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南方日報》AT31版。
26平方公裡的南海島,依海而生,賦予水東灣新城得天獨厚的濱海資源優勢。在茂名向海而興的發展格局中,水東灣新城勇立潮頭、接續奮鬥,推動社會、經濟、生态、民生協調發展,城市日新月異。
2021年,水東灣新城财政收入1.3億元,增長44.54%;完成固投22.66億元;社消零總額15.3億元,增長12%;接待遊客超400萬人,旅遊綜合收入19.7億元,增長20%。在全市區(縣市)、經濟功能區經濟社會發展考核中,獲三大平台總分第一。
站在新起點,整裝再出發。圍繞打造中國南海旅遊休閑度假目的地的發展定位,水東灣新城堅持“生态興灣、文旅賦能、産業強城”的總體思路,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環境友好的濱海綠城,為茂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重要增長極。
水東灣大橋架通南海、旦場兩岸,形成環灣交通閉環,激活片區發展新動能。張鵬飛 攝
堅定不移護生态 環境更優美
在中國第一灘景區,雨污管網施工剛完成灰土回填。順着施工人員所指方向,呈L形鋪排的管線從大門直入,碰到沙灘盡頭便直角拐彎,把廣場和周邊商店的雨水污水兜了起來。當地幹部介紹:“腳下是一道看不見的生态‘護城河’,排污圍起來、兜得住,才能護住碧海銀灘。”
“水東灣新城畔灣建成,其當代價值和未來意義都在于優越的海洋生态環境,要聚焦生态文明建設,始終堅持生态興灣。”茂名市委常委、副市長,水東灣新城黨工委書記朱海龍說。
生态興灣戰略指引下,水東灣新城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2017年以來,水東灣新城累計投入6.5億元,建成一批水質淨化廠、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生活污水每日處理量可達3萬噸;新建污水管網67.5公裡,覆蓋22個社區約70平方公裡,惠及11萬多居民。
8000多畝的蝦塘養殖污染和入海排污口整治已全部完成,從源頭上治污。通過轉産轉業等方式,解決248戶1247名蝦農退養後就業生計問題,化解多年積存的環境污染問題,岸線生态功能迅速恢複。歌美海潮汐通道貫通、東海灘整治養護、水東灣口門降灘、紅樹林生态濕地修整等生态修複“四大工程”加快論證,陸續動工。
如今的南海島,海灘沙子幹淨如洗,景區設施叠代升級,一年吸引超400萬遊客。
海洋公園裡,棧道在紅樹林裡延伸。張鵬飛 攝
全力以赴興産業 發展更強勁
今年6月28日,水東灣新城片區已納入中國(廣東)自貿試驗區茂名聯動發展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将重點發展臨港商務及文旅産業,主要包括臨港商務、總部經濟、産業金融、酒店展貿、濱海旅遊及5G全景應用等産業,加快建設茂名水東灣海陸空全景應用試驗區。
在茂名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球油氣企業100強、國内最大的烷烴資源綜合運營商——東華能源公司區域總部項目即将落地水東灣新城,項目涵蓋南海經濟技術研究院、智庫中心、專家村等。
目前,水東灣新城正聯手東華能源謀劃實施臨港商務區的土地整備和水東港區搬遷工作,為産業布局打牢基礎。南海經濟技術研究院項目有序推進,一個結合科技創新、下遊烯烴産業孵育與人才培養的智能生活圈和大型産業研發基地越來越近。
水東灣新城擁有優越的濱海旅遊資源,其中中國第一灘有“東方夏威夷”之稱。張鵬飛 攝
快馬加鞭抓交通 基礎更紮實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水東灣新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潘偉強指出:“集中精力抓交通、夯基礎,不斷提升城市建設發展支撐能力。”
