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不要随意穿行在熱帶雨林

不要随意穿行在熱帶雨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7 16:42:39
潮濕的氣候讓我們伶牙俐齒
2015-08-17 09:04:27杭州網

說起來,我英語差,可我掌握了世界上最難的語言:漢語。

這麼一想,頓時飄飄然了。

嚷嚷着英語難學,一想到老外學漢語的那種崩潰勁兒,頓時覺得占到了天大的便宜。

隻是,為啥我們說漢語,老外說英語?為啥英語說得溜的國人多,中文說得溜的老外少?

老天爺笑而不語:自己猜去。

不要随意穿行在熱帶雨林(潮濕的氣候讓我們伶牙俐齒)1

漢語是典型的聲調語言

假期一到,孩子們各種輔導班上起。

但凡有點兒條件的,都會想着讓孩子學英語去。

有些個小孩,中文都沒說溜呢,英語倒能蹦出好幾句。

漢語和英語,到底是怎麼回事?

想想漢語的聽說讀寫,是從學習拼音開始的,漢語普通話是有聲調的。

漢語是一個典型的聲調語言,聲調語言在發同一個音素時,可用不同長短、不同高低的聲調表達不同的含義,而非聲調語言則在發出不同聲調時,隻表示語氣差異,而不會影響到其含義。

全世界大概有6500種語言,如果以聲調來劃分,很多漢藏語系語言,如漢語、藏語、苗語、羌語等多屬聲調語言,印歐語系語言,如英語、法語、德語則多屬非聲調語言。

在非洲和美洲一些地方,也分布着一些聲調語言,如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

在美洲,分布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土著印第安人所使用的阿薩巴斯卡語、美國西南部以及墨西哥土著所使用的納瓦霍語等,都是聲調語言。

幹燥是聲帶的“敵人”

美國有學者做過一項研究,探讨氣候在語言進化和發展過程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

畢竟,氣候影響到世界上的一切,語言自然也包括在内。

他們通過對3700種語言的分析,将世界上一半的語言進行相應的氣候學和音韻學統計,得出的結論是:氣候左右了語言的發展。

一直以來,語言學中有一個标準假設,就是人類的發聲系統不受環境條件的影響。

也就是說,人類語言的發聲系統通常并不會被認為是生态适應的結果,跟氣候沒半毛錢關系。

這項研究的結論恰恰相反,學者們通過對聲帶的生物學研究,并比較了多種語言的地理起源以及這些地區在這些時間的濕度與年平均氣溫後得出結論——聲帶在濕潤的空氣中,可發出更準确的各種音高。

這意味着什麼?

具有複雜語調的語言,比如中國普通話,主要就是在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下形成的。

英語呢?

英語中很少或根本沒有語調,是來自幹燥或寒冷地區的語言。

也就是說,與寒冷、幹燥地區相比,在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生活的人類,其語言會發展出更複雜的音調。

為啥老天爺會讓我們的語言更複雜?這算是天賦異禀麼?

人類的發聲系統像其它一些物種一樣,會受到環境因子的影響。

基于喉科學的調查數據顯示,幹旱對聲帶的運動是有不良影響的,因此複雜的音調模式相對不太可能在幹旱氣候中得到進化。

從生理學上來講,聲帶的生物力學特性直接受到其水化水平的影響。

例如聲帶脫水會減少聲帶振動的振幅,根據體内和體外的實驗研究中所獲得的各種指标顯示:發聲的基本頻率受到水化或脫水的影響,增加水化可提高聲帶的粘度,促進發聲。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張文華/文 陳骁/制圖 編輯:陳笛

黃金樹 0571-85094998 陳 笛 0571-85053055

胡晨曦 0571-85053050 潘露敏 0571-85053052

趙 群 0571-85054999

杭州教育(hangzhoujiaoyu)

關注我們,了解更多教育資訊

許多研究都證明,喉嚨中僅僅是幹空氣的吸入而非人工或間接體内脫水,就會影響聲帶生理學,從而影響發聲的清晰度。喉嚨脫水會改變聲帶表面液體的離子組成,如增加Na 濃度就會改變聲帶的彈性。

而一些體内研究則證明,即使聲帶短暫暴露于幹燥空氣中,也會對音高的精确度和振幅的變化産生負面影響。

幹旱對聲道的影響是有長期效應的,先不說語言這種事情,就說說喉科患者,據說喉嚨痛的原因中有30%是低濕度造成的。

同理,歌手們為了保護他們的聲帶,一般會盡量避開幹旱條件。

這些都顯示,人類的喉嚨是容易受到幹燥環境影響的。

鼻腔呼吸可以稍微緩解一下嗓子幹燥,但作用不會太大,而且在呼吸速度加快時,還需要口腔呼吸。

如果不考慮空氣中水汽的飽和水平(相對濕度),冷空氣總是比較幹燥的,因為水蒸氣的絕對量少。

例如,從-10°C到30°C,水蒸氣含量可增加13倍。

通過鼻腔吸入幹冷空氣會使支氣管變窄并增加鼻液,從而促進口腔呼吸。

口腔呼吸即使吸入的不是那麼幹燥的空氣,也會使聲道幹燥以及聲帶呼吸道表面液體蒸發,而這對精确發聲會産生各種影響。

所以,吸入幹冷空氣會對聲道和聲帶産生短期或長期影響,變得幹燥的聲帶難以勝任精确發聲。

此外,最近的病理學研究還發現,肌緊張性發聲障礙(MTD)、喉疾病可因幹燥的環境空氣而加劇,對音位和語氣産生明顯的負面影響。

老外學不好漢語是有原因的

人的聲帶對幹燥空氣的敏感性,具有基因型和表型上的特征。

相反,濕潤與水分充足的條件與發聲呈正相關,具體來說就是促進了精确發聲。

具有聲調的語言需要在正常範圍内相對精确的基音,根據跨語言調查中對發音基頻的分析發現,大多數男性的音域範圍為100Hz。

詞彙語調間最小可察覺的頻率差異約為10Hz,而達到20-30Hz就能比較出明顯的差異了。一門語言如果超過三個聲調就對發音和感知産生了挑戰,因此聲調的上限為五。

類似于越南語這樣有六個聲調的語言是相當罕見的。

說到這裡,你就會明白,為啥老外學習漢語時,會很崩潰。

這麼一比較,我們學英語嚷嚷的難,直接弱成了渣渣。

沒辦法,先天條件決定的,老外用之前從未嘗試過的方式去控制聲帶,能不難嗎?

也幸虧生在中國,不然這門世界上最難的語言,我也呵呵了。

其實就中國來說,南方和北方的漢語,也不太一樣。

南方相對而言更濕潤,各種方言也更鳥語,北方人聽着表示很崩潰。

北方很多地方的語言,聽上去更硬朗,也和北方的氣候有關系。

甚至,南方人說話溫婉細聲,北方人說話豪爽大聲,也能找到一點原因:自古北方幹燥、風沙大,聲帶必須提上去,才能聽清楚,而南方溫潤、風沙小,聲帶可以相對懶洋洋一些。

當然了,從生态學上來講,人類語言的進化,不會隻受氣候影響,但不可否認,氣候是塑造語言的重要因素之一,至少,人類的發聲系統實際上是生态适應的結果,是會受到生态因子影響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