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是後人對皇帝的最高評價,能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皇帝更是屈指可數。
連漢高祖劉邦都不能被稱為千古一帝,漢武帝為什麼能被稱為“千古一帝”?他有哪些功績呢?
年少登基
劉徹四歲被冊立為膠東王,七歲便被立為皇太子,十六歲繼承皇位。
可以說是人生赢家,但對于年少的皇帝卻不怎麼開心。
因為大權還是在他的祖母窦太後手裡,劉徹凡事都要向她彙報。他的萬丈雄心,在這個老太太面前,隻能偃旗息鼓。
對16歲的劉徹來說,這個皇帝當得着實憋屈,這個時候他選擇了隐忍。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公元前135年,窦太後走完了人生的進程。
漢武帝劉徹終于可以在朝堂上大展拳腳。
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開始成為統治思想,其原因是儒家思想有利于漢武帝的大一統。
漢武帝在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
從此以後,儒家思想取代了法家和道家,在中華傳統文化舞台上獨領風騷2000餘年,受到曆代統治者所推崇。
興辦太學,培養人才
太學相當于中國古代的大學。
漢代太學是中國封建社會曆史上第一個政府創辦的、正規的高等學府,自漢武時期設立,曆兩千餘年而不絕,是中國教育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在長安設太學。太學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設五經博士專門講授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
博士,古為官名。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為“文學博士”等
“博士弟子入選”,内由太常負責選擇,外由郡國察舉。
武帝還下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
太學和郡國學主要是培養統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傳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攘夷拓土,國威遠揚
尋常人家的孩子,從小聽的故事是嫦娥奔月,是後羿射日。
劉徹從小聽的故事是:
你太爺爺當年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你太奶奶被匈奴單于寫信侮辱,你的姑奶奶、姑姑、姐姐們被迫遠離故土到匈奴“和親”。
對于漢武帝劉徹而言,這是對自己家人的羞辱,也是對大漢皇朝的不敬!
這得多虧了“文景之治”,他爺爺和父親留下了不少财富。這一刻,劉徹有了反擊的決心。
于是便有了:
北破匈奴直抵陰山;
滅南越、閩越、東越、朝鮮;
降伏車師、樓蘭、大宛、西羌、西南夷;
漢武帝在位時,共開拓疆土面積:198萬平方公裡。
大大降低了匈奴對漢朝的威脅。劉徹一系列戰争“所辟疆土,視高、惠、文、景時幾至一倍”,使中國“千萬年皆食其利”。
真正做到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至此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大漢國威,傳遍四海。
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晚年罪己诏
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 ,漢武帝也不例外。
由于漢武帝好大喜功,連年征戰,弄得國庫空虛(的确是個敗家子);
漢武帝迷信神仙方術屢屢受騙,封禅求仙揮霍無度(權利達到頂峰,都想求長生);
他聽信讒言、妄用奸佞,使可憐的衛皇後和皇太子死在奸臣小人之手,成為千古冤案;
開疆拓土,征伐匈奴緻使稅賦徭役繁重,農民大量破産流亡。各地爆發了農民起義。
漢武帝晚年社會動蕩,幾乎成為危局。
面對自己造成的危局,他深刻反省自己所為。
于是,劉徹寫了一篇罪己诏,停止了長達40年的征戰。
開始像自己的祖父和父親那樣,休養生息,成了有文獻記載的第一個用罪己诏自我批評的皇帝。
公元前87年,70歲的劉徹去世,在位55年,葬于茂陵,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功大于過
雖然在統治的後期犯了一些過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總體而言是功大于過。
漢武帝的文治武功不僅使得西漢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更使得大漢民族從此閃耀登場,并在此後兩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屹立不倒。
當然大漢的強盛,從來不是他劉徹一個人的功勞。
若沒有衛青、霍去病、董仲舒等衆多能臣的幫助,劉徹就隻能是劉徹,成不了千古一帝。
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劉徹也許想過後世的評價。但他應該不會想到,幾千年後,後人會把他與秦始皇并稱“秦皇漢武”,賦予他至高無上的曆史地位!
大家對漢武帝劉徹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