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岡子規是日本明治時代的文學巨人,也是日本近代俳句與短歌的重要改革者。他的作品橫跨俳句、短歌、新體詩、漢詩、小說、評論與随筆,其中,俳句和短歌作品尤其豐厚。繼江戶時代的松尾芭蕉、與謝蕪村、小林一茶三位俳句大師之後,正岡子規一反傳統寫法,提出詩人應該根植于現實,順應時代所需,以簡潔、當代的語言如實反映事物,讓傳統形式獲得新生命。他的“俳句寫生主義”之說促使俳句在逐漸邁向二十世紀、文化标準動蕩未定的時代裡得以占有一席之地。
正岡子規出生于1867年,原名正岡常規。之所以改稱“子規”,或許是受到漢詩的影響。兒時,子規曾在外祖父漢學家大原觀山的私塾修習漢文,後來作有一首題為《聞子規》的絕句:一聲孤月下,啼血不堪聞,半夜空欹枕,故鄉萬裡雲。寫下這首詩時,子規僅僅是感歎杜鵑啼血的悲壯,卻不曾料到,“啼血”的疾病也将占據他的大半人生。第一場嚴重的病情發生在1889年5月的一個晚上,年僅二十出頭的子規在東京寄宿的宿舍裡突然大咯血,後被診斷為肺結核。當夜,他寫了四五十首以“時鳥”(即布谷鳥、杜鵑鳥或子規)為題的俳句,并以“杜鵑啼血”之典改筆名為“子規”。
子規的病痛纏綿不斷,到後來隻能長期卧床療養。在生命最後一年的随筆集《病床六尺》中,他如此寫道:“病床六尺就是我的世界,而六尺病床對我來說還是太寬了……”随着身軀的衰弱與縮小,詩人可見可觸的世界也在縮小,連最熱愛的棒球也不得不放下。大部分時候,他隻能躺在病榻上,看着屋外小小庭院中的草木昆蟲聊以慰藉。然而,身體上最艱難的這些年,也是子規最高産的時期。他不僅在《日本》新聞社擔任編輯,還寫下上萬首俳句和短歌,幾篇小說和評論也在多家報刊上連載,可謂相當活躍。
在19世紀末期,俳諧宗匠所主宰的傳統俳壇已奄奄一息,活力盡失,子規卻沒有放棄這一形式短小的文學體裁。在《詩歌的起源與變遷》一文中,他強調俳句雖短,但意涵豐富,俳句的價值不輸篇幅較大的小說等,實應以文學視之。與此同時他也意識到,新時代的俳句應該擺脫過去的規則和套式,他進一步提出“寫生主義”之說,鼓勵詩人以個人“内在的現實”為寫生、觀察對象。在他看來,俳句寫作的根本在于“誠”,而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起初我客觀寫生。後來我變得喜歡客觀寫人性。”
日前,正岡子規的俳句集《我去你留兩秋天》出版,經雅衆文化授權,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從中遴選部分篇目,以飨讀者。
穿過野地蟲鳴聲
我踏出
一條小路
(譯注:此詩為正岡子規第一首鉛印發表的俳句。1887年8月,刊于大原其戎(1812—1889)主編的俳志《真砂志良邊》。)
野地裡的
綠,被搗制成
草味年糕
(譯注:日文“草の餅”(亦稱草餅),即艾糕,草味年糕。)
梅雨期間
放晴——處處
蟻路蜿蜒
(譯注:蟻路(日文“蟻の道”),螞蟻取食時行走的線路。)
芭蕉光影
映紙門——
綠意浮動
它沖着水晶花
而來嗎——
那杜鵑鳥?
(譯注:1889年5月9日晚上,二十三歲的正岡子規在東京寄宿的宿舍裡突然大咯血,後被診斷為肺結核。是夜他寫了四五十首以“時鳥”(ほととぎす,又稱布谷鳥、杜鵑鳥或子規)為題的俳句(此首及下首譯詩即是),并以“杜鵑啼血”之典改筆名為“子規”。與他同年的好友夏目漱石(1867—1916),5月13日去醫院探望子規後寫了一封信鼓舞他,并以英文“to live is the sole end of man!”(活着是人生唯一目的!)為前書附上兩首俳句——“我回去了,/要笑,不要哭啊,/杜鵑鳥”,以及“無人期待/聞你啼叫、啼血啊,/子規……”。)
春風吹拂,多想在
遼闊的草地上
投球啊!
(譯注:正岡子規深懷“野球詩情”,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野球詩人”,讀東京第一高等中學校時就是一名熱愛棒球的“野球少年”,一生寫了不少首棒球俳句。)
像仍不識戀愛滋味的
小貓,我們
玩着棒球
秋暮——
稻草人
也若有所失
出來關門——
結果成為
聽青蛙開演唱會
茶屋酒屋
兩無,欣見
繁花一樹
夏月流銀——
打烊後的魚市場
魚鱗四散
金太郎來喝,
熊也來喝——
啊,清水
(譯注:此詩頗富童話色彩。日文原詩中的“金時”,即坂田金時,是日本傳說中的大力“怪童”,體胖面紅,幼名金太郎,生長于神奈川縣足柄山中,與動物為友,與熊相撲。)
終日獨釣
秋風中——啊,他
所釣為何?
(譯注:“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秋風中那人,所釣為何?)
秋風起——
天狗笑
天狗泣
(譯注:天狗,傳說中住在深山,具有飛天神力的高鼻子怪物。秋風起,讓人感覺多變的天候如喜怒不定的天狗。)
采蘑菇——
我的聲音被風
吹成虛空
夜吃烤番薯,
耳聞千鳥
吱吱鳴
熟睡于石上之蝶啊
你夢見的是
我這個薄命人嗎?
唐月何皎皎,
葡萄美酒
夜光杯
(譯注:唐月,唐土、唐朝之月。)
春日
把雲安置在大佛
膝上
午後
小睡,世間重荷
輕輕卸
蝸牛——
挺着大觸角為餌
勾引雨雲
我的命——
抽到的簽說
秋風也
(譯注:此詩寫于1895年9月20日,為子規于松山石手寺抽簽後所作。)
我去,
你留——
兩個秋天
(譯注:1895年8月,二十九歲的正岡子規因肺結核回家鄉松山療養,借住于友人夏目漱石寓所,從8月27日至10月17日共五十二日。辭别漱石要回東京之際,他寫下此首名作,回應漱石贈他的“送子規回東京”之句——“起身回鄉,/你當先起身/菊下共飲新酒”。漱石贈詩中刻意使用了兩次“立ち”(起身、出發、開始之意)。子規也以“二”大做文章,可謂妙來妙往。深秋别離,“我去,你留”明明是同一個秋天、同一年之事,卻說有“兩個秋天”。我們當然可以将之解釋成“你守着松山的秋天,而我奔赴東京之秋”。但我們覺得此詩另有一種獨特的“數學美”——子規不直言秋日離别之愁,卻避重就輕,透過被離愁、思念重壓、扭曲了的“數學頭腦”算出奇怪的總數:我離開此地的“今年秋天” 你留在此地的“今年秋天”=“兩個秋天”。因為你我雙重的離愁,秋天加倍有感!這樣的數學奇才,可媲美昔人的“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你可以告訴大家
我吃柿子
也愛俳句
(譯注:此詩有前書“我死後”,讀之仿若墓志銘。)
一個旅人行過
夏日原野,身背
天狗的面具
本文詩歌選自《我去你留兩秋天:正岡子規俳句400》一書,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