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一直都是一個熱門的話題。在2021年考研人數出來之後,有人預測2022年考研人數即将突破400萬大關,可當2022年考研人數一經公布,網友們紛紛表示“是自己含蓄了”,考研人數竟然突破了450萬大關。
如此大量的人數增長真的說明隻有研究生才有“出路”嗎?考研這條路是否是“非走不可”呢?
研究生考試逐漸成了大學生心目中的“主流”考試
在考研黨中一直流傳着“你考我也考”、“不考白不考”、“考了才更好”的說法,由此可見,考研在如今的升學考試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有從“人才選拔考試”向“普考”過度的趨勢。
事實上,學生們考研有以下幾種主要原因:一是為了增加競争力獲得更好的工作,賺得更多的工資;二是本科院校一般,學生想要借此機會進入師資力量更好的學校;三是跟風随大流,認為大家都準備考試,自己也不能掉隊;四是真正想要繼續深耕下去,喜歡科研事業。
在這些原因中,有近六成的考生,都是為了能有更好的就業機會而選擇繼續深造,畢竟現在是一個學曆“通貨膨脹”的時代。
另外就是處于跟風從衆心理,比如筆者就有一個親戚家的妹妹,在讀大三的時候就跟家人說自己要考研,問她為什麼想要考研,她回答:我同學們都考。
但無論出于何種原因,考研已正在成為同學們心中“常态化”的考試。
考研人數增長的背後也有原因到底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考研“内卷”的情況呢?
首先,随着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湧入一線城市,人才的湧進造成了大城市的人才過剩,也帶來了學曆攀比,而企業因為逐利性更願意“掐尖”錄取,因此本科學曆“貶值”,越來越沒有競争力,這是造成學曆“内卷”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社會對于研究生學曆的大肆鼓吹,更加劇了學生們的學曆焦慮,我們随處可見的網頁廣告、互聯網廣告等,都在制造這種焦慮。
而且現階段,相關部門對于考研廣告方面的市場監管還相對空白,很多在校大學生并不了解就業市場的實際情況,以為不是研究生學曆就找不到工作,這就導緻學生們不論自己的專業是否适合考研就盲目焦慮,考研人數逐年攀升。
除此之外,在高校的本科教育階段,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不合理性,與企業要求脫節也是根本原因之一。
高校為了争取教育經費、擴大招生等原因,開設了非常多的專業,但實際上很多專業與未來就業并不能很好地匹配上。學生盲目報考後,隻能通過考研來換專業方向或是繼續提升學曆,才有更好的機會“混口飯吃”。
這樣看來,高漲的考研需求是各種原因共同推動的結果,然而考研并不是一個口号,适不适合、能不能考得上,這些現實的原因需要同學們三思,再後行。
一位學生母親的話語,揭示了一部分考研現狀
大部分家長在初次聽到學生說想要考研時,都會表示支持,覺得孩子有思想、有上進心,畢竟無論是就業還是未來“光耀門楣”,考研都是一條不錯的渠道。
可問題是,很多學生在考研這件事情上思考得不夠成熟,他們或許隻是因為懼怕進入工作崗位,才想要通過考研的方式逃避就業,并沒有把思考的重心放在考研的本質上。
于是在經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仍舊會擺出一副要與研究生考試“死磕”的架勢,選擇二戰、三戰,蹲在家裡複習不肯出去找工作,徹底成為“啃老族”。
面對學生的“執着”,父母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方面擔心學生“屢戰屢敗”傷了自尊心和自信心,一方面又覺得學生如果繼續考研,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長此以往家裡面也吃不消,這樣的結果令家長們左右為難。
大家不得不開始反思,自己一開始答應孩子是否是正确的決定。由此看來,考生母親“别輕易答應孩子去考研”的一番肺腑之言,不僅揭示了一部分考研的現狀,同時也揭起了不少考研人的短
換條路走一走,或許能獲得更高的突破
作為學生本人,若自己苦戰了多年都沒能成功上岸,這時候應該冷靜思考一下自己是否适合考研?是否考研真的能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又或是考研付出的成本自己的家庭是否能夠擔負得起?
作為學生不能太過自私,也不能撞了南牆不回頭。嘗試打開自己的思路,如果真的考不上,也不要想着在這一棵歪脖子樹上挂着,換一條發展道路,沒準也可以在工作崗位中獲得更高的回報。
今日話題:你支持二戰、三戰考研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