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女性已經成功的塑造了一種“她”的話語空間,甚至連馬雲的成功都歸結為“敗家娘們”。她們“能掙會花”,改變了就業市場,也正在成為衆多服務型企業的收入和利潤來源。根據國家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女性的就業率高達61%,職場中女性占比44.7%;與此同時,60.8%的家庭中女性消費最多,59.5%的家庭由女性掌管家庭财産。
而有錢有地位的女性,在就業理念上也正在發生變革。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兼職市場的整體份額約100億,女性群體約占60%。越來越多女性不再恪守一份固定上下班的工作,而是成為自由職業者,或從事兼職。她們有的出于無奈,因為公司要削減成本;有的則是自主選擇,希望能更好地控制生活節奏,規劃未來,還有的則是利用業餘時間,賺取更高的經濟回報。
造成這一變革的首要原因是,企業主正在提供越來越多樣的兼職崗位。百姓網最新發布的上海數據顯示:模特禮儀這種典型的女性兼職崗位,從2013年的平均每月8000個崗位需求,一躍在2014年跳升到單月16000個崗位需求;而另一項女性兼職翻譯也從2013年每月不足600百個崗位,跳升到2014年每月1900個左右。會計兼職崗位從2013年的每月1000多個,跳升到2014年的每月2000多個。越來越多的技能及非技能的兼職崗位給了女性更多的經濟權利——女司儀,女性攝影師,女性私教,跟妝,女性陪駕/代駕,女性兼職的需求缺口越來越大。
而另外一方面,兼職崗位的報酬也在快速上漲,呈現量價齊漲的局面。百姓網數據顯示,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百姓網模特禮儀兼職日薪500元以上的崗位比例從31%上升到45%以上;其他女性兼職崗位也有類似趨勢,這無疑對于女性是件好事。畢竟賺越多,越自由,有什麼比“敗自己的錢”更理直氣壯的呢?
與此相伴随的是,社會對女性崗位和男性崗位的定位越來越精準;快遞等行業基本為男性所占據;而物品交易中的寵物等物品在介紹文案中凸出女性主人的視角;慶典演出、化妝等崗位則基本全部是為女性而設。連家教等傳統上性别色彩并不重的行業也有1:1求職的趨向。
究其原因,社會越進步,崗位分化越明顯;分工中的性别要素也越明顯;于是形成了女性和男性崗位泾渭分明的場景。或許“她兼職”時代帶來的另一個特征就是,女性越來越女性,而男性可能既男性又中性,甚至偏女性。這還真是個戲谑的時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