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段比較長,所以沒在微頭條發,改這裡了)
#國學誦讀# 108天,我們一起讀《孟子》之四十七,也是《離婁》之十七,論述的是著名的“仁者愛人”的道理。
原文:孟子曰:“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于禽獸又何難焉?’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于天下,可傳于後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
譯文如下:
孟子說:“君子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在于他們所存之心。君子把仁存在心裡,把禮存在心裡。有仁的人會關愛他人,有禮的人會尊敬他人。關愛他人的人,他人也會關愛他;尊敬他人的人,他人也會尊敬他。如果有人在這裡,用蠻橫的态度對待我,那麼君子一定會自我反省:我一定是不仁的,一定是無禮的,否則這樣的事情怎麼會降臨到我身上?如果自我反省後認為自己是仁義的,自我反省後認為自己是有禮的,但蠻橫的态度依然存在,那麼君子一定又自我反省:我一定是不忠的。如果自我反省後認為自己是忠心的,但蠻橫的态度依然存在,君子于是說:‘這也就是一個狂妄的人而已。如此這般,與禽獸有什麼區别呢?對于禽獸又怎麼好責難呢?’所以,君子終身都有所憂慮,卻沒有一時的煩惱。至于其所憂慮的事情有:舜,是人;我,也是人,舜可以為天下人的楷模,可以流芳于後世,我卻不能免于成為一個普通人,這樣的話實在是令人憂慮啊。憂慮了怎麼辦?像舜那樣就可以了。這樣的話君子所憂慮的事情就會消亡了。不是仁義之事不做,不合禮法之事不做,即使有一時的煩惱,君子也不會因此而憂慮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