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康震老師的書法作品

康震老師的書法作品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2 07:45:07

書法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書法家可以獨自享受的,當然允許任何人靠近、感受它的美好。現實中,的确有很多人喜愛書法,并拿起毛筆練字,其中也包括很多名人、明星。可以,名人們寫書法的并沒有多少真正拿得出手的,反而被吐槽的不少。

康震老師的書法作品(康震老師曬書法)1

近日,央視“經典詠流傳”在新浪微博發起的“跟着康震老師寫書法”話題,引發很多網友跟着寫字。看過一段時間忽然發現:北師大文學院博導、康震教授在微博上連續發出自己抄錄的十幾首古詩作品圖片,竟然頻見“錯别字”,使人大跌眼鏡。

康震老師的書法作品(康震老師曬書法)2

康震書法

例如:

把詩人陸遊寫為陸“逰”,陸遊的“遊”正确的寫法應為三點水加“斿”;

把“道人輕打五更鐘”的“鐘”誤寫為“鍾”;

把“百谷東南匯”中的“谷”(山谷)誤作“穀”(穀的義項很多,其一指莊稼與糧食作物的總稱);

把“吾道虛舟裹”的“裹”誤作“裡”;

把“閑看槐蔭滿亭臺”的“臺”誤為“台”;

把“垂楊蔭禦溝”中的“禦”,誤作“禦”(抵抗、阻擋);

把“慚餘數載為名利”中的“餘”(第一人稱)誤寫為“餘”(多餘、空餘)

……

另外有些作品中還存在添字和落字之處。

康震老師的書法作品(康震老師曬書法)3

康震書法

事實上,此類文化名人“跨界”“破圈”作書寫錯别字現象由來以久,至今愈演愈烈。十多年前,著名作家、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就曾為慶祝某文學雜志創刊十五周年時題寫 “風華正茂”,把“茂”字下面“戊”寫成“戍”。隻因多此一點兒,便為錯字。

賈平凹先生打圓場,說書法多一點少一點、多一筆少一筆都不算錯。果真如此嗎?否!應該具體字例具體對待的。對于某些事而言,多一點兒就是别字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字,多加一點兒就變成“太”或“犬”了。

康震老師的書法作品(康震老師曬書法)4

康震書法

文化名人“錯别字現象”,一方面說明“術業有專攻”,書法自身的專業性和文化辨識度之高難,不寫錯字是有一定門檻的,遠非寫書法就是寫繁體(把簡化字統統轉為繁體字)那麼簡單。

文化名人在本專業一般而言是非常完美、舉重若輕的,但不一定在相關專業就一定不在話下、唾手可及的。另一方面則說明,文化名人不夠愛惜自己的羽毛,跨專業一知半解而乏自知之明。以本專業領域的知名度來帶動、拓展自己在其它專業領域的“曝光率”,在行家裡手眼裡,又豈能以“彼好”遮“此醜”?

康震老師的書法作品(康震老師曬書法)5

康震書法

為文化名人“錯别字現象”的“痛點”把把脈,診斷其病症為劣币驅逐良币。開出的藥方是:

首先“打鐵還需自身硬”,其次應當有延遲滿足感。至微至顯,善作善成。即使文化名人不便拜師求學,也應反求諸己。正如心學創始人王陽明所說:“勤與求知,細與做事。”

康震老師的書法作品(康震老師曬書法)6

康震書法

對于書法專業人士來說,也應對文化名人錯别字現象有所省察。“見不賢而内自省也”,莫要“五十步笑百步”,閑看文化名人的笑話,更不要不以錯别字為恥。應當嚴于律己,引以為戒,自我省察,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書法五體,博大精深,往往書作時一不留神,錯别字在所難免。尤其創作草書、篆書,完全無誤,殊為不易。以第十二屆國展入展篆書為例,篆法有誤者夥矣竟然皆逃過評委的法眼,讓人唏噓不已。由此可見,上述為名人的“痛點”把脈之良方,對于書法家群體仍然适用。

文:泉城子

康震老師的書法作品(康震老師曬書法)7

看吧,中國字多深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