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悅
《小王子》,法國作家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裡的著名小說,短短的兩萬五千字(李繼宏譯本),可以媲美出色的古典喜劇與長篇著作,在作者高明的寫作技巧下,《小王子》的叙事結構異常完整,可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同時,在不多的文字中還包含着作者萌生的“存在主義”思想以及對現實部分現象的批判。
可能一些人會認為《小王子》是一部适合兒童閱讀的童話故事書,其實,這種想法并不準确,作為一部總銷量超過兩億冊的作品,能夠與狄更斯《雙城記》并列為史上第二暢銷書的存在,又怎能是一部普通的兒童讀物那麼簡單?之所以會有這種對《小王子》的錯誤認知,很可能是一些人單純的将該作品當作童話書來看待,忽略了文字裡所承載的思想與理念。而這篇文章,就以《小王子》作者的思想與理念來解讀《小王子》的内涵。
存在主義與愛碰撞,對愛與責任更深度的解讀《小王子》留給讀者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小王子通過與狐狸的交往,懂得了自己擁有的那一朵玫瑰花為何珍貴與美麗,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故事,其背後承載着作者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裡在時代背景下萌生的“存在主義”思想以及在此基礎上對愛與責任的深思。
愛情,向來是文學藝術中永恒的話題,産生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愛情所具有的魔力——緻命的美感,而這也是大多數人渴望擁有愛情的緣由之一。在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中,艾瑪選擇與包法利結婚就源于對愛情之美的渴望,13歲的艾瑪被父親送往修道院,在那裡收獲的就是從書籍、歌曲、故事中聽到的種種關于愛情之美的傳說,所以當艾瑪看到前來給父親治病的包法利時,她将對愛情的渴望賦予在了這個與周邊莊稼人不同的醫生身上。
想來,我們在青澀歲月,對愛情的渴望不也是對這種美好的期待嗎?但這種美究竟是如何産生的,很多人從未深思過,由此才會誤認為這種美屬于愛情的衍生物,獲取了愛情就擁有了這種美。
但果真如此嗎?我們再一次返回《包法利夫人》中,若上述的想法正确,那為什麼艾瑪結婚後會對婚姻失望,感覺并沒有從婚姻中得到期待中的美。對此,可以說是艾瑪的欲望與幻想無法從包法利這個普通醫生身上得到滿足,但随後奮不顧身、背棄道德原則的去追逐羅道爾弗與賴昂,同樣也沒有獲取到期待中愛情的美,那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愛情的美未必是愛情的衍生物,而艾瑪不知道愛情的美如何産生,更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從愛情中獲取這種美。
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一些人在婚前不斷的嘗試新的愛戀,一些人在婚後頻繁的出軌,抛開欲望與品性不談,這其中可能也存在着類似艾瑪的問題:沒有正确的認知婚姻愛情中的美,導緻在婚姻愛情中沒有獲取到期待中的美,否則期待得以滿足,欲望未必能構成威脅。
而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裡在《小王子》中也提出了這類問題,并對此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體現在小王子、玫瑰花與狐狸之間,小王子在B612星球上擁有了一朵玫瑰花,因為獨一無二所以看到了玫瑰花的美,然而當他在地球上的玫瑰花園裡看到5000朵同樣的玫瑰花後,自己擁有的那朵玫瑰花失去了顔色,而小王子的失落其實就等同于我們在婚姻愛情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以為美是愛情本身所具有的,可當發現擁有的愛情本身很平常,不具有特殊的美時,我們開始了質疑。
後來,直到小王子遇見狐狸,彼此“馴化”創造關系後,才懂得美并非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而是需要我們将自己的情感賦予其中的,這就像狐狸對馴化的解釋,彼此的馴化才讓彼此不同,才在創造的關系中産生美:
