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十個在我們身邊詭異的心理學

十個在我們身邊詭異的心理學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1 15:14:05

人的内心世界是奇妙而複雜的,許多奇妙的心理現象(Mental Phenomena)讓心理學家們十分着迷,它們普遍存在且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影響巨大,而沒有人能夠與之抗拒。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探讨人類最詭異的四種心理現象。

1. 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

一座房子如果出現了一扇殘破的未修理的窗戶,那麼随着時間的推移,其他完整的窗戶也會陸續被人打破,“破窗效應”因此得名。它最早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作為犯罪心理學的研究課題,破窗效應的核心内容是一旦人們放任社會中的不良現象,那麼這種現象就會得到更多人的模仿甚至變本加厲。

十個在我們身邊詭異的心理學(四種最詭異的心理學現象)1

一個人的思維與行動受到一定環境的影響,這些不良行為能夠引發環境的混亂無序,當人适應了這種無序的感覺,就會陷入麻木的氛圍中,認為這種不良行為是理所當然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人們在那些打掃得幹淨整潔的房間裡扔垃圾會有一種負罪感,而在遍地垃圾的房間裡,人們就會認為随地亂扔垃圾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因此在一些社區中,輕微的無序狀态就可能在放任一段時間後變為違法犯罪的重災區。

十個在我們身邊詭異的心理學(四種最詭異的心理學現象)2

2. 空鳥籠效應(Empty bird cage effect)

又被稱為“鳥籠邏輯”,最初由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斯提出。該理論認為,一個人在買了一個空鳥籠後,如果裡面沒有養鳥,就會給人帶來強烈的違和感,周圍的人也會對這樣的行為表示疑惑,因此這個人最後不得不買了一隻鳥放了進去。

這是一種人類固有的限制性思維,也就是思維定勢(Thinking Set),它導緻先前的經驗與認知會始終處于“準備狀态”,在遇到相似情景時迅速通過同樣的方法解決問題。這種思維一方面能夠使人能夠通過總結經驗教訓更高效地行動;但是另一方面,這也會阻礙一個人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回到鳥籠效應中,由于鳥籠是為養鳥而設計的,因此絕大部分人認為,鳥籠這個物體就是來裝鳥的,而不是裝飾品之類的東西,并對“鳥籠還有很多其它用途”之類的想法保持懷疑态度。這種心理讓我們的内心默認了大量社會規律,從而不會去考慮規則本身的正确性,社會階層固化的心理動因也在于此。

十個在我們身邊詭異的心理學(四種最詭異的心理學現象)3

3.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霍桑效應又被成為“宣洩效應”,指的是一個人在發洩自我情緒或者得到額外關注的情況下,其行為與思維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在哈佛大學的心理學研究中,心理學家們進行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在工廠車間工人裡随機挑選出6位女工作為觀察對象,并改變她們所處的環境;最終的結果是這些女工認為她們受到了特殊關照,因此必然比他人更為優秀,因此她們的工作熱情得到很大提高,工作效率也自然上升。

十個在我們身邊詭異的心理學(四種最詭異的心理學現象)4

因此,霍桑效應被廣泛運用于管理學之中,用于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但是霍桑效應的作用是有限的,盡管能夠通過許多方式刺激人們的工作積極性,但是在“邊際效用遞減法則(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的作用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最終會趨于穩定,不再上升。

4.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

帕金森定律被認為是官僚主義的理論基礎,也被稱為“官場病”,由英國的曆史學家與公共管理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提出。他認為,随着公司規模的不斷增大,其行政管理人員會呈現出金字塔式的分布并且逐漸增長,最終導緻行政機構過于龐大臃腫,這時候即使每個人都很忙碌,但效率卻相當低下。

十個在我們身邊詭異的心理學(四種最詭異的心理學現象)5

他對此得出一個著名的論斷:“雇員的數量和實際工作量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系”。這一理論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對社會中的官僚主義之風進行了批判,對人們如何組建一個精簡高效的組織形式作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議。帕金森定律也因此被稱為二十世紀西方三大文化發現之一。

以上就是四個人們難以解釋又難以擺脫的心理現象,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随處可見,早已被我們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在這些看似沒有規律的事件背後找到它們的普适性規律,從而指導我們如何做出正确的決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