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衆号「領讀人申怡」
前言:
今天很高興在我們的衆多用戶中,采訪到了來自上海的江媽媽。江媽媽愛閱讀、重教養、性情獨立而溫和,在陪伴自己家小男孩成長的過程中,她也在“媽媽”這條路上不斷收獲有意義的思考。
她也非常樂意将這個過程非常分享給所有的“怡”家人,我們可以一邊看一邊思考、一起交流探讨、一起成長,努力當好我們“世界第一等”的父母。
口述|江媽媽(申怡讀書“閱讀大使”)
整理|申怡小助理
大家好,我姓江,是一個三年級男孩的媽媽。
孩子目前在上海的一個公立的小學讀書,我自己是上海本地人,畢業于華東師範大學。讀書的時候跟一些師範生有一些交流,以前工作上會經常接觸來中國旅遊的外國家庭,經常跟他們交流東西方教育話題。
所以我在孩子的教育上,還算有一點自己的理解。今天很開心能夠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呀~!
(江媽媽和家裡的小寶貝)
01
當“媽媽”後記住一件事
先是自己,再是孩子
我在孩子大概一歲多的時候,就把他安排進了托班裡。
孩子白天在托班裡面,晚上我下班回來、他放學回來,我們能夠有幾個小時談話、交流的相處時間,我覺得這樣的模式挺好的。
家長過得比較開心的話,這樣的開心會感染孩子,孩子也能從最親的人這裡得到正能量,過得更快樂。
這裡并不是鼓勵所有媽媽都做職場媽媽,而是不管我們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我們一定要用一些方法,以自己的感受優先,讓自己能感受到充實和快樂。而不是把一切奉獻給孩子,忽視了自己的快樂。
比如我身邊不少朋友,哪怕是不在職場,也會邊帶娃邊教人鋼琴畫畫、或者是在家裡遠程接項目、或者是參加一些社會活動,都過得挺充實樂呵的,這樣的狀态就特别好。
正所謂 “happy wife,happy life”,媽媽快樂了,孩子才會快樂,爸爸才會快樂,家裡才會更加融洽。
02
陪孩子長大
慢一點也無妨
雖然我的孩子從一歲多就進了托班,但是他在小學之前,沒有提前上過學科知識類的輔導班。
而識字方面,平時孩子看電視看字幕的時候,就已經能認識不少字,識字也學得很快。
在我看來,語言學習其實都是從聽說開始。所以平時都是我口頭多跟孩子說英文,通過對話交流的過程,讓孩子耳濡目染。
現在到了小學,開始涉及到學科方面的内容,雖然我們已經給孩子選的是那種按部就班的、不打雞血的學校,但一開始語文上的學習進度還是很快。
所以孩子一開始有點跟不上。我在我兒子這個年齡段的時候,在語文的聽說讀等方面已經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在我兒子身上,他其實做不到,但是我也不覺得急。
因為現在孩子學東西已經比我們小時候提早一些,所以他一開始就算慢一點的話,我覺得也沒有關系,可能隻是還沒有到他接受力最敏感的時候。
然後現在二年級讀完以後,他明顯好多了。
各方面也開始跟上進度,也能夠自己閱讀書籍。
雖然他偏愛看漫畫、看那種最好是帶點畫的繪本,我覺得也無妨。因為漫畫上也有字,他讀漫畫的過程中,其實也順便讀了字。
所以大家沒有必要焦慮,孩子有時候會自己長大,我們做得更多的是陪伴孩子,陪他慢慢來,享受這段時光,我覺得就很好。
(孩子在親戚家)
03
很多家長都忘了
要享受養育孩子的過程
我之所以有上面這個感悟,是因為我發現有些父母挺辛苦的。
上一輩或者我們這一輩很多的家長,危機感很重,把兩代人全部的積蓄,都押在了一個獨生的孩子身上,把一家人都變得很辛苦。
而且家長越辛苦,就越容易對孩子的未來懷有很大期望,越希望在未來能夠在孩子上得到收獲和回報。
其實你現在就已經在享受“收獲”了。
孩子的存在本身,已經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快樂;孩子陪伴着我們、我們陪伴着孩子長大的過程,也已經無比珍貴和幸福。
作為家長,不要老把自己過得很壓抑很焦慮,你要享受現在的育兒,享受孩子的陪伴。
而且有一個規律:孩子越是學霸,長大後離家越遠。
我們算一筆賬,從現在起到孩子上大學、離開我們去工作的時間,再去掉孩子上學的時間、我們上班的時間,我們真正能夠跟孩子相處的時間,還剩下多少?
你稍微算一下就知道, 這個數字是觸目驚心地短。你甘心把跟孩子相處的這麼短的時間,全部用在了焦慮、說教孩子、給孩子打雞血上面了嗎?