“如果你馴化了我,那我們就會彼此需要。你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我對你來說也是獨一無二的。”
而狐狸的解釋,就是作者萌生的“存在主義”思想——存在先于本質。愛情的價值與意義并非愛情本身所具有的,而是我們通過行動創造出來的,是我們賦予了愛情特殊的價值與意義,這種思想與唯心論(物質是精神的産物)不同,而是旨在強調在愛情(親密關系)的客觀存在之外,主觀情感所産生的影響。
小王子為他的玫瑰花蓋過玻璃蓋,抵擋過風,消滅過毛毛蟲,玫瑰花是客觀存在的,在此基礎上,小王子的一系列舉動又賦予了客觀存在特殊的主觀情感,這樣才讓玫瑰花煥發出了絢麗的色彩,讓他的這朵玫瑰花比玫瑰花園裡全部的玫瑰花更加美麗,因為“這是他的玫瑰花”。
而愛情之美,也是如此。很多人因為對美的渴望去觸碰愛情,但是獲取之後卻沒有得到期待中的美,我們不能因此将錯誤歸罪于愛情,更不應該由此對愛情産生質疑,隻不過是我們将焦點隻落在了事物的本質上,而忽略了我們對事物所該進行的創造與情感賦予,房子的美,更在于我們的裝飾與對其賦予的情感,愛情的美,更在于我們的經營、付出與态度。
婚姻愛情,是兩個人彼此的馴化(關系的創造),我們通過彼此來發現愛情的美,而非我們坐等愛情之美的孕育與降臨,同時,“要永遠為你馴化的東西負責”,這不僅是責任,也是創造美的推進力與保障,責任本身也是一種美。
荒誕的色彩與童話的風格,隐藏着對欲望與生活的批判在《小王子》中有很多荒誕的童話情節,比如小王子對猴面包樹的厭惡,是因為猴面包樹無節制的生長會摧毀他的B612星球;比如第四個星球生意人所謂的“正經事”,是準确的計算天上星星的數量——五億零一百六十二萬二千七百三十一顆;比如來來往往列車上的旅客,不知道自己想去往何處,需要的是什麼;比如商人售賣的止渴丸,為了讓人類每星期節省五十三分鐘……
乍一看這些劇情,太過于荒誕無理。
可若是去掉對待童話嬉笑、蔑視的偏見,換一種更為嚴肅、認真的态度,或許從這些虛拟、荒誕的故事情節中,又似乎能看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縮影,而這就是《小王子》作者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裡的寫作手法與創作意圖:對現實生活的批判。
①“大人熱愛數字”,對過度理性化的批判
在作品中有一個獨特的細節,大多數情節裡都伴随着一定的數字,無論是對小王子所居住星球的命名——b612行星,還是情節發展與推進,小王子從第一個星球拜訪到第七個星球(地球),數字在其中似乎隐藏着一定的深意。
作品中的全部情節,是故事主人公對六年前與小王子相處的回憶錄,而之所以會有這麼多的數字,用主人公的想法是為了讓大人能夠讀的明白,因為在他看來大人偏愛通過數字來認識一切。而這種巧妙的安排,正隐喻着作者對現實生活中一些現象的批判,對此,《小王子》的譯者李繼宏在導讀中寫道:
“作者批判的是現代生活最病态的特征,也就是所謂的理性化——試圖用客觀的标準體系來界定和衡量主觀的價值意義。”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大人所謂的理性思維,就是用數字去評判事物的價值,用數字去理解事物的意義,而産生這種病态特征的原因,源于貨币經濟興起,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人類生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大多數人把生活的快樂與幸福,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全然寄托在對物質(金錢)的追求上,也正因如此,忽略了對精神世界的關注。
一些人以為努力掙錢,就可以獲取幸福與快樂,然而實際上,這種思想才是導緻一些人生活不幸福的症結所在,金錢隻是生活中的一種工具,并非生活全部的意義與價值,即便物質的富足能夠得到物欲的滿足,但這樣的快樂也不會長久,就像阿博都說的那樣:“快樂有兩種,物質的和精神的,物質的快樂有限,精神的快樂無涯。”而想要獲取精神的快樂,重要在于懂得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源頭以及内心深處真實的渴望,而這些與數字全然無關,數字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我們發現美的途徑,也因此在作品中才會有主人公的那一句感歎:
“對我們這些懂得生活的人來說,數字當然是無關緊要的!”
