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作者 / 曹明然
編輯 / KY主創們
(本文隻适用于異性戀人群語境)
異性之間是否有“純友誼”,人們已經探讨了很多年,可是異性之間真的能隻做朋友嗎?我們結交異性朋友的目的又是什麼?今天來深入了解一下。
“純友誼”取決于我們對友情和愛情的理解友情和愛情有很多共通之處,它們都是我們在社會中尋求安全感與聯系的外在形式。友情是“一種自發的人際關系,通常表現出親密和扶助,雙方彼此欣賞,并企求對方的陪伴”,聽起來和愛情很像,而且我們對兩者的期望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
而愛情比起友情,它更強調對個體的約束,對忠誠、互相幫助的要求更高,也包含更多的迷戀以及性欲。友誼比愛情承擔的責任更少,情感強度更弱,排他性更低。
異性友情的4種類型• 互有好感:雙方都想要把友情轉化為愛情,想有進一步的發展。
• 柏拉圖式:雙方都不想維持除了友情以外的關系。
• 我方渴望:我方想要把這段友情轉為愛情,但發現異性友誼的另一方并不想。
• 對方渴望:友誼的另一方想把友情轉化為愛情,但我方并不想。
柏拉圖式的異性友情就是我們所說的“純友誼”,但這往往很難做到;而在互有好感的情況下,兩個人則可能很快進入愛情。比較常見的其實是後兩種情況:都有一方想要獲得更多,而另一方并不想。想要更進一步的一方就陷入了“friend zone”,因為不一定能從對方身上得到回應,而把關系保持在“友情”的區間内。
如何維持異性的友情?
擁有異性友情很難,維持異性友情更難。
首先,你們要承受外部壓力。異性友情總會讓人受到猜忌,這種猜忌不僅來自親人朋友,更來自社會。社會眼光能影響友情中男女雙方的看法,讓他們懷疑對方和自己的動機,産生隔閡。大多數異性友情破裂不是因為内部感情分裂,而是外界的壓力。比如一方懷疑另一方把自己當“備胎”,或一方的伴侶不允許兩人間的異性友誼存在。
但最關鍵還在于雙方對于這段友情的定位。
如果一方覺得兩人是“柏拉圖式”的,而另一方卻是“我方渴望”的。這種情況下,為了理清自己的情感或是避免破壞這份友情,友誼中的一方可能會選擇性地回避或者疏遠另一方,在這種時刻,如果沒有彌補措施的話,也許就會是這段友情的終點。
在“要不要發生性關系”這個問題上,雙方也會存在分歧。一些異性友誼中也存在性關系,但很有可能,雙方對此的态度不同。你可能覺得性與愛是分不開的,但對方卻隻把你看作FWB(炮友)。有趣的是,大多數女性對異性朋友并無性渴望,而大多數男性卻認為,自己的女性朋友願意和自己上床。
其實,當你身處一段關系時,無論你們将關系定義為友情、愛情或者别的什麼(世上的感情本來就不是非黑即白),弄清楚雙方對這段關系的定義和需求、設立好邊界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比探讨“是否存在純友誼”問題更重要的事。
【互動】所以,你們相信這個世界上的異性戀人群中,真的有純友誼存在麼?快去評論區展現你的機智吧!
(Again, 本文僅适合異性戀人群語境。)
References:
Fehr, B. (1995). Friendship processes (Vol. 12). Sage Publications.
Buss, D. M. (2003). The evolution of desire: Strategies of human mating. Basic books.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