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高通脹的後果

高通脹的後果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2 22:50:11

高通脹的後果?點藍字關注,不迷路~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将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高通脹的後果?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高通脹的後果(高通脹正成為全球經濟最大挑戰)1

高通脹的後果

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将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中發表《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必須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推進金融安全網建設,持續強化金融風險防控能力。

郭樹清表示,站在新的曆史起點,金融監管改革任務非常艱巨。對于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的重點舉措,他從強化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風險為本”的審慎監管框架、加強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營造嚴厲打擊金融犯罪的法治環境、切實維護好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完善金融安全網和風險處置長效機制、加快金融監管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等八方面展開詳細論述。

現階段金融監管面臨諸多挑戰

郭樹清表示,回顧國際國内金融治理的曆史,總結近些年來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實踐,可以将以下幾個要素歸納為現代金融監管的基本内涵:宏觀審慎管理、微觀審慎管理、保護消費權益、打擊金融犯罪、維護市場穩定和處置問題機構。

他認為,現階段金融監管面臨諸多挑戰。

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國内外經濟金融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不穩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明顯增多,金融風險誘因和形态更加複雜。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随時可能發生。

郭樹清認為,高通脹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的最大挑戰,主要發達經濟體中央銀行激進收緊貨币政策,很可能引發歐美廣泛的經濟衰退,疊加疫情反複、大國博弈、地緣政治沖突和能源糧食危機等,将持續影響全球貿易投資和國際金融市場穩定。除此之外,西方國家經濟由産業資本主導轉變為金融資本主導,近些年來正在向科技資本和數據資本主導轉變,帶來的震蕩非常廣泛,影響十分久遠。

郭樹清還表示,我國正處于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抵禦風險提供了堅實依托,轉型調整也帶來結構性市場出清。随着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需求結構和生産函數發生重大變化、金融與實體經濟适配性不足、資金循環不暢和供求脫節等現象相互影響,有時甚至會反複強化。

現代科技的廣泛應用使金融業态、風險形态、傳導線路和安全界發生重大變化。郭樹清稱,互聯網平台開辦金融業務帶來特殊挑戰,一些平台企業占有數據、知識、技術等要素優勢,并與資本緊密結合。如何保證公平競争、鼓勵科技創新,同時防止無序擴張和野蠻生長,是我們面臨的艱巨任務。數據安全、反壟斷和金融基礎設施穩健運行成為新的關注重點。監管科技手段與行業數字化水平的差距凸顯。

金融機構公司治理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仍有差距。一些銀行、保險公司的管理團隊遠不能适應金融業快速發展、金融體系更加複雜和不斷開放的趨勢。“近年發生的金融風險事件充分表明,相當多的金融機構不同程度地存在黨的領導逐級弱化、股權關系不透明、股東行為不審慎、關聯交易不合規、戰略規劃不清晰、董事高管履職有效性不足和績效考核不科學等問題。解決這些治理方面的沉疴痼疾仍須付出艱苦努力。”郭樹清稱。

疫情反複沖擊下,金融風險形勢複雜嚴峻,新老問題交織疊加。信用違約事件時有發生,影子銀行存量規模依然不小,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債務尚未緩解,一些大型企業特别是頭部房企債務風險突出、涉衆型金融犯罪多發,地方金融組織風控能力薄弱。這些都迫切需要健全事前事中事後監管機制安排,實現監管全鍊條全領域全覆蓋。

此外,專業化處置機構和常态化風險處置機制不健全。市場化處置工具不完善,實踐中“一事一議”的處置規範性不足。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存款保險基金、保險保障基金、信托業保障基金和投資者保護基金等行業保障基金的損失吸收和分擔缺乏清晰的法律規定。金融機構及其股東、實控人或最終受益人的風險處置主體責任需要強化,金融管理部門風險處置責任需進一步明确,地方黨委政府屬地風險處置責任落實的積極性還需進一步提升。

詳解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八項重點舉措

對于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的重點舉措,郭樹清從強化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風險為本”的審慎監管框架、加強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營造嚴厲打擊金融犯罪的法治環境、切實維護好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完善金融安全網和風險處置長效機制、加快金融監管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等八方面展開詳細論述。

