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華泰瑞銀趨勢

華泰瑞銀趨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4 20:27:43

華泰瑞銀趨勢?記者 | 劉晨光編輯 |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華泰瑞銀趨勢?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華泰瑞銀趨勢(專訪瑞銀朱正芹)1

華泰瑞銀趨勢

記者 | 劉晨光

編輯 |

近兩年來,境内外資本市場呈現出較多變化,中國企業“出海”募資的市場行為也随之迎來改變。一方面,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逐步減少,另一方面,赴歐融資的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A股公司所采用。

今年2月,中國證監會發布《境内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監管規定》,将“滬倫通”機制進一步升級擴容為“中歐通”,為中國企業出海融資提供了更大的政策支持,企業上市目的地選擇也更加多元。

據界面新聞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包括深交所、上交所的上市公司在内,已經有将近20家公司先後籌劃境外全球存托憑證 (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s,下稱GDR) 的發行上市,其中有超過10家公司明确選定瑞士交易所。

此外,港交所改革也風生水起。部分中概股公司回港進行二次上市,雙重主要上市的方式已逐漸成為很多中概股的上市選擇。

今年7月,阿裡巴巴公告稱,按照香港上市規則申請香港為主要上市地,預計年底生效。另外,港交所新的上市方式SPAC也已經開展了近10個月時間,已經有四家SPAC公司登陸港交所。

中概股回港上市潮會否持續?GDR是否還會繼續火熱?SPAC在香港的發展前景如何?港交所新上市制度改革如何定位?國際化視角下,要如何看待A股IPO整體的發展态勢?

近日,界面新聞記者專訪瑞銀全球投資銀行部中國區主管朱正芹,她就上述業界熱議的問題發表見解,主要觀點包括:中概股回港上市目前仍是主流趨勢;包括加息/通脹、疫情等仍然是投資者後續密切關注并且會對港股市場産生影響的不确定性因素;GDR未來會成為中國企業的一個常态境外融資渠道;國内注冊制改革将持續深化,助力資本市場進一步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市場化定價的優勢和能動性。

以下為訪談實錄:

中概股回港上市仍是主流趨勢

界面新聞:近年來,中概股回港上市情況逐漸增多,如何看待這一趨勢?會否給港股的流動性帶來一定影響?在回流方式上,哪種方式會為公司所青睐?除了香港之外,新加坡市場未來會不會成為一個重要選項?

朱正芹:整體來看,考慮到當前整體的國際與監管環境,已經上市的中概股仍面臨一定的不确定性,中概股回港上市目前仍是主流趨勢。

随着更多大規模的優質中概股回港上市,加上中概股背後有相當一部分亞洲股東,于香港市場進行交易也更加便利,對提升港股的交易量、流動性也帶來了積極影響。

在回港上市的方式上,最早一批的中概股回歸主要以第二上市為主,但随着美股退市的風險持續存在,其中部分公司已經自願申請将香港第二上市轉換為主要上市。

舉例而言,2022年8月,百勝中國成功由第二上市轉換為雙重主要上市地位,瑞銀擔任其轉換項目的财務顧問。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尚未符合第二上市要求的中概股選擇以雙重主要上市的方式回港,從而在香港市場建立主要上市地位以對沖潛在的風險。從發行融資規模上來看,今年市場上也有部分中概股選擇以介紹上市的方式進行回港上市,不過整體上還是以通過新股發行上市為主。

此外,今年初,聯交所對19C章進行修訂,為中概股回港上市創造更為靈活便利的條件:對于已經在合資格交易所主要上市、沒有WVR架構的大中華區發行人回港上市所适用的資質要求有所放寬;已經在香港第二上市的“獲豁免的大中華發行人”可保留其現有WVR及/或VIE架構選擇作雙重主要上市。

我們也看到,今年有部分中概股選擇新加坡作為另一個亞洲上市地回歸的選擇。從當前形勢而言,與新加坡市場相比,香港股市的規模和流動性仍更具優勢,投資人群體對于大中華區企業的理解也更為深入,預計将繼續是中概股回歸上市的首選地。此外,于香港雙重主要上市的企業滿足相關條件後可被納入港股通,進一步吸引來自境内投資者的南下資金,這也是港股一個獨特的優勢。

通脹、疫情等是四季度香港IPO的不确定因素

界面新聞:今年上半年,港股IPO較去年同期不論是數量還是募資額度均有較大幅度下滑。不過自7月份以來,上市的數量有了顯著的提升,如何理解港股IPO今年以來的走勢?如何判斷四季度港股IPO的整體情況?

朱正芹:傳統而言,第三季度是IPO市場較為活躍的窗口之一,今年尤其在上半年的沉寂之後,高質量上市标的的供給也更加稀缺,所以在估值合理、标的賽道具備吸引力的情況下,投資者下半年仍然會仔細審視和研究尤其是大規模标的的投資機會。

2021年至2022年8月底,瑞銀共幫助45宗中國企業境外新股融資。其中,8月中旬,瑞銀作為保薦人牽頭簿記的中國中免23.4億美金香港IPO,是今年港股市場最大的上市項目,為後續一段時間市場窗口的打開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後續包括加息/通脹、疫情等,仍然是投資者密切關注并且會對市場産生影響的不确定性因素,而最後一個季度的港股融資市場發展也會随之受到重要影響。衆多前期執行準備已經相對充分的待上市企業也都在密切關注,以便屆時靈活把握是否選取第四季度亦或是2023年作為上市窗口。

