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風雪交加,這幾天不僅溫度有所回升,天氣也放晴了不少。很多人說:今年是“寒冬”,打臉了吧!也不盡然。雖說天氣沒有風雪天那麼寒冷,但是能夠明顯感覺到溫度的差異。
明日小寒一過,“冬三九”就要來了!有一首革命老歌這樣的歌詞:三九嚴寒何所懼…“冬日三九”到底是何意思呢?民間一直有句俗語:“熱在三伏,冷在三九”,指的是一年中最熱在三伏天,一年中最冷在三九階段。從冬至開始以後,地面的日熱量收支逆差逐漸擴大,到了三九天前後達到最大值。
在農村,與節氣相關的俗話、傳說也非常多,祖輩的農民都認為節氣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所以在冬日裡會格外的注意。
1、三九不刮風,來年一場空
這句俗語的理解非常簡單!在冬三九那天沒有刮風的話,農作物收成就極易收到影響。這算是祖輩們的經驗所得。
2、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
這句俗語其實是說三九天如果未因氣候變化而河水冰封,那來年倒春寒時,下冰雹的幾率就會增大,對農作物損傷極大。這是人們根據天氣規律和經驗所得。
當然,以經驗和氣候來定論或許無法做到百分百準确,但後世中,農業技術的進步,科技的高速發展,讓這一切有了合理化、科學化的解釋。
天氣過于寒冷對農作物生長并非處于優勢狀态,但卻可以起到殺滅病蟲害的效果,特别是對蟲卵、幼蟲的傷害極大;其次,大雪紛飛的時節,反倒能夠為土壤補充水肥;并且對于小麥等特殊農作物,低溫多雨反而能促進增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