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平等
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一個字的不同,含相差十萬八千裡,而且每個詞語都有它特點使用場景,使用的時間不同,場合不同,相對方不同,都影響着這個詞的表達意思,所以使用時需要謹慎選用,有時也直接或間接的表現出一個人對基本素養。
前些天,小編發布了一篇題為“取保候審被拒,其實你還有一次機會,律師教您如何窮盡權利”,當時就在某自媒體平台發布,居然被拒絕推薦,我還納悶呢,這也不涉及政治内容啊,黃色、暴力更不可能啊,到底因為什麼呢?小編就聯系了客服,第一個客服,非常熱情、禮貌的問我的需求,我也把我的疑惑說出,客服經過一幾分種的核實後,給我回複說,您的文章确實存在錯别字,告訴我“窮盡權利”的“利”字是錯誤的,我就與她理論,誰知他就告訴我,應該是權力,而不應該使用權利,當我再想理論時,發現對方已經變成了機器人客服了。
作為一個律師,有一股子“倔”勁,說好聽點叫執着,說不好聽就是鑽牛角尖,我又開始了第二次聯系人工客服,結果這個客服更牛,我說出問題,她說核實一下請等待,結果我開始等待,等了很久很久,也沒有人回話,當我再看時,已經超時又轉成了智能機器客服了。
我更不服氣了,倔強的我于是開始了第三次客服大戰,這個客服人同樣很客氣,(這時突然讓我理解,客服的含義了,非常客氣的服務,就叫客服。不知道理解的對不對)。我又将我文章的内容表達的是什麼意思、公民的權利,應該用這個利,公權力才能用那個力,結果客服還是像原來的客服一樣,告訴我應該是權力。此時我無語了,實在是沒有辦法了。
我們今天來講講,權利與權力在法律中的區别
首先,“權利”,所體現出是法律賦予人實現謀種利益的一種方式,是通過人的一定行為,要求他人作出相應的行為。
而“權力”一詞,是一種影響他人的力量,或者說是通過一種力量,讓某人或某事物按自己預定意願發展。
權利一般是法律中常用的詞語,與義務相對義務一個詞,是法律賦予的一種權益,可以是自己作出一定的行為,或者要求别人作出一定的行為,當他人并未按權利人的意思作出行為時,權利人可以借助國家的相關機關,強制義務人作出一定的行為。而權力一詞,一般很少用于法律中,多出現于政治哲學等理論中。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任何法律都不允許與之相沖突,所以憲法中的文義最為準确的表達出這兩個詞真正的含義。
我們可以從憲法中找以權力的影子。
權力
比如: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這就是說,國家的公權力是來源人民賦予的,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是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以這種方式去管轄國家事務。
再來看看,權利在憲法中的影子,如憲法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第三十三條:“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人民賦予國家機關權力的同時,又通過國家公權力創造出憲法,以憲法來限制各機關的權力的,同時又賦予每個公民具有一定範圍的權利,但又同時要承擔相應的義務。這樣就既能體現保護人的合法權利,又能限制個人及國家機關的權力。就是人民的權力轉化成權利的全過程。
現在在說回文章的标題,“取保候審被拒,其實你還有一次機會,律師教您如何窮盡權利”,這裡到底用“權利”,還是“權力”,我認為該這樣理解。首先标題内容寫的是當事人遇到取保候審被拒絕時,還可以有機會申請一次,律師教當事人怎麼把合法權利給用盡,文章的目的,讓當事人清楚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權利,避免由于不知情,導緻的權益受損的情形。
以上就是我對權利與權力的理解,所以我認為這個文章,結合内容應該使用權利,而不是權力。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見,或我理解上的錯誤,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