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屆廣交會新聞發布會昨天(11日)在廣州舉行。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本屆廣交會的總體籌備情況,以及疫情防控、廣交會期間廣州的城市綜合保障、知識産權保護等廣受關注的問題。
線上線下同步舉辦 推陳出新 亮點紛呈
第130屆廣交會于10月15日至19日在線上線下同步舉辦,突出了新平台、新主題、新模式、新舉措、新構架、新形象等特點,首次舉辦國家級的珠江國際貿易論壇,極大豐富了廣交會的功能内涵,顯著提升了廣交會的國際影響力;首次設立鄉村振興特色産品展區,所有企業免費參展;首次以國内國際雙循環為主題,在繼續服務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廣泛邀請在華外資企業、國内采購商與會,鼓勵适合國内市場、“同線同标同質”的産品參展,助力企業開拓國内市場。着力打造線下精品展,品牌展位占比達到了57%,較往屆的20%提高了近兩倍。
此外,廣交會通過新構架統籌協調資源和力量,确保疫情防控、交通安全等各項保障工作。
展館四度遷址 見證中國外貿發展>>
從1957年第一屆開始,到現在廣交會已經舉辦了整整65年。65年來,廣交會走過了怎樣輝煌的曆程,又有什麼樣的變化?一起來了解廣交會展館的變遷史。
1957年4月,第一屆廣交會在廣州中蘇友好大廈舉行,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位采購商到會。當時的展出面積9600平方米。中蘇友好大廈一共舉辦了兩屆廣交會。緊接着,由于廣交會快速發展,展館無法滿足客商需求,廣交會開始“搬家之旅”。
1971年秋,第30屆廣交會舉辦,此時,廣交會已經兩次“搬家”。2008年9月,第104屆廣交會整體搬遷至琶洲展館,新落成的廣交會展館位于廣州珠江南岸,是當時亞洲設施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現代化展館。這是廣交會第四次“搬家”。建築面積超過了110萬平方米。展館面積在不斷變大的同時,其功能也在不斷朝着現代化展館發展着。
海珠橋邊、流花湖畔、琶洲塔下,一座座展館如同一個個裡程碑,記錄着廣交會的輝煌曆程。廣交會的每一次遷址,都會帶動周邊的經濟發展。因此可以說,廣交會展館的變遷史,記錄着廣州繁榮與興盛的足迹,更是見證了中國外貿的發展。
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廣交會展館在不停地發展、變化、升級,以滿足越來越多樣化的需求。而現在的場館又啟動了四期項目,目前正在穩步推進。
總台央視記者 徐甯甯: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的建築工地。這個項目建成後,廣交會展館将成為全球最大的會展場館之一。廣交會展館所在的琶洲地區有望成為全球場館規模最大、功能和配套設施完善、各類會展活動最活躍的會展集聚區。
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由展館、會議中心和廣交會指揮中心三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約51.5萬平方米。
廣交會四期項目會議中心區域副經理 朱坤哲:這個項目是在2020年12月初開始建設,西地塊(展館和國際會議中心)計劃竣工時間是在明年秋交會10月15日之前,東地塊(指揮中心)計劃是在2023年8月15日竣工。
四期項目建成後,廣交會展館總建築面積将增加40%以上,為更多國内外企業提供走向世界舞台的機會。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