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終極關懷屬于形而上學嗎

終極關懷屬于形而上學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23:28:59

“形而上學”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一個概念。我們在學校裡學習馬哲的時候,課本給我們的解釋是:“形而上學就是用孤立、靜止、片面的方式看待問題。”看起來,是一個妥妥的貶義詞。

然而這恐怕是一種誤解,最起碼沒有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問題。那麼"形而上學"是怎樣從表示"對世界本質的猜想"的學問變為馬哲中表示"孤立靜止的看待事物的觀點"的?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答主是這樣來回答這個問題:

馬哲中對“形而上學”的特點概括其實是比較準确的。在傳統形而上學中,自巴門尼德論證思維存在同一性命題以來,從來就是把事物的本質視作孤立的,靜止的可思維之物。所以傳統形而上學的本質也是對事物作絕對永恒不動的靜止觀。而現代哲學自尼采後,尤其是存在主義轉向了生存論哲學,還有解構主義,語言哲學等等開始了反本質主義,反傳統形上學的思潮,這才開始了形上學的變革,這也是符合馬克思對哲學做的内在邏輯預言的。所以,不要一聽說教科書上對形上學作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解釋就是馬克思的獨斷論。實際上裡面蘊含了深刻的哲學發展的内在邏輯。

所以他的意思是這個概括在一段時間内是準确的,但近代哲學也有了新的變革。

那西方哲學中形而上學的原本意思是什麼?

“形而上學”這個詞英文是metaphysics,淵源和古希臘的亞裡士多德很相關。亞裡士多德是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寫過很多的著作,從哲學到物理學,涉及了很多學科。但這讓整理他書籍的後人犯愁了。這麼一大堆包羅萬象的著作,該怎麼分類、命名呢?

一個叫安德羅尼柯的人想了一個好辦法,他用“研究有形體的事物”和“研究沒有形體的事物”,把亞裡士多德的著作分成了兩大類。前一類著作編在一起,起名叫《物理學》。後一類作品,也就是亞裡士多德的哲學作品,也編在一起,放在《物理學》的後面。起了一個名叫metaphysics,意思是“物理學之後”,也可以引申成“物理學之後的學問”。

也就是說,形而上學研究的是那些高于物理學的、看不見、摸不着的學問。這就是“形而上學”這個詞最早的來曆。

“形而上學”的中文也很美,譯名典出《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是日本哲學家井上哲次郎先生在看到metaphysics這個詞後,聯想到《易經》而做的翻譯。

我們現在所說的“形而上學”,可以簡單地理解成是用理性思維去研究那些能統一世間一切問題的“大道理”,是對世界本質的猜想。比如世界的本質是什麼樣子的啊、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啊之類的問題。回答這些問題都是形而上學的任務。

其中,“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在哲學裡又稱作“本體論”。“哪些知識是真實可信”的問題,在哲學裡又稱作“認識論”。

至于“形而上學”是不是很重要?至少對于哲學家是很重要的。

但哲學家這麼嚴肅認真地去做的事,顯然不是為了“用孤立、靜止、片面的方式看待問題”,對吧?


延伸閱讀:《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 作者: 林欣浩

終極關懷屬于形而上學嗎(哲思11形而上學)1

(待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