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教師怎樣走課題研究之路

教師怎樣走課題研究之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9 01:18:32

教師怎樣走課題研究之路?課題研究要以教師平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教師自主探究為途徑,逐步形成“問題——研讨——交流——成長”的課題研究方式,從而提高教師業務能力,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教師怎樣走課題研究之路?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師怎樣走課題研究之路(教師如何進行課題研究)1

教師怎樣走課題研究之路

課題研究要以教師平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教師自主探究為途徑,逐步形成“問題——研讨——交流——成長”的課題研究方式,從而提高教師業務能力。

一、如何選擇課題:課題的選擇,是教育科研的起點,它關系到科學研究的方向、成效、價值與意義。為此,一線教師要開展課題研究,必須選準課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

1、課題研究立足“小”字。确立的課題題目要“小一點”,便于我們研究,易出成效,研究周期的不要太長。通過自己自主探究可以改變行為的“小”課題;或将上級下達的重點課題結合自身教學實際選擇一個“子課題”,以增強課題的可操作性,達到解決平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自身專業能力與科研能力的目的。

2、課題研究注重“真”字。課題研究内容要“真一點”,以教師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自主研究為主要方式,以解決教師平時教育教學中的困惑為根本目的所展開的教育研究。圍繞課堂教學的真實情景和真實事件,發現帶有共性的問題,而問題必須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性。在教學的同時以研究者的身份,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審視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研究使課堂教學改革能夠與時俱進,通過改革實現教師專業成長。

3、課題研究突出“新”字。所謂“新”,選題要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又要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還要有時代感,有生命力。在開展教學研究時,應把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研究的主陣地,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為對象,不斷探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或新困惑,以求新的突破,力争新的提升。

4、課題研究追求“實”字。 從平時教學中找課題, 平時教學中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是選擇課題的基本來源。這些問題的研究與解決,可以促進自身專業成長,推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為此,在課題研究方案設計時,對課題研究的具體步驟與實施方案要進行科學安排,做到研究方案、研究目标與平時教學緊密結合,做好落實工作。同時,教師還要及時進行自我反思、歸納總結、提煉經驗,使整個課題的操作始終處于有步驟、有成效的運作之中。

二、如何進行研究:任何研究都始于“問題”。當教師在教學中出現的某種“問題”或感到某種困惑時,并想方設法加以克服,給合平時教學不斷地去探讨、去解決,從中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這樣教師就踏上了一條由“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校本教研之路。

1、把“問題”當作“課題”。搞教研強調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和實際的問題。不過,并非任何教學“問題”都構成研究“課題”,隻有當教師持續地關注某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隻有當教師比較仔細地探究與解決問題的思路之後,平時的教學“問題”才可能轉化為成研究“課題”。

小學教師搞教科研的目的和任務就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終要落實到為教學服務這個根本上。為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就應該是要研究的課題。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直接性問題。就是明顯存在,需要我們去面對,又必須想辦法加以解決的問題,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好不好?數學教材的主題圖怎樣呈現等等。二是探索性問題。就是将教育理論、教育觀念、教育成果轉化為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時所遇到的問題,如分層分類教學應該怎樣操作,綜合實踐活動應該怎樣開展等。三是反思性問題。這是具有“問題意識”的教師,為改進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回顧和反思,發現的問題,如“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應如何調整?”等等。因此,有效的教科研所研究的“課題”的産生過程是:教師在平常教學中經常遇到困惑與問題,需要我們去探究、去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就可以轉化為課題。

2、把“教學”當作“研究”。絕大多數的教育科研,最終都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即使是理論研究,其成果也要在教學中得到檢驗和應用。教學和科研是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而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張皮”。其實,教學活動就是在不斷地探究、修改與完善的過程,已經伴随着科研的性質。有效的教學不是日複一日地簡單重複,而是教師自覺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和理論,充滿激情的創造性探索活動。同時,還必須适當開展一定規範的教育科研,提升我們教育科研的水平。而小學教育科研往往是降低标準和要求,也體現了小學教師工作的性質和特點。近年來我們采取互動教研方式,即:圍繞“備課—預設;上課—聽課;評課—完善;跟進—再創”四大環節展開,努力提高教師業務能力。

(1)精心備課—預設方案。首先,認真備課。從教科研的主題與目标出發,選定易于體現研究主題的教材,并确定研讨課的内容。了解這節課編者的意圖,了解教材編排體系,弄清新的知識的内在聯系,明确教學内容的重難點。其次,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采取“以學定教”,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再次,預設教學方案。預設方案後再組織教師進行讨論,通過讨論交流進行取長補短,形成共識;然後由“執教者”集思廣益,綜合地預設教學方案。

(2)上課試教—組織聽課。推薦一位教師根據預設教學方案進行試教,其他教師要進行聽課,做到既聽又看,聽看結合,注重觀察。以便尋找問題與不足,并做好修改、充實、完善等工作。還要對看聽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為評課做好準備。

(3)合理評議—充實完善。互動研讨課的評課,我們堅持客觀性與指導性的原則。針對不足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議,與執教老師交流切磋。評價課堂教學我們抓住兩個看點:a看教師的教。應觀察教師教的四個維度即:組織能力、調控能力、教學機智、練習設計。b、看學生的學。應觀察學生學的四個維度即:參與狀态、交往狀态、思維狀态、情緒狀态。

(4)及時跟進—拓展再創。“互動研讨課”是在“真實的常态中,驗證預設方案”。常見的有兩種類型:主流是好的、成效較大的課;主流是好的、問題較多的課。問題的産生,有的是預設方案失誤,考慮不周;有的是上課時經驗不足,出現失誤,或随機應變不強等。說主流是好的,是因為通過“互動研讨課”,最大的收獲是激起了教師的思維碰撞,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感悟與發現。同時“互動研讨課”的根本目标是把新理念轉化為日常的教學行為。因此,在三個環節之後,還需要“跟進—再創”緊跟其後,朝着目标與方向繼續推進。總的要求是:對己取得的經驗要進行重新審視、探索,從而獲得更深入、更正确的認識,并轉化為平時教學行為。并逐漸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以促進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

3、把 “成長”當作 “成果”。小學教育科研成果既有目标指向性,又有過程性和生成性。在研究結束後,教師們将按計劃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分析和總結,寫出總結,提煉經驗。把自己對教育科研的認識、體驗、感悟寫出來與同伴交流;把教學過程成功的案例記錄下來,并用新理論加以剖析與同事共享;把教學經驗總結出來,教學成果撰寫成論文呈現出來與同行們共同切磋交流,從而不斷從實驗過程中總結出經驗,并用它去指導平時教學實踐,以提升自己業務水平。還要不斷進行自我反思,通過反思能正确地認識自己,通過反思客觀地評價自己,進而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自覺性。讓課堂教學的成功或失敗等能為以後的教學提供借鑒,也就是使經驗得以提升,失誤得以避免,那麼實現這些最好的辦法就是勤寫教學反思。而撰寫教學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機智、教學感受的流失,教學中的“缺陷”與“遺憾”的忘記,為我們今後的經驗總結,進行行動研究提供鮮活的素材,促使教師有效進行自評、自查、自省、自改、達到自主提高的目的。同時,教師要主動學習最新教育研究成果,積極進行思考和創新,認真尋找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促進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為此,我們認為,小學教育科研的最大成果應該是教師的成長和提高,這也是小學開展教育科研的意義和目的所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