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是中國明代傑出的戲曲作家、文學家、思想家,被譽為古代「東方的莎士比亞」,一生共創作完整的戲劇作品四部:《紫钗記》、《牡丹亭》、《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
湯顯祖生活于明代中晚期,資本主義生産方式萌芽的出現,導緻宋明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正宗教條受到嚴峻挑戰。作為泰州學派大師王艮的三傳弟子羅汝芳,極力提倡「赤子之心」說和「制欲非體仁論」,影響了湯顯祖「生生之仁」的入世傾向,又影響了他關注生命的自我情結,并最終形成了貫穿其人生觀、政治觀與文學觀的「言情說」。
湯顯祖哲學思想的核心是指出了著名的「情至說」,以至肯定「情」是生活的客觀規律,與封建主義「理」的教義相對立。
文藝思想的核心則是「言情」。「尚真」,是湯顯祖提倡的美學原則之一。他認為表現在文藝作品中的「情」應當「真」,唯有「真」才能動人,主張寫文章時要說「真實語」。他還強調「性靈」與「通變」。「尚真」、「性靈」、「通變」是湯顯祖「言情論」的文藝思想主旨,也是他創作許多光輝的戲劇作品外,還寫出不少優秀詩文的主要原因。
湯顯祖的「臨川四夢」是個藝術整體,從各個不同側面折射了當時的時代,反映了他的思想和戲劇觀。
《紫钗記》較好地繼承了唐人蔣防傳奇小說《霍小玉傳》的現實主義精神,也體現了湯顯祖的「情至觀」,鞭撻了封建權貴,歌頌了理想的愛情。《牡丹亭》通過杜麗娘為情而死,死而複生的愛情故事,寄托了「生生死死為情多」的「至情」觀,表現了「因情成夢,因夢成戲」的戲劇理念。《南柯記》、《邯鄲記》顯然是湯顯祖在經曆了宦海風波後看破世情,理想幻滅後,欲在佛、道思想中求得解脫的虛無思想的反映。
湯顯祖的「臨川四夢」,尤其是《牡丹亭》,不僅在國内有着深遠的影響,而且在國際上也産生了很大的影響。早在17世紀,這部名著就已遠傳海外、走向世界,至今有三百多年了。自20世紀以來,各種外文譯本相繼問世,研究這部名著的外國學者也日益增多。
湯顯祖也是一位出色的詩人和散文大家。在他的詩作中,晚明社會的潰瘍面得到淋漓盡緻的展現,可以說是晚明社會的一面鏡子;而他寫景抒情的小詩,則吸收了陶淵明的田園詩以及王維、孟浩然山水詩派的長處與特點,不乏名篇佳作;至于他的贈送酬答詩,多發以真情,直吐胸臆,率性自然,淳樸厚實,藝術價值更不可低估。
散文方面,除了為世稱道的《論輔臣科臣疏》和《牡丹亭記題詞》等文之外,最富個性特色的文章,就是那些「随人酬答,獨慮素心」的尺牍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