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虎薇社。
一個賦能你創造你愛的人生的地方。
羅斯福說:唯一我們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01
周圍人都知道我很“慫”,就是膽小。
坐個海盜船也會哭天搶地,旋轉木馬會讓我手心出汗。
有一年我和2個小夥伴說要做個旅行項目,地點定在印度的,定好地方以後我就輾轉反側無法入眠:我非常害怕去印度。
但是我又很慫不敢提反對意見,然後我就壓力山大。
最終,還是去印度的恐懼戰勝了say no的恐懼,我對小夥伴說我不要去印度,從而推翻了這個決定。
我因為更大的恐懼而獲得了戰勝小恐懼的勇氣,這也是一種帶着諷刺的幽默。
02
膽小如鼠的我,偏偏工作要經常出差,這些年坐飛機一直是我心頭的芒刺一根。
國内航班時間短,還能熬,就是起飛/降落的時候讓我倍感煎熬;
國際航班就非常難受了,每次坐國際航班,都讓我懷疑自己患有幽閉恐懼症。
長時間的飛行過程中,我都記得自己在某些時刻感到焦慮甚至絕望,清楚記得那一陣陣情緒湧上來時,我坐立不安的感覺,我不斷看着門窗的位置,
按壓不住那種恨不得砸出去透口氣的沖動。
飛行中的氣流振動就更是噩夢,我總是牟足了勁兒抓住扶手,不是努力讓自己不害怕,而是努力讓自己不要怕得喊出聲來。
很難想象自己在這種狀态下,還常飛歐美亞太出差,也真的是強抗壓人士。
直到有一次坐飛機的經曆,讓這種情況開始慢慢變化。
03
那是一段定期飛往新加坡的歲月,在那個夏天,東南亞地區正在遭遇一場很大的飓風襲擊,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沿海都被波及了。
有個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裡寫了一段降落香港九死一生的經曆:
他說那時候飛機接近海平面準備降落,但明顯感受到整個機身都被海浪拖住,好幾次都脫離不了海面,震得感覺已經掉進了海裡。
所有的氧氣罩已經落下,機艙内一片恐慌,身邊的乘客在哭着向上帝禱告。
他說那時候心裡就想着還好自己會遊泳,掉進海裡總比墜落陸地要強得多。
還好最終是有驚無險,但這驚心動魄對我這種慫人的沖擊感可想而知——當時我還在新加坡,
與身邊人聊起這個事情,不想一位馬來西亞的朋友也說起自己近期迫降新加坡的驚險體驗,接連兩件事就在身邊,讓我的心更加忐忑了。
04
“要不要和公司商量下延期回國,保命要緊。” 念頭閃過,又被我立馬壓了下去,那時候的自己是很能硬撐強裝的。
怎麼可以因為這種理由耽誤工作節奏呢?太不專業了……
終于到了飛回國的日子,那天還好天氣晴朗。
但我心中陰霾不散,表面上還是要一幅精英商務人士的做派,風風火火到了機場完成一系列過關流程,就近找個地方歇息。
那時候的自己根本不想要咖啡,特别想要來一杯啤酒。
這樣的念頭也壓了下去,規規矩矩的自己拿出包裡的書,分散自己的焦慮感。
05
飛機啟動滑翔,在跑道上加速時,我的手心裡都是汗,偷偷抓着毯子抹幹淨。
膽小的人,對恐懼感從來不陌生,
那熟悉的心跳速度、胸口悶壓着,不敢喘氣,頭皮崩緊,有時候吸了一口氣忘了呼出去,讓心跳更快,胸更悶了,我整個人都是緊的……
感覺太過強烈讓我不得不閉上眼睛,我在那間隙中内心自嘲:真是好怕死的人。
這一聲自嘲也不知道是激活了我的哪根神經(大概是神經病的神經),我突然就開始想:
我是怕死,每個人都怕死,但是究竟在怕什麼呢?
06
那一刻我決定在閉眼的狀态下,讓自己“走近死亡:索性就告訴自己,這一次你可能躲不過,就是會死又怎樣了。
于是我預見那些可能的情形,我會遭遇身體的痛苦,機艙裡的混亂,我會要去在死亡的最後一刻抓取的東西。
我想到了電視電影中那些墜機的畫面,人們都會想方設法給家人打電話留消息,我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這最後一刻,我會想讓他們知道什麼呢?
這一系列的直面和思考,最終讓我發現,死亡是一個關于“留戀”與“後悔”的事情。
不說我悟得了什麼深刻的智慧,這小小的“死亡”預演,竟然稍稍緩解了我那時候的焦慮感,我想着是因為當我直面恐懼時,反而穿越了它。
07
當然,最後我很安全地抵達了上海,這一段小小的插曲并沒有給我的生活帶來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
隻是從那以後,我的心裡好像有什麼東西松了……
我依然是個工作狂,但我會在出差途中喝上一杯啤酒了,我可以不帶着電腦過假期了,也能讓自己在大姨媽的時候請假一天純睡覺。
我想着是我松掉了對自己的禁锢,隐隐地我明白了那句話:
“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傷。”
那麼,還有什麼事,是值得緊張的呢?
我依然努力掙錢,但我更願意花時間陪伴父母、自己和朋友,我願意多給他們驚喜、舒适和快樂。
我希望所有我珍惜的人,都能很清楚地确定我是愛她們的,那樣我就不必在飛機上慌張地想着要給誰打電話、發什麼内容的短信了。
但這并不是結局……
08
我的坐飛機恐懼症并沒有被徹底治愈——當然好了許多。
不一樣的是,現在每每當我在飛機上再感到恐懼和焦慮,我依然用那種閉眼走進死亡的體驗……
這已經不是為了減少焦慮,而是為了讓自己經由這種真實的恐懼,更清醒地審視每個當下的自己:
那些珍視的就一定要用心,那些不重要的就不必讓它們束縛自己。
這大抵就是活在當下,無憾人生的意思吧。
面向恐懼,剝開它,穿越它,那彼岸的花會讓你微笑。
後記:
這是我在2019年12月的“本質領導力”靜修營中選取的一張圖片,它是用來撰寫我的“墓志銘”的……我們每個人都在靜修營裡透過這“死亡”的氣息,看見“生命的意義”。
就如馬丁·海德格爾所說:“向死而生的意義是: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
若你也想要通過體驗,
看見更真實的自己,穿越或大或小的恐懼,
關注虎薇社精品課程:本質領導力靜修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