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傷傷口周圍的皮膚怎麼處理?王阿姨寶貝孫子的右手昨天不小心被開水燙傷後馬上趕去醫院燒傷科治療,然後,小朋友右手包着厚厚的紗布回家了王阿姨今天見了我就問:”為啥燙傷後要包這麼厚的紗布啊?有人說暴露更好,對不對呀?“,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燙傷傷口周圍的皮膚怎麼處理?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王阿姨寶貝孫子的右手昨天不小心被開水燙傷後馬上趕去醫院燒傷科治療,然後,小朋友右手包着厚厚的紗布回家了。王阿姨今天見了我就問:”為啥燙傷後要包這麼厚的紗布啊?有人說暴露更好,對不對呀?“
燒傷後創面處理分暴露和包紮療法。包紮療法是将創面消毒處理後,内層用藥物或油質紗布,外層用吸水敷料覆蓋,均勻包紮。對于燒傷較輕的患者較多使用包紮療法,如果較輕的患者在門診治療時不包紮的話,塗了藥膏的創面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這種療法的優點是,可以保護創面不受外界的感染,保持創面濕潤,減輕創面疼痛,在冬天還有保暖作用,因為經包紮後還可以穿衣服,不緻受涼。但在夏日要避免出汗,盡量待在陰涼或有空調的房間裡。适用于四肢或軀幹部的燒燙傷、轉運的患者以及寒冷季節無條件使用暴露療法者。包紮療法的患者要注意體溫變化、創面有無疼痛加劇、臭味或膿性分泌物等,發現有可疑感染征象時,及時檢查,視創面情況隔天或每天更換數料。
暴露療法,就是将創面消毒處理後,使創面迅速幹燥,表面結成一層幹痂,減少或避免病原菌在創面上大量繁殖,同時局部還可采用具有收斂、消炎作用的藥物。一般對頭面部、頸部、軀幹部、臀部、會陰等難以包紮的部位均采用暴露療法或半暴露療法。特别在夏天,暴露療法較為方便,也便于觀察創面。不過暴露創面應盡可能不使受壓或少受壓,以利于創面迅速幹燥。在幹燥過程中,患者會感到疼痛,等到幹痂結成後,疼痛便會緩解。
在治療過程中,兩種療法也要靈活掌握,如暴露創面痂下積膿、引流不暢的話,則應改用包紮療法;如包紮創面已形成幹痂,也可改為暴露療法。總之,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
本文由上海電力醫院燒傷整形外科主任朱維平進行科學性把關。
“達醫曉護”供稿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