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跟别人吃的一樣,練的也一樣,但效果就是不如人家呢?
那這裡就有必要判斷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态,看看自己屬于哪種胚型,因為不同胚型的人肌肉和脂肪的增長速度和囤積部位都是不一樣的。
換句話說,就是胚型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增肌減脂的難度,我們也需要根據自己的胚型來制定更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
胚型理論是一個叫做William Hebert Sheldon的心理學家在1940年提出來的,起初是為了研究不同體型的人是否和某種類型的性格、暴力傾向有關聯,後來這套理論也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健身等領域。
根據胚型理論,人的體型大緻可以分為三種:内胚型、中胚型和外胚型。
内胚型的人體型厚實,容易增重,不容易減重,肌肉量多,同時脂肪也很多。
特征為腿短脖子粗,肚大腰圓,骨架子也大。這種類型的人新陳代謝速度較慢,容易儲存脂肪。
中胚型的人體型勻稱,身材結實,肩寬腰細。
體内的肌肉量多,脂肪含量少,看起來精壯精壯的,也是傳說中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的身材。這類型的人容易增加肌肉,不太容易儲存脂肪。
外胚型的人四肢修長,體脂水平低,肌肉量少,身材看起來比較苗條。
這種類型的人既不容易儲存脂肪,也不容易長肌肉。
現實中并沒有人完全屬于某一種胚型,一般情況下,都是以某種胚型為主,同時混合着其他胚型。
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問題,來大緻判斷自己主要屬于哪種胚型。回答問題時,記得記錄自己一共有幾個A、幾個B以及幾個C哦。
你隻需要統計各個選項的數量,就可以判斷出自己更偏向于哪種胚型。A選項代表内胚型,B選項代表中胚型,C選項代表外胚型。
假如你有5個A,1個B,1個C,那就偏向于内胚型。
不同胚型的人怎麼練?雖然胚型是天生的,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中胚型的人可能會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身材,但其他胚型的人也可以通過選擇适合自己的訓練計劃,付出更多的努力,最終獲得理想的身材。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不同胚型的人,應該搭配怎樣的訓練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内胚型身材的朋友因為消化吸收能力非常強,所以随便吃一點點,吸收率就比外胚型高很多。TA們大多身材圓潤,體脂率也比一般人要高,肌肉含量相對較低。
針對内胚型的訓練策略就是增加肌肉含量,從而提高基礎代謝,然後再通過長時間的有氧消耗大量脂肪。
訓練頻率也盡量高一點,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訓練應包含1小時的力量訓練以及30分鐘以上的有氧訓練,包括遊泳、橢圓機、自行車等低強度的運動。
等到體重基數沒那麼大,運動風險也下降了之後,可以嘗試跳繩、跑步等較高強度的有氧運動,系統化的心肺訓練也建議加到每周的訓練之中。
中胚型身材的朋友由于體内的脂肪含量本身就偏少,所以不太建議經常做高強度的有氧訓練,還是以力量訓練為主。
如果想要肌肉線條更明顯一些呢,也可以加入一些有氧訓練。但是最好和力量訓練拉開一段比較長的時間,比如早上做有氧,下午或者晚上單獨做一個小時的力量訓練。
外胚型的人由于新陳代謝較高,所以不容易增加體重,肌肉量可能偏低或者一般,可以通過無氧訓練改善。
建議以力量訓練為主,選擇有點吃力但能堅持的重量,每組8-12次力竭甚至更少,隻有給予肌肉足夠的刺激,才能促進肌肉的生長。
每一次訓練,能做全程就盡量不要做半程了,能做5組就不要隻做3組。每個動作速度要慢,做到位了做充分了,動作要有節奏,不要全靠甩。
組間休息也要盡可能短一些,避免出現訓練3分鐘休息2分鐘這種情況。間歇時間太長,好不容易找到的肌肉感覺又沒了,肌肉也松懈掉了。
外胚型的女生一般都是小細胳膊,并且胸不大,但是腿一般會比較粗。照鏡子的時候,外胚型的女生可能會發現自己屁股很大,腿很粗。
但其實她們的屁股并不大,主要是因為她們上半身不容易堆積脂肪,才會有這樣的視覺效果。
如果你是外胚型身材的女生,你的主要訓練方向應該是讓自己的小腹不要囤積過多的脂肪,然後把臀部練翹一點就ok了。
L兔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的話,麻煩幫忙點個zan哦,麼麼哒~
大家有任何關于增肌減脂或者訓練計劃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留言告訴我,我都會逐一進行解答的~那咱們就下篇幹貨文再見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