界面新聞:近日,港交所指出,正研究在上市規則中新增一個章節,以滿足産品商業化尚處于早期階段的大型科技公司上市融資需求。如何看待港交所這種表态,預計會在哪些具體的上市制度上有所突破?這會給未來的港股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朱正芹:港交所正在準備關于面向高科技企業的18C章新規的咨詢函,預計将适用于已有收入的早期高科技企業及尚未有收入的高科技企業。

關于具體的上市制度,我們預計參照此前面向生物科技企業上市的18A章的規則邏輯,為特殊高科技企業(Special Tech companies)在收入等方面提供更加寬松的上市條件,但與此同時會在市值、外部認可等方面有更多要求。

我們預計,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已有收入的企業将會适用于專門的收入 市值标準,而對于尚未有收入的高科技企業将會有相對更高的市值要求。此外,與18A章類似,預計也将會有關于第三方獨立投資者等相關規定。

相關上市規定落地後,預計将會吸引更多專精領域、創新型、具有獨特自有技術的高科技企業來港上市,從而也吸引各專業領域投資者的關注,為港股整體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界面新聞:随着今年三月第一個SPAC在香港上市,截止目前已經有4個SPAC登陸港交所,如何評價這些已經上市的SPAC的股價表現,在美國當前SPAC逐漸退潮的情況下,怎麼看待港版SPAC的未來發展情況?

朱正芹:目前已經完成的4單香港SPAC整體交易活躍度還相對較低,主要原因還是較高的每手規模(1百萬港元每手)以及隻有專業投資人可以進行投資的要求,缺少了零售交易的部分。

我們預計,當公司在De-SPAC階段時,交易量将得以提升,零售投資人也可以參與其中。談到美國SPAC市場,近期熱度也有所下降,主要是因為最新的監管要求變化以及SPAC和DE-SPAC新發數量的下降,這對香港SPAC市場也有一定的影響。今年規模最大的來自亞洲的美國De-SPAC交易,億咖通科技(ECARX)及COVA的合并上市項目,瑞銀作為項目牽頭财務顧問。

但整體而言,我們認為香港SPAC對于部分企業仍然會是一個具有獨特優勢的上市路徑,可以吸引高質量的公司/資産通過SPAC的形式實現在港上市。

GDR助力“中歐通”形成規模效應

界面新聞:近段時間,籌劃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并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逐漸成為很多A股公司的選擇。截止到目前,已經有近20家公司宣布籌劃GDR發行事宜。A股公司赴歐洲上市會不會成為一種潮流,這對于中國公司來說有什麼影響?

朱正芹:相比于此前“滬倫通”下GDR發行,新一輪“中歐通”下GDR熱潮為境内外資本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GDR發行數量進一步增加。企業類型也不再局限于國有企業,不乏滬深交易所各個闆塊的龍頭民營企業,行業覆蓋範圍亦拓寬至新能源、化工、醫藥、消費、TMT等領域,行業分布呈現多元化。未來随着GDR發行數量增加,“中歐通”或将形成規模效應,吸引更多優質的境外投資者,并有望降低境内上市公司海外融資成本。

“滬倫通”向“中歐通”的進階,意味着A股上市公司赴境外發行GDR的政策指導和執行流程逐漸成熟,為境内資本市場連接了更為多元化的境外資本市場,鼓勵更多境内優質上市公司拓寬境外融資渠道,也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參與境内資本市場的新途徑,紮實推進了中國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系統性開放。

随着越來越多的監管及實踐經驗積累,中歐通下GDR 已經正式納入A股企業的融資工具箱。優質企業結合自身選擇,既可以背靠A股市場深耕國内業務,也可以借力GDR發行邁出國際步伐。展望未來,GDR也将不僅是單個企業融資渠道的補充,更成為連接整個中歐資本市場的橋梁。不難預見,在不久的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以此為契機走出去,GDR成為一個常态境外融資渠道。

界面新聞:近年來,A股資本市場實行了多項重大改革,如今包括科創闆、創業闆、北交所都實行了注冊制,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IPO的數量和融資額均超過全球其他各大資本市場。A股資本市場未來會有哪些重要的發展趨勢?

朱正芹:注冊制改革将持續深化,助力資本市場進一步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市場化定價的優勢和能動性。注冊制下發行的IPO數量和募集金額占比近三年連續提升。截至2022年6月30日,注冊制下發行的A股IPO數量為141隻,占IPO發行總數的82.5%,募集資金規模約2,055億元人民币,占IPO募集規模總額的65.9%。

在國際資本市場波動較大的大市場環境下,中國企業對于A股上市的熱情不減,A股排隊審核家數較多。截至2022年8月31日,主闆在審企業共有283家,科創闆在審企業164家,創業闆在審企業392家,北證在審企業127家,A股共有966家企業正處于排隊審核上市階段。

我們也看到了這一現象,今年8月,瑞銀證券執行了第一單注冊制後的創業闆IPO項目——熵基科技,這也是首家由外資控股券商擔任保薦機構的注冊制後創業闆上市業務。

2022年上半年,随着穩增長經濟和貨币政策相繼出台,境内債券市場利率中樞較大幅度下行,推動了債權總融資量上升;但違約壓力尚未完全緩解,債券展期規模顯著提升,投資人更加注重發行人信用評級和資産質量。

新冠疫情的影響、地緣政治的不确定性和境外監管的趨緊一定程度抑制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走出去”的并購活動多圍繞上下遊産業鍊的協同,或更多獲取當地市場份額和核心技術開展。同時,我國金融、汽車等行業預期将持續加大外資開放力度,持續吸引國際投資者來華投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