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貴州省高校是否推遲開學

貴州省高校是否推遲開學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16 21:10:47

貴州省高校是否推遲開學?開學兩周不返校,上網課貴州師範大學開學時間确定,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貴州省高校是否推遲開學?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貴州省高校是否推遲開學(上兩周網課新生推遲入學)1

貴州省高校是否推遲開學

開學兩周不返校,上網課!貴州師範大學開學時間确定

記者從貴州師範大學獲悉,該校2021年秋季學期于8月23日開學。開學後兩周内學生暫不返校,線上完成教學任務;行政人員正常上班,教學人員線上授課;2021級新生與其他年級學生(以下簡稱在校生)按照錯峰、分批次等原則統一安排返校。

具體安排如下:

(一)各學院(教學部)、各單位全體行政人員于8月19日(星期四)正常返崗工作。返崗前14天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暫緩進校;有本土陽性感染者報告市(州)旅居史的,在嚴格落實貴州省有關防控要求後,方可正常返崗;有省外無本土病例報告市(州)旅居史的,由教職工預防工作組審核其返黔後48小時内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後,可正常返崗。

(二)在現有疫情形勢下,學生按照9月6日起錯峰返校、報到的時間節點做好返校和報到準備,如疫情形勢有進一步變化,以學校最新通知為準。

1、返校、報到前14天内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或相關接觸史的學生,暫不返校,返校事宜另行通知。

2、9月6日,14天内有省外其他地區旅居史的在校生按下列要求返校。

(1)返校前14天内有本土陽性感染者報告市(州)旅居史的,在嚴格落實貴州省有關防控要求,行程卡、健康碼為綠碼,測溫正常的情況下,方可進校。

(2)返校前14天内有省外無本土病例報告市(州)旅居史的在校生,在行程卡、健康碼為綠碼,測溫正常的情況下,有序返校。

(3)學生進校後,統一接受一次核酸檢測(學生返黔後可自行到定點醫療機構做一次核酸檢測,持陰性結果證明進校,不再重複接受檢測;如出現異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終止後續學生返校工作)。

3、9月8日,14天内有省外其他地區旅居史的2021級新生按下列要求報到。

(1)來校報到前14天内有本土陽性感染者報告市(州)旅居史的,在嚴格落實貴州省有關防控要求,行程卡、健康碼為綠碼,測溫正常的情況下,方可進校。

(2)來校報到前14天内有省外無本土病例報告市(州)旅居史的2021級新生,在行程卡、健康碼為綠碼,測溫正常的情況下,有序報到。

(3)新生進校後,統一接受一次核酸檢測(學生返黔後可自行到定點醫療機構做一次核酸檢測,持陰性結果證明進校,不再重複接受檢測;如出現異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終止後續學生返校工作)。

4、9月10日,返校前14天内無省外旅居史的在校生,在行程卡、健康碼為綠碼,測溫正常的情況下,有序返校。

5、9月12日,來校報到前14天内無省外旅居史的2021級新生,在行程卡、健康碼為綠碼,測溫正常的情況下,有序報到。

6、返校、報到前14天内有發熱、幹咳、乏力、咽痛、嗅味覺喪失等不适症狀的學生,須持48小時内有效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進校;返校、報到途中或進校時出現相應不适症狀的,須立即前往就近發熱門診或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經診斷無疑的方可進校。

新生入學推遲

貴州财經大學發布開學通知

8月18日,貴州财經大學微信公衆号發布《貴州财經大學關于2021年秋季學期學生開學、新生報到的重要通知》——

為進一步加強我校疫情防控工作,确保2021年秋季學期新生進校、老生返校工作安全平穩有序進行,根據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廳和學校關于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整體安排部署,按照“錯區域、錯時、錯峰”原則,經學校研究和安排,現将相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總體安排

(一)2018、2019、2020級學生,原定8月24日返校時間不變,按省外省内學生和年級分批次進校,延長學生進校時間至8月29日。

(二)2021級新生入學進校時間原定8月26日、27日,現推遲至9月2日至5日,按省外學生和省内學生分批次進校。

二、學生返校批次安排

(一)2018級、2019級、2020級學生

1、8月24日:2018級省外本科生;

2、8月25日:2019級省外本科生、研究生;

3、8月26日:2020級省外本科生、研究生;

4、8月28、29日:2018、2019、2020級貴州省内學生。

2019、2020級本學期無課程安排的研究生,原則上不返校,有确實需要返校的,需報學校審批。統一返校時間等待學校另行通知。

(二)2021級新生

1、花溪校區:9月2、3日:省外新生(各學院審批新生入校申請時,9月2日按本學院本批次總人數的30%審批、9月3日按本學院本批次總人數的70%審批);鹿沖關校區(國際學院、西密歇根學院):9月2日、9月4日(批次安排以學院通知為準)。