近年來,水東灣新城累計投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約37億元,構建起“二橋十路”便捷交通網。其中,水東灣大橋架通南海、旦場兩岸,形成環灣交通閉環。南海島快旅漫遊線路基本建成,将海洋公園、中國第一灘、虎頭山、晏鏡嶺、歌美海“五大景區”和漁村串珠成鍊,大幅度提升休閑旅遊體驗感。
廣東省濱海旅遊公路茂名先行段串聯茂名沿海風景帶,搭建起濱海旅遊圈。正在加快建設的茂名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謀劃建設的水東灣連接吳川機場快線,大大增強交通可通達性,更将南海島從交通末端變成發展前沿。
此外,水東灣新城以提高靜态交通運行效率和城市管理能力為目标,啟動建設智慧交通系統及多個智慧停車場,逐步實現南海島城市治理信息化、集約化和智能化,助力智慧城市發展。
童子灣一帶美景如畫,吸引了不少攝影愛好者。張鵬飛 攝
久久為功強文旅 海韻更彰顯
作為茂名濱海旅遊資源的集中承載區和打造南中國文旅康養度假基地的主要平台,水東灣新城成為茂名發展文旅産業的主陣地。過去數年,水東灣新城務實推進華僑城南海島綜合開發項目,打造中國濱海旅遊示範項目,多種業态的文旅産業崛起。
茂名“百墟千村振興”計劃樣本——充滿俚族、疍家及漁商文化特色的晏鏡·疍家墟項目一期今年5月開門迎客,國慶假期全景呈現。
冼夫人影視基地、歌美海景區、海岸帶綜合示範區、歡樂海岸、海島藝術中心等項目正陸續建成,帶動打造一批生态美、生産美、生活美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攝影産業發力啟程,為文旅發展增添新動力。目前已啟動“大美南海島”全國攝影大展,謀劃建設南海島“卅裡疍家風情攝影長廊”“紅樹林疍家文化會客廳”“金色童子灣”三條攝影旅遊品牌線路和一批精品攝影點等,加快打造中國疍家文化拍攝基地。
▋一線案例
疍家墟年遊客量預計超50萬人次
疍家墟以俚族、疍家及漁商文化為内核,在國慶期間全景呈現。張波 攝
9月,在水東灣新城晏鏡·疍家墟項目三期,工作人員抓緊搶工期趕進度,以确保這個以俚族、疍家及漁商文化為内核的景區在國慶全景呈現。疍家墟是茂名實現鎮村同建同治同美,實施“百墟千村振興計劃”的重要示範平台,建成後涵蓋濱海運動、美食文創、露營樂園等元素,每年遊客量預計在50萬人次以上,還将與虎頭山、晏鏡嶺、童子灣等周邊景區融合互補,形成一個具IP屬性的濱海旅遊目的地。
今年“五一”,疍家墟項目一期俚街西段正式開墟,假期期間接待遊客約6萬人次,帶動旅遊收入約3000萬元。全部建成後,項目将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疍家墟項目涵蓋塘霞村502戶2584人,流轉土地235畝,房屋10棟、面積2000多平方米。成果共創共享的模式下,通過用地分成、房屋租金等方式,村民人均年收入預估可從1.7萬元提高到2.2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至100萬元。在景區帶動下,預計20年租期内可給村集體創造3000萬元以上收入。此外,項目預計可創造200多個就業崗位,解決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
▋火熱實踐
2013年7月5日,茂名水東灣新城黨工委、管委會挂牌成立。
2017年5月31日,“南海島·中國第一灘”被批準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8年7月,茂名市政府與華僑城集團簽訂戰略協議,以南海島綜合開發為抓手,打造中國濱海旅遊的标杆項目、示範項目。
2018年,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濱海校區建成招生。
2019年5月9日—12日,2019年亞洲沙灘排球錦标賽在南海島·中國第一灘舉行。
2019年11月12日,茂名市人民醫院水東分院建成啟用。
2020年12月26日,茂名市第七屆全民健身徒步節在南海島舉辦。
2021年4月30日,水東灣大橋正式通車。
2013年以來,累計新建道路長度約18公裡;改造道路長度約16公裡。
【南方日報記者】鄧建青
【通訊員】周康培
【作者】 鄧建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