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徒思維方法?“不給我安排重要工作,隻是讓我打雜,想辭職了”“我在基層天天做瑣事,所學專業用不上啊”……不少新入職的年輕人常抱怨,自己不受重視,做着“沒技術含量”“沒營養”的活兒,感覺空有一身本事無處施展,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學徒思維方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不給我安排重要工作,隻是讓我打雜,想辭職了”“我在基層天天做瑣事,所學專業用不上啊”……不少新入職的年輕人常抱怨,自己不受重視,做着“沒技術含量”“沒營養”的活兒,感覺空有一身本事無處施展。
走出校園初入職場,不少年輕人滿懷期待,想在新的平台和環境裡大顯身手、證明自己,這本是人之常情。但這種期待很可能要暫時落空,一出手就是大手筆,很多時候是一廂情願,眼高手低是常見的通病,這大概就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這種落差本該用腳踏實地去消弭,但不少人一旦理想與現實脫節,就心理失衡,或抱怨上司“不識才”、埋沒人才;或開始自我懷疑,失去信心……其實,這些都不是該有的态度和做法。
年輕人初進職場,首先要戒驕戒躁,多涵養“學徒心态”。
人類社會發展中,“學徒”是一個常見的群體,尤其在手工業發達的傳統社會。在代際傳遞中,技術和工藝得以傳承和發展,有句俗語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那麼最成功的修行者,應該是沉下心來學習,甘于從小事、瑣事做起,常向師傅虛心求教,心無旁骛地鑽研技藝,最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怕的是這山看着那山高,小事、瑣事不願幹,大事、難事幹不好。這種學徒,師傅一般會說:“心性不好,難成大器”。
現代社會,這種技藝傳承的師徒少見了,但“學徒心态”卻并不過時。涵養“學徒心态”,就是年輕人修煉功夫、磨砺心性的過程。對于一個初入職場者,不妨主動将過去的榮譽和光環“清零”,重新自我定位,适應新的環境,甘願做一名謙遜、低調的學徒。“松柏之質,經霜彌茂。”經受一件件小事的磨砺,就有了成大事的基礎;隻有多在基層一線“墩墩苗”,才能不斷夯實根基,蓄力遠航。
作家柳青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隻有幾步,特别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潘從明曾分享過他剛參加工作時的經曆。1996年,他進入金川公司從事貴重金屬生産工作。瑣事多、困難多,他沒有打退堂鼓。“生産的每一個細節我都不放過,每一個關鍵點我都記在筆記本上,工作閑暇時我還經常向師傅和技術人員請教。”潘從明當好學徒,幹好一件件小事,解決一個個難點,最終積小勝為大勝,推動了相關貴金屬提煉工藝的改進和技術升級。
成才者的共同點就是抓住機遇、虛心好學,從一件件看似不起眼、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肯吃苦、愛鑽研,最終破繭成蝶,幹出了一番事業。
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年輕人想要在一個領域有所建樹、幹出成績,就得多涵養“學徒心态”,下一番“繡花功夫”,落小落實練就高強本領;同時,在不斷傳承的基礎上探索創新,超越“師傅”、超越自我,最終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