域則取消了以往燃油車那般的繁瑣設計,采用了更為平整寬大的儲物槽,不僅優化了空間利用率,且實用性也大幅提升。
當然,多數人難免會因緊湊型兩廂車的尺寸原因,而對乘坐空間飽受質疑。在我經過實際體驗後告訴大家完全可以放心!本人身高183cm,将前排調至合适位置後,後排的腿部空間為一拳有餘,頭部空間為4指,所以當前後排乘坐人員身高在180cm以下時,車内空間便會非常寬敞。
這主要歸功于三個方面,其一便是上文中所述純電平台所帶來的2705mm軸距;其二則是前排座椅後方進行了輕微的偷空處理以及後排傾斜較大的靠背角度;其三這一點說實話讓我有些驚喜,得益于兩廂的造型,溜背的車頂從C柱開始才有明顯的下滑設計,并且内部車頂處也進行了偷空式處理,因此實際頭部空間依舊相對寬裕。
不難發現,MG MULAN的靜态産品實力就有着不少亮點,那它的動态駕乘感受就會給予我怎樣的驚喜呢?
當提到到動态體驗,那無疑是這台MG MULAN亮點所在。産品硬件層面上就給予了消費者多種選擇,其中後置單電機就有着高低功率版本之分,賬面數據為125/150千瓦的總功率,以及250牛·米的總扭矩。而四驅雙電機版本的總功率則來到了315千瓦,總扭矩達到了驚人的600牛·米,同時零百加速也随之來到了3.8秒。從這些賬面數據來看,MG MULAN的動力水準在同級中相當亮眼,MG MULAN難道僅僅隻是“力大飛磚”?當然不是!其作為一款全球車型怎能沒兩把刷子呢?
電池系統也是新能源領域“内卷嚴重”的一PA,像刀片電池、彈夾電池都為了将空間利用最大化,塞入更多電芯提升續航。而MULAN則是搭載了上汽研發的“魔方電池”,其内置51kWh的磷酸鐵锂電池和64kWh的三元锂電池,參數上并未有太大亮點,難道隻是命名上的噱頭嗎?那定然不是,它與市面上電池最大的不同便是将内部的立式電芯布局,改變成了躺式布局,那這樣布局有啥好處呢?
首先魔方電池系統,在應對不同産品車型時,可以研發出不同厚度的電芯,因為這套電池系統就像魔方一樣,可以根據不同車型底盤的空間,進行更自由的排列組合,空間布局上也更為靈活。所以理論上僅改變電池組的厚度,并保持各種接口的一緻性,這也更容易滿足“換電”條件。恰巧最近上市的飛凡R7同樣采用了魔方電池,并提供了換電服務。所以相信未來名爵、榮威的産品隻要是裝配了魔方電池,就能實現一套屬于上汽的換電生态。
但躺式電芯對水冷系統與整包工藝的要求要更高,為此上汽為其研發了先進的CTP電池包技術,确保其電池模組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聊完硬件自然得分享一下駕駛感受,我們所試駕的還是“鍵盤值”頗高的後驅版本。經過實際駕駛體驗後,MG MULAN确實沒讓我失望,甚至還有些小驚喜。50:50前後軸荷比以及490mm超低質心高度,加之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挂與後五連杆獨立懸架結構,在匹配韌性十足的減震器後,不僅給予了我不少駕駛樂趣,且在過濾一些細小颠簸時,适宜的彈簧K值與減震阻尼都表現得相當從容,從中也體現出了上汽工程師出衆的調校功底。
既然有着極限較高的底盤标定與輕快的動力響應,那轉向手感以及電門與刹車的腳感自然也是至為關鍵的一環。首先轉向的随速增益、回正力矩設定均頗為線性,即使在激烈駕駛也未出現拖泥帶水的情況,但在轉向力度上我個人依舊覺得過于輕盈,相信工程師應是照顧到部分女性用戶與日常駕駛舒适性。再來聊聊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點,便是電門與刹車調校極為線性,得益于後置電機強勁的低扭釋放,感受上頗為輕快,且并未出現很竄的初段響應,值得好評。另一方面,刹車前段10%雖有一定的虛位,但剩下90%的行程均頗為線性,腳感上也非常紮實。所以整體駕駛感優于市面上同級的多數産品。
寫在最後:
MG MULAN作為MG的全球戰略車型,從産品力上我看到了征戰全球市場的實力和底氣。論産品實力,星雲純電專屬平台、先進的CTP電池包技術和LBS躺式電芯、最快3.8秒的破百能力、50:50軸荷比,在諸多“黑科技”的加持下打造出了越級般的産品實力,MG MULAN毋庸置疑的成為了10-20萬價位區間最具吸引力的運動純電車型。我相信無論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還是想要一輛具有運動屬性的電動“鋼炮”,MG MULAN無疑都是最優選之一,所以我個人對MG MULAN未來的市場反饋也充滿信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