如果你總是在孩子小的時候,不好好陪伴孩子,不好好享受跟孩子相處的時光,等孩子長大,你再想陪陪他,人家已經不要你陪了。
那時候你可能就會懷念孩子小時候的時光,覺得陪他做作業、給他糾正錯題,也是一件令人無比懷念的事情,而非讓人生氣的事情。
帶孩子的時間确實很短暫,我們要更加珍惜眼前,珍惜孩子還在家裡的時光。
所以我在孩子還是幼兒的時候,我要享受育兒的時期。
這樣一來的話,家長就會過得比較快樂一點。
以及其實我不鼓勵孩子跟别人比較,孩子他跟自己比就可以了。
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天賦也不一樣,有的人天賦很高,比如當科學家;有的人天賦普通,可能看似做着普通的工作,但人家在自己的崗位上也在發光發亮……其實本質上都是在發揮自己的潛能,在完成自己努力跳一跳的目标,創造一點超乎自己想象的事情。
這樣的人生,不管成為什麼,都是一個很好的人生。
我經常跟孩子說,每個人都是世界第一等。比如沒有人會跟他一樣是我們家的寶貝,他在這方面就是世界第一等。這感覺應該會減輕孩子的壓力,讓孩子成長得開心點。
現在環境也不一樣了,大家生活條件也好起來了,現在的年輕人,等他們有孩子的時候,我相信他們會是真心地喜歡一個孩子、陪伴一個孩子。
04
可以“卷”
但是要順應孩子的天性
我們強調要孩子快樂長大,不是說讓孩子一點壓力也沒有,不是的。
可能很多人一說讓孩子努力,就會想到“内卷”這個詞,這個詞本質是負面的,但是我們可以積極地想它。努力、積極向上是好事,不是壞事。
努力既能發揮孩子的天性和能力,又對社會的大環境是有利的,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很多家長心裡會有負疚感,覺得讓孩子努力學習,會不會太辛苦。
但我是覺得,那種能夠輕松享樂的快樂,其實很短暫,一下子就過去了;如果他長時間輕輕松松地活着、沒有目标讓自己去努力,反而會帶來一些精神上的負面問題。
因為人最根本的快樂,來自于經過努力達成了很難達成的目标或者夢想,這時候那種幸福的感覺,其他什麼吃好的、穿好的都無法代替。
還有我覺得中國人骨子裡就有“卷”的精神,我的很多朋友,哪怕出國移民到那些所謂不内卷的國家,還是會從國内買各種教材、輔導書郵寄出國給孩子做。這其實是我們骨子裡的文化,目标高遠,而并不是追求躺平。
所以我會很注意培養孩子的内驅力,讓孩子享受努力的過程。不然老是父母去推孩子學,那也太累了吧。
(孩子在圖書館看書)
具體怎麼培養孩子的目标感和内驅力?
主要還是潛移默化的方式為主。
①比如給孩子看一些自然界的紀錄片,讓他知道什麼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
②比如會跟孩子示弱,有時候就裝得弱一點,讓他感覺媽媽需要幫助,感覺自己“被需要”,他會很樂意去做一些事情。
③還有就是,孩子最好是能夠在體育的啟發中長大。
我讓我們家男孩去上了一些對身體比較挑戰性的課,比如說體操摔跤。
一開始他連最基本的前滾翻、靠牆的倒立都做不出來,試了好幾次,都快哭了。但後來老師逼他練,練了又練,他終于自己做出來了,做出來以後他就非常開心,越來越喜歡上體操摔跤的課。
最重要的是,通過這個不斷摔跤、不斷站起來的過程,他發現很多原來他以為他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原來是可以做到的。
包括學習也是,之前讓他寫一頁漢字,他總是寫不下來;結果經過暑假天天練習之後,他發現寫一頁漢字原來非常輕松,前面不能的事情,一下子就打通了。
這樣一次又一次,孩子不就不怕事兒,更加敢去做事兒了嗎。
05
和孩子一起
跟申老師學習的感受
申老師講的内容,孩子非常喜歡。
申老師的各種素養課,都有一個特點:雖然它們大部分是文學素養,但它又很實用。孩子平時的學習也都能用上,二者結合得特别好。
因為我自己看了很多其他的課。要麼是純學科類的課程,要麼是純閱讀課。前者全是技巧沒有感情;後者全是感情沒有技巧。
但是申老師講的内容,比如講一本書,她會在講文學當中又去觸類旁通;講一首詩,她不是光講這首詩,她會延伸到講詩人、講曆史、講底層素養、講故事、講寫作結構、講素材積累等等這些方面上去。
誰能想到,學一首詩,還能學到寫作的底層結構和邏輯呢?
然後申老師講話的氣度、聲音又特别吸引人。你聽了就不想停下來,我經常每天早上8點聽老師的直播,就放在哪裡,就像放背景音樂一樣放着,然後做其他的事情,也能學到很多。
包括我給孩子買的古詩詞大全,很多都是中學的古詩了,孩子才二三年級,他還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我覺得給他先潛移默化地聽起來,沒事兒就當背景放着,也是很好的。
還有古文觀止精講課,我擔心到孩子高中的時候申老師就不賣這個課了,我就先給它囤起來,以後孩子大點了也可以聽。
(申老師工作中)
而且跟着申老師學習,除了對孩子有幫助,我自己的文學修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然後孩子整天看到我在聽這些、學這些,對他也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包括申老師出的《家庭共讀規劃大全》課程,裡面既有培養孩子閱讀的方法,也有推薦的靠譜的書籍,這對我來說就很受用。
在閱讀方面,其實很多家長挺苦于沒有目标的,現在的書出版量非常大,兒童書籍這一塊良莠不齊。跟着申老師的腳步去選書,是比較穩妥的,就不用擔心選到了不好的書。在這方面,我真的非常感謝申老師。
最後,想跟所有家長說的是:
成為父母,是我們人生的一段重要旅程。既然擁有了這段旅程,我們盡情享受陪伴孩子的過程,讓自己快樂一點,做一個心境開闊的家長,其他的,就靜待花開吧。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