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大體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辛棄疾與蘇轼并稱“蘇辛”,是豪放派代表人物。辛棄疾,号稼軒,作品集有《稼軒詞》,又名《稼軒長短句》,收錄詞作600多首,後人通稱為“稼軒詞”。稼軒詞雖以雄渾豪放聞名,但其中亦不乏描摹細膩、抒情婉轉的婉約之作。因詞作體裁豐富、風格多變、剛柔并濟,辛棄疾被譽為“詞中之龍”。
主題:既有沙場報國,亦有田園生活。辛棄疾生于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的山東東路濟南府,彼時北方已淪陷于金人之手,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他在少年時代就立下恢複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青年時期便參加耿京的抗金部隊、屢立戰功。南歸後他始終堅持揮劍北上、統一國家的理想。與辛棄疾的人生經曆密切相關,沙場報國是稼軒詞的重要主題。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東歸”,這些千古名篇無不展現鐵血男兒征戰沙場的場面,抒發強烈的報國情懷。
▲辛棄疾。
充滿家國情懷的辛棄疾,憂國亦憂民,所以民間百姓和鄉村田園生活亦構成了稼軒詞的主題。如《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生動描述了農村一戶五口之家勤勞安樂的生活場景。《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别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字裡行間洋溢着對農人和農村生活的贊美和賞悅。
視角:既有萬裡河山,亦有兒女情思。稼軒詞主題多為家國大業,視角自然博大壯闊。如《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鹧鸪。”此詞可謂壯覽山河,回溯古今。而《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裡清秋,水随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休說鲈魚堪鲙,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更以“楚天”“千裡”“無際”“遠目”來展現宏大景觀,後面極論三國和兩晉人物的是非成敗,縱橫時空、視野開闊。
而稼軒詞不止暢抒英雄氣,還細描兒女情。如《鹧鸪天·代人賦》:“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幹不自由。”《武陵春·春興》:“桃李風前多妩媚,楊柳更溫柔。喚取笙歌爛漫遊,且莫管閑愁。”《南鄉子·舟行記夢》:“夢裡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此類詞中的纏綿悱恻之情、溫柔妩媚之意足以與婉約詞派相媲美。
境界:既有建功雄心,又有淡泊超然。建功立業是辛棄疾積極的人生态度,也體現為稼軒詞的鮮明特色。南歸後,由于“歸正人”的身份,辛棄疾得不到宋廷的信任和重用,經常被調轉任職,但他始終保持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如《聲聲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樓作,和李清宇韻》:“征埃成陣,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層樓。指點檐牙高處,浪湧雲浮。今年太平萬裡,罷長淮千騎臨秋。憑欄望:有東南佳氣,西北神州。”作此詞時,辛棄疾任滁州知州,他減輕賦稅、招撫流亡,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實事,詞中表達了他考慮建立地方軍,時刻準備領軍北上恢複中原的壯志,讀之令人振奮。而《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等許多名篇都體現出他對收複河山的勃勃雄心。
淡泊超然在稼軒詞中亦有體現。這種淡泊超然不是消極避世或随波逐流,而是對初心的堅守。由于抗金主張始終得不到南宋統治者支持,還受到權臣排擠,辛棄疾自知“剛拙自信,年來不為衆人所容”,遂做好了歸隐準備。他在《鹧鸪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中寫道:“卻将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他的《青玉案·元夕》家喻戶曉:“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首詞表達了他堅守報國初心的信念,即使遇到再多繁華和歡樂、冷落與孤獨,都矢志不移。《臨江仙·探梅》中“更無花态度,全是雪精神”的梅花,正是他自立不阿的泰然姿态。
風格:既有豪放悲壯,亦有婉約綿密。辛棄疾軍事才能出衆,既有征戰沙場的壯舉,又有《美芹十論》《九議》等軍事論著,可謂有膽有識、有勇有謀,然卻空有一腔熱血,壯志難酬。辛棄疾知鎮江府時,登臨北固亭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感歎報國無門,寫下《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與老友相聚後,他寫下《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表達“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豪邁。陸遊贊其曰:“大材小用古所歎,管仲蕭何實流亞。”飽經挫折的人生經曆體現在稼軒詞中,有豪邁、有蒼涼、有失意,充滿悲壯,但哀而不傷。
将壯志未酬的強烈情感,以婉約含蓄的手法表達出來,也是稼軒詞的獨到特色。如《摸魚兒·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長門事,準拟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借為《長門賦》中的陳皇後傷感,來感歎自己遭人妒忌,無法大展宏圖,以委婉含蓄的手筆道盡“閑愁最苦”。清人贊其曰:“詞至稼軒,經子百家,行間筆下,驅斥如意。”劉克莊在《辛稼軒集序》中雲:“其秾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稼軒詞以豪放為主,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勵、妩媚,剛柔并濟、兼而有之。後世覽其詞而贊其人,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說:“其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聲家為變調。而異軍特起,能于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廢。”透過稼軒詞抒發的豐富情感,人們記住的是,辛棄疾的愛國之志“始終一節”。(完)(文章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秦芳
責任編輯:陶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