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王紅茹) 随着1月21日河南發布2022年經濟運行情況,31省份2022年經濟版圖浮出水面。總量方面,排名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安徽,粵蘇魯繼續穩坐“前三把交椅”。在十強省份中,廣東、江蘇GDP超12萬億元,成為全國僅有的兩個GDP超過12萬億元的“巨無霸”省份。值得一提的是,相比2021年,安徽GDP總量超越上海,跻身前十,實現逆襲。在GDP增速方面,福建、江西以4.7%的增速并列第一。
緊随其後的是江蘇,2022年GDP達到122875.6億元,比上年增長2.8%。江蘇也是繼2020年、2021年先後邁上10萬億元、11萬億元台階之後,2022年GDP邁上12萬億的新台階。《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和疫情沖擊,2022年共有8個省份GDP(國内生産總值)總量超過5萬億元大關。其中,廣東GDP為129118.58億元,同比增長1.9%,距離13萬億大關僅有一步之遙。這也是廣東省GDP總量連續34年位居全國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作為全國第二經濟大省的江蘇,近幾年GDP緊追廣東,兩者的差距不斷縮小。2020年江蘇GDP跟廣東的差距為8000億左右,2021年差距縮小為7700億左右,2022年差距則縮小為6243億左右。
山東省2022年GDP排名第三位。數據顯示,2022年山東GDP總量為87435億元,比上年增長3.9%。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梳理發現,在排名前十的省份中,相比2021年,安徽GDP超越上海,跻身前十強行列。在1月19日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統計局通報2022年全省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去年,安徽省經濟頂住了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主要指标增長快于全國、長三角靠前。
通報顯示,去年以來,安徽省實施三次産業高質量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取得顯著成效。農業、工業穩定增長,服務業保持恢複,體現了穩中有進的特點。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3513.7億元,增長4%;第二産業增加值18588億元,增長5.1%;第三産業增加值22943.3億元,增長2.2%。
在GDP增速方面,福建、江西以4.7%的增速并列第一。
先來看福建。在1月29日召開的福建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福建省統計局通報的2022年福建經濟運行情況顯示,2022年全省地區生産總值53109.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7%。這是福建省GDP首度突破5萬億元關口。
福建省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洪春分析認為,這份成績來之不易,這樣的經濟體量,意味着将為福建産業結構調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意味着福建經濟站在新的更高的曆史起點上;意味着“十四五”時期福建經濟的發展基礎将更加牢固、發展支撐将更加有力、發展韌性将更加強勁。
2022年福建經濟實現突破,主要原因之一是工業成為拉動福建經濟增長的主力軍。2022年,福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7%,超六成行業實現增長。38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25個行業2022年增加值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為65.8%。其中,高技術産業、裝備制造業增長較快,分别為17.1%、13.7%。
再來看江西。1月28日,江西省統計局發布2022年全省GDP數據顯示,2022年全省GDP32074.7億元,同比增長4.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全國前列,全省經濟呈現持續恢複、穩中有進的态勢。
江西GDP增速第一、經濟穩中有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第一産業增長平穩。全年實現增加值2451.5億元,同比增長3.9%,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9%,較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0.3個百分點。
二是第二産業貢獻突出。全年實現增加值14359.6億元,同比增長5.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9.9%,較上年同期提高2.5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2.4個百分點。
三是第三産業韌性增強。全年實現增加值15263.7億元,同比增長4.2%,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3.2%,拉動GDP增長2.0個百分點。
四是産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7.8:44.4:47.8調整為7.6:44.8:47.6,産業結構不斷優化。與上年同期相比,第二産業占比上升0.4個百分點,第一産業和第三産業占比均下降0.2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占比繼續提升,占GDP比重為34.0%,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一審:鄭揚波 二審:王新景 三審:周琦
#廣東2022年GDP超12.9萬億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