②大人口中的“正經事”,對舍本逐末追逐的批判
什麼是“正經事”,這在作品中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因為故事中大人與孩子在“正經事”上面是對立的。
在小王子拜訪第四個星球時,遇見了做生意的人,在生意人的眼中所謂的正經事就是專心的數星星,專心的程度——生活了五十四年,中間隻被打擾過三次;專心的代價——缺乏運動,患上了關節炎,當小王子問這件正經事能夠帶來什麼時,生意人的回複十分可笑:數清星星為了獲取财富,獲取财富為了購買更多的星星,最終将代表星星權屬的紙放在銀行……
當時看到這段描述時,不經意想到的就是現實生活中那些為了生活過度拼搏的人,掙錢養家沒有錯誤,努力拼搏也沒有錯,這是勞動者的美,也是責任的體現,但是過度的拼搏,不惜一切代價的拼搏,所得到的結果很可能會與最初拼搏的目的南轅北轍。想來,近日塗磊老師決定提前踐行與女兒的五年之約,減少工作量(離開愛情保衛戰舞台)回歸家庭,原因也是如此吧,若繼續過度的拼搏,很可能就會違背了最初拼搏的初心。
而孩子們眼中的“正經事”則與大人相反,他們懂得自己想要的,隻關注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事物,不會去考慮所謂的事物有沒有價值與意義,因為快樂與幸福就是最大的價值與意義。
③為了追逐而追逐,對追逐形式的批判
除此之外,在作品中還對另一類現象進行了批判,上面的大人追逐的事物是忘卻了初心,而接下來講到的大人則是完全迷失在追逐的路上。
在小王子與列車扳道工的那一段劇情中,小王子看着一趟趟列車從車站經過,有的去往遠方,有的從遠方回來,而車上的旅客全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隻是為了追逐而追逐,時間在慢慢的消逝,生活卻從未感受到過美好,對此反而不如孩子幸運,因為孩子最起碼對自己想要的東西很明确,哪怕喜歡的東西很可笑,就像小王子說的:
“他們會把時間花在布娃娃身上,從而覺得布娃娃非常重要。如果有人把布娃娃搶走,他們就會哭……”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在生活中奮鬥與追逐是幸福的、快樂的,但幸福與快樂并不是因為奮鬥與追逐的形式,而是我們通過努力更接近想要去往的目的地,這樣的奮鬥與追逐對生活才有價值與意義,否則一味的追逐,很容易适得其反,正如德國戲劇家貝托爾德·布萊希特說的:“如果在追逐幸福時跑的太快,你就會超過幸福,幸福就會被你甩到後面”。
未必擁有的多,就會幸福,也未必努力,就會有收獲,因為重點不在于擁有與努力,關鍵還是在于我們擁有的是什麼,努力的方向又是什麼,就像影片《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選擇留在弗吉尼亞号客輪上一樣,他不羨慕陸上的人可以自由的追逐那個四季如夏的地方,因為他知道秋去春來,夏天自會降臨,而自己所需要的僅僅隻是音樂,有音樂的陪伴就能夠獲取到幸福。
目光所及,止于本質;心之所往,方見美好随着時間的增加,曾經的小孩成為了如今的大人,随着閱曆的增加,大人的思想發生了改變。
大人總認為理性的看待事物才更加準确,可是一些理性的思維未必适合生活,理性的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抹殺我們對美好的感知力,就像作品中地理學家關注小王子所在星球的火山,而蔑視那獨一無二的玫瑰花一樣,地理學家認為玫瑰花瞬息即逝毫無意義,可事實上在花朵綻放的那一刻,對于小王子與花朵而言,那種美超越了一切。
大人所謂的理性:
然而一件事物的價值與意義,卻遠非眼睛看到的得失與結果所能衡量的。就像在作品中大人熱衷于用“止渴丸”來解決對飲水的需求一樣,雖然這種方式更為快速、有效,但是解決的隻是身體的需要,卻無法滿足心靈的需求,反而不如小王子的态度用“止渴丸”節省出來的時間,親自走向一汪甘泉有意義,因為那樣才能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與小王子在沙漠中尋找到水時,心靈與身體上的滿足:
“它來自星空下的跋涉、轱辘的歌唱和我雙手的力量。它就像禮物,對心靈是有益的。”
這種滿足就是生活的美,但這種美通過眼睛是看不到的,隻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而心代表的是内在的感受,不是所謂理性的思維。
或許,如果将我們換成小王子,在自己擁有的玫瑰花與玫瑰花園裡5000朵玫瑰花之間進行選擇,很可能會有一些人選擇後者;如果将我們換成狐狸,得知與小王子最終的結局是分别,很有可能就不會提出彼此馴化的請求。然而有些情感是無法用理性去判定的,一朵玫瑰花在數量上遠不如5000朵玫瑰花,但我們擁有的那一朵,卻是獨一無二的;狐狸與小王子分别時充滿了痛苦,但是痛苦的背後,也因為小王子的出現,讓狐狸的生命多了麥黃色的色彩。
可能很多人看完整部作品,還是不能理解小王子短暫的出現究竟帶給了主人公什麼,又是什麼讓主人公對小王子念念不忘?
因為主人公與小王子相處的短暫九天内,并沒有發生特殊的事情,甚至可能在一些大人心中,九天所産生的友誼也并不會有特殊的意義。
然而或許在主人公的心中,與小王子相處的九天,他的世界已經發生了改變,至少在夜晚看到星星時,會有思念,就像小王子在離開前與主人公說的話:
“當你擡頭看着夜空時,因為我住在某顆星星上,因為我會在某顆星星上面笑,所以對你來說,就好像所有的星星都在笑。到時你将擁有會笑的星星!”
這對于主人公來說,就是生命中最重要,最美麗的一件事,但是,這種美好用眼睛是看不到的,需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也是這樣,生活中從不缺少幸福與快樂,但是前提不要單純的用眼睛去看。
而這就是《小王子》的内涵所在,所以在故事開始之前,作者想将這部兒童故事書送給大人,因為所有的大人最初都是孩子,隻是很少有人記得了。
卿心君悅,頭條原創作者,高級心理健康指導師,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