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新型作業設計初探》講座學習心得
南昌十五中 陳武龍
随着高中英語新教材的實施和《英語新課程标準》中新的教學理念的提出,一場新的變革正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演。無論是閱讀課、聽說課還是讀後續寫課,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其結構與邏輯都與以往發生了改變。自然,作為教學環節之一的作業也需要重新被觀照,以配合課堂教學,服務于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
今日我校古今老師的《英語新型作業設計初探》的講座來得非常及時,聽完她的講座,讓我如有撥雲見日之感。
根據個人的經驗以及見聞,以往大多數老師布置作業大都是采用教材配套的輔導資料,而且基本上都是書面作業,以鞏固上課的知識點為目的。正如古今老師所總結,目前英語作業方面存在一些問題---Aimlessness(盲目性),Inflexibleness(刻闆性),Lack of hierarchy(缺乏層次性),Closedness(封閉性)。這些問題想來已經存在很多年了,并且自己在布置作業時也存在這種情況。《英語新課程标準》提出:教學活動不應該限于課堂,而應該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中,英語課外作業就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過往隻看到作業的鞏固課堂知識的屬性,現在強調作業還應用來反映課堂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充當師生間情感交流的紐帶。作業的維度更加豐富,屬性更加全面,将課堂教學目标延伸到課外,關注學生語言知識的鞏固、思維的訓練、情感的流動。課堂四十五分鐘的面對面交流這種溫暖怎能讓它随着鈴聲的響起而散去呢?以作業為身形,分出一縷用心入住其中,于課外陪伴在學生的身邊,引導他們觀察世界,感知美好,思考人生。
所以,作業的設計需要老師傾注用心,需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度。同質化的作業乃出自輔導書的編纂者,而非出自自己老師之手。作為他們的老師,應該更能了解每位學生的特殊。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應該考慮每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差異性。同時,為了避免因為難度過大而讓學生産生遙遠的距離感,老師需要讓作業的難度略高于學生的發展水平,在他們的腳下搭起“腳手架”,引導他們一步步拾級而上,而你,應該是站在台階頂上,伸出雙手,面帶微笑,他們或許跌跌撞撞,但你目光中的溫暖與期許,會激發起他們克服一切困難的動力。
做一名有溫度的教師,精心設計作業,讓學生收獲站上階頂的喜悅讓;讓知識變得有溫度,這樣即使攀爬台階時寒風吹過,這份溫暖也能化為他們眼中那炙熱的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