具體來看,在強化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方面,郭樹清認為,黨的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最大政治優勢。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進一步強化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金融穩定和發展統籌協調機制,中央各相關部門和省級黨委政府都要自覺服從、主動作為。我國絕大多數金融機構都是地方法人,其黨的關系、幹部管理、國有股權監管、審計監察和司法管轄也都在地方,因此,必須進一步強化地方黨委對金融機構黨組織的領導,建立健全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重大風險處置機制。中央金融管理部門要依照法定職責承擔監管主體責任,派出機構要自覺服從地方黨委政府領導,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和履行行業管理職責,共同推動建立科學高效的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公開透明地使用好風險處置資金。要及時查處風險亂象背後的腐敗問題,以強監督推動強監管嚴監管,堅決糾正“寬松軟”,打造忠誠幹淨擔當的監管鐵軍。

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要全面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遏制脫實向虛。管好貨币總閘門,防止宏觀杠杆率持續快速攀升。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的中長期資金支持。健全普惠金融體系,改進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供給,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水平,鞏固拓展金融扶貧成果。督促中小銀行深耕本地,嚴格規範跨區域經營。強化保險保障功能,加快發展健康保險,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健全國家巨災保險體系。穩妥推進金融業高水平開放,服務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在健全“風險為本”的審慎監管框架方面,要有效抑制金融機構盲目擴張,推動法人機構業務牌照分類分級管理。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優化監管技術、方法和流程,實現風險早識别、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充實政策工具箱,完善逆周期監管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防範風險跨機構跨市場和跨國境傳染。加強功能監管和綜合監管,對同質同類金融産品,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進行穿透式監管,實行公平統一的監管規則。堅持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對互聯網平台金融業務實施常态化監管,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強化金融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争,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防止資本在金融領域無序擴張。

在加強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要緊抓公司治理“牛鼻子”,推動健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築牢産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防火牆”,依法規範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加強股東資質穿透審核和股東行為監管,嚴格關聯交易管理。加強董事會、高級管理層履職行為監督,引導金融機構選配政治強業務精的專業團隊,不斷增強公司治理機構之間和高管人員之間的相互支持相互監督。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健全不當所得追回制度和風險責任事後追償制度。督促金融機構全面細化和完善内控體系,嚴守會計準則和審慎監管要求。強化外部監督,規範信息披露,增強市場約束。

在營造嚴厲打擊金融犯罪的法治環境方面,要遵循憲法宗旨和立法精神,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堅持金融業務持牌經營規則,既要糾正“有照違章”,也要打擊“無證駕駛”。織密金融法網,補齊制度短闆,切實解決“牛欄關貓”問題。豐富執法手段,充分發揮金融監管機構與公安機關的優勢條件,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強化與紀檢監察、審計監督等部門協作。提高違法成本,按照過罰相當的原則,努力做到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并重。保持行政處罰高壓态勢,常态化開展打擊惡意逃廢債、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衆存款和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工作。省級地方政府對轄内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等工作負總責。

在切實維護好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方面,要探索建立央地和部門間協調機制、推動金融機構将消費者保護納人公司治理、企業文化和經營戰略中統籌謀劃。嚴格規範金融産品銷售管理,強化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大力整治虛假宣傳、誤導銷售、霸王條款等問題。推動健全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暢通投訴受理渠道。加強金融知識宣傳教育,引導樹立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和風險防範意識,不斷提開全社會金融素養。依法保障金融消費者自主選擇、公平交易、信息安全等基本權利,守護好廣大人民群衆“錢袋子”。

在完善金融安全網和風險處置長效機制方面,要加快出台金融穩定法,明确金融風險處置的觸發标準、程序機制、資金來源和法律責任。在強化金融穩定保障機制的條件下,建立完整的金融風險處置體系,明确監管機構與處置機構的關系。區分常規風險、突發風險和重大風險,按照責任分工落實處置工作機制,合理運用各項處置措施和工具。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存款保險基金及其他行業保障基金不能成為“發款箱”,要健全職能,強化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化法治化處置平台作用。

在加快金融監管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方面,要積極推進監管大數據平台建設,開發智能化風險分析工具,完善風險早期預警模塊,增強風險監測前瞻性、穿透性、全面性。逐步實現行政審批、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行政處罰等各項監管流程的标準化線上化,确保監管行為可審計、可追溯。完善監管數據治理,打通信息孤島,有效保護數據安全,加強金融監管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網絡架構和運行維護體系。

責編:葉舒筠

校對:高源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内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