2、9月5日:省内新生(花溪校區,鹿沖關校區)。

三、學生進校要求

(一)返校(入學)學生條件

1、返校(入學)前14天無中高風險等級地區旅居史,與中高風險等級地區人員無接觸,返校途中未經停中高風險等級地區;

2、健康碼、通信行程卡行均為“綠碼”,連續14天按要求在學工系統進行“i簽到”(新生連續14天向學院報送定位信息)和健康打卡,且測溫正常;

3、返校(入學)前體溫無異常,且無發熱、幹咳、乏力、咽痛、嗅覺喪失等不适症狀;

4、在貴州省外低風險地區學生以及14天内有出省記錄的貴州省内學生,返校(入學)時須持48小時内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5、返校(入學)學生均取得家長或監護人同意,經學院審批同意,方可返校(入學)。

(二)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學生暫緩返校(入學)

1、近14天有中高風險地區或國(境)外旅居史、接觸史、或途中經停中高風險地區的學生;

2、14天内有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市(州)旅居史,或14天内有陽性感染者病例報告所在市(州)旅居史的學生;

3、曾為或仍為新冠确診病例、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密切接觸者的學生;

4、貴州健康碼(省外2021級新生為當地健康碼)或通信大數據行程卡為“黃碼”“紅碼”的學生;

5、學生家長或監護人不同意返校(入學)到校的學生;

6、其他不符合國家、省、市政策返校(入學)的學生。

(三)特殊情況學生進校批次界定

1、進校日前14天連續在貴州省内的省外學生,按省内學生批次及要求進校;

2、進校日前14天内有出省記錄的省内學生,按省外學生批次及要求進校。

(四)省外學生進校集中居住觀察與核酸檢測安排

近14天内有省外行程記錄且符合返校(入學)條件的學生,須持48小時内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健康綠碼、行程卡綠碼進校,到校後由學校提供食宿統一組織學生集中居住觀察并開展核酸檢測,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前,禁止學生流動。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可以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返回自己宿舍或辦理入學報到手續,并可校内有序流動。

(五)進校流程

學生返校(入學)經體溫檢測、消毒、核驗身份、健康碼、行程卡及相關證明材料後,統一從正大門經學院分流通道入校。學生(含新生)接送車輛、同行人員一律不允許入校。

(六)進校工作時間安排

學生返校(入學)工作時間為上午8:00-下午8:00。

四、暫緩進校學生管理

暫緩返校(入學)學生的線上學習(新生軍訓),部分學生的補緩考等聽從學院安排。

學校為暫緩返校(入學)學生保留至少1條入校檢測通道和新生報到綠色通道,待學生所在地(州)區域降為低風險地區後,返校(入學)前進行14天健康監測,健康監測結束後經家長或監護人同意,可以申請返校(入學)。

返校(入學)學生須持48小時内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經輔導員、所在學院審批同意入校後辦理返校(入學)手續;學生入校後仍須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并進入臨時觀察區觀察,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前,禁止學生流動。

五、工作要求

(一)返校(入學)前注意事項

1、主動配合屬地和學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主動報備行程軌迹、堅持報送健康數據,非必須不流動,配合學校做好分批次返校(入學)安排,共同做好秋季返校(入學)各項工作。

2、乘坐交通工具時,避免經停疫情中高風險地區及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市(州),以免健康碼、行程卡查驗時出現異常不能進校。

3、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随身攜帶備用口罩、消毒濕巾等個人防護物品,注意飲食衛生。

4、盡量避免接觸其他人員,與同乘者保持距離。避免直接觸摸門把手、電梯按鈕等公共物品和部位,接觸後要及時進行清潔處理。

5、如出現發熱、胸悶、乏力、幹咳、腹瀉等可疑症狀應及時就近就醫,并及時報告輔導員老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應主動配合工作人員進行健康監測、防疫管理。

6、符合疫苗接種條件而沒有接種疫苗的同學,請就近及時接種疫苗。

(二)返校(入學)後校園管理

校園實行封閉管理,因特殊情況确需離校的,須嚴格履行請假報備手續。校園生活做到少串門、少聚集、不參加大型聚集性活動。學生返校(入學)後仍需做好個人防護,養成勤洗手、常通風、“一米線”等良好衛生習慣。

(三)保持身心健康

保持良好作息習慣、适當進行體育鍛煉,培育理性平和心态,如有需要,可以及時通過線上(QQ:2240771775或學工系統預約)咨詢和學校心理輔導熱線(0851-88510436)尋求支持和幫助。

(四)嚴肅疫情防控要求

對違反學校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瞞報、謊報行程、健康狀況以及提供虛假信息的學生按照《貴州财經大學學生違紀處分管理辦(修訂)》執行。對違反傳染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生,自行承擔法律後果。

轉自動靜貴州

來源: 貴陽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