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就在那裡,所以我去了。”
“你在哪兒呢”,很久沒聯系的朋友端午節忽然給我發了條微信。
“呼倫貝爾大草原”,我回道。
其實大草原一直在我的心願清單裡,沒想到現在,聞着那有點像西瓜香味一樣的青草的氣息,羊群和馬群偶爾出現在藍天白雲綠草地中,我就這麼真的來了呼倫貝爾大草原。
走吧,一起去體會譚維維歌中那一起去大草原的湖邊等候鳥飛回來的美好願景吧!
初到草原接我的司機大叔為我熱情地獻上了哈達。
與我印象中不同的是,這哈達并非白色,而是藍色。大叔解釋道,“藏族人民喜歡雪山,所以哈達為白色,而蒙古族人民喜歡藍天,所以哈達是藍色”。
藍天、白雲、綠草、清澈的湖水,原始又純潔的崇拜,這就是草原吧。
在這裡,牛、羊、馬就是主人,羊群有的悠閑地吃着草,牛更喜歡躺着曬太陽,而馬呢,可能是太多蚊子,會一直不停地點着頭,我笑着說是不是這是在歡迎大家呢。
不隻是動物,植物也是一道風景。
故事的小黃花,從出生那年一直就飄着。
路邊不知名的草,在雨後顯得更加綠油油的。
雨後的呼倫貝爾大草原
陰晴不定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草原上的天氣,時而晴時而雨,若是沒見到藍天,說不定會有更大的驚喜。
晴天下的呼倫貝爾大草原
晚飯時間,忽然下起了小雨,我們六月時節,竟然有些涼意。
黃昏下的呼倫貝爾大草原
正吃着烤全羊,忽然有小夥伴過來跟我說雨後天變晴了,我拿着相機就走出去了,眼前是暖黃的落日,周圍一圈圈被映襯成火紅的雲彩,再慢慢地由火紅變成粉紅,直到傍晚,天開始變成深藍。
傍晚的落日
那天傍晚,晚霞照耀下,小孩在嬉鬧着打球,幾隻小羊在蒙古包旁邊吃着小野花,一邊咩咩地叫着,燒烤架上烤着噴香的肉,那種從各種物體上散發出來的光,是我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很少見到的。
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一度以蒙古包為家,随着四季變化,牧場也會不同,牧民們便近牧場安家,造就了這種别具一格的建築。我們的吃和住,也在這蒙古包裡。
我依然記得,那天窗外的藍天,和一朵朵飄過的白雲,一隻胖乎乎的小鳥站在公路邊的樁子上,時不時擡起頭張望,車裡的我們在聽着一首歌,歌裡這樣唱着,“我們去大草原的湖邊,等候鳥飛回來”。
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候鳥們
最後我們揮手告别這個心中向往的自由之地,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重新來到這裡,等待候鳥飛回來。
揮别草原
圖片來自于網絡,侵删
如果喜歡小編的這篇文章,不妨給小編點個贊,收藏,關注一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