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特斯拉發布了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報,交出了一份頗為亮眼的成績單。
财報披露,特斯拉2022年第一季度總營收為187.56億美元,同比增長81%;汽車業務營收為168.61億美元,是營收主要來源,同比增長87%;GAAP(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為33.18億美元,同比增長658%;平均下來,特斯拉每輛汽車的稅前利潤達到16203美元(約合人民币10萬元)。特斯拉官方指出,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超出市場預期,并且創造了全新紀錄。
然而,面對傲人的成績,馬斯克仍提出了幾點隐憂。
價格越漲,賣得越好
在公司财報電話會議中,特斯拉指出,收入增長的原因包括交付的汽車數量增加以及平均銷售價格上漲。正是價格與銷量的同向增長,成就了特斯拉這份驚豔的成績單。
一年多以來,特斯拉汽車頻繁調價,Model 3和Model Y接連調價十餘次,平均價格漲幅高達20%以上。對于頻頻漲價的原因,特斯拉将其歸結為供應鍊的挑戰,以及原材料的成本壓力。
從宏觀環境看,由于芯片供應短缺、地區沖突,以及全球範圍内的高通脹等因素,部分汽車原材料、零部件價格飛漲,特斯拉的确與其他車企一樣,面臨着較高的成本壓力。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從利潤增幅來看,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壓力,基本上通過漲價轉嫁給了消費者。
第一季度,特斯拉每輛汽車的稅前利潤增長超過60%,達到16203美元;汽車業務毛利率達32.9%,比去年同期多出6.36個百分點,比蔚來、理想等國内頭部造車新勢力車企高出10個以上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價格上漲并未抵擋消費者們的熱情,價格越是上漲,特斯拉汽車賣得越好,這一現象在海外市場尤為突出。據特斯拉披露,2022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累計交付約31萬輛新車,同比增長68%。這種現象與油價飙升、新能源汽車在全球放量增長,以及海外市場鮮有競争對手有關。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第一季度,特斯拉在中國地區的銷量增幅為56.3%,落後于特斯拉的全球銷量增長水平。這從側面反映出,特斯拉在國内市場遭遇的競争格局,比海外市場更加激烈。
“未來半年不漲價”
“目前的價格是未來6-12個月内交付的車輛價格。”馬斯克在财報電話會議中表态,特斯拉汽車頻繁漲價或許将暫時畫上休止符。
不過,馬斯克旋即又補充了一句:“目前的定價反映了我們成本可能增長的預期,這是我們最好的猜測。”
未來半年真的不漲價嗎?或許是因為産能跟不上,以及宏觀環境發生變化的緣故。
據馬斯克透露,從2021年到2022年,特斯拉供應商零部件成本提高了20%-30%。由于原材料價格飛漲、供應鍊受限,特斯拉在面臨成本壓力的同時,也已多個季度以低于計劃産能的水平運營,而且這一情況有可能在第二、第三季度延續。盡管擁有自研芯片、礦産布局、電池工廠等其他新能源車企不具備的優勢,但是特斯拉的産能依然吃緊。
對馬斯克而言,這是他的隐憂之一:“現在訂購的客戶面臨着很長的交車周期,一些訂單要等到明年才能到貨。”可以預見,盡管上海工廠已複工複産,柏林工廠也已投産,但是特斯拉仍将維持供不應求,不漲價似乎隻是個噱頭,畢竟消費者想買到車都很困難。
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
另外,目前的高通脹也有較強的調頭預期,特斯拉高企的成本有望回落。目前,市場觀點普遍認為美聯儲将于5月加息,以超預期的速度縮減資産負債表,或将有效控制通脹;金屬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也有望在國際地緣政治趨于緩和後回落,帶動成本下降。
自動駕駛未見曙光
馬斯克的另一個隐憂,來自自動駕駛。
“關于全自動駕駛,在我參與過的任何技術開發中,我從未真正看到更多的曙光。我們似乎要突破,但實際上并沒有。”馬斯克表示。
畫足了餅的自動駕駛,是當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最大的期待之一,也是各家車企比拼技術的主要擂台。但是,由于技術驗證與沿革有待時日,政策遲遲沒有放開,自動駕駛至今依然隻能停留在試驗道路測試與為消費者畫餅的階段。去年以來,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多家造車新勢力車企自動輔助駕駛事故頻發,也為行業蒙上更多陰影。
為了能更快推進自動駕駛技術,馬斯克在财報電話會議中兜售起了他的全自動駕駛軟件(FSD)Beta版。據悉,特斯拉計劃在今年面向所有美國用戶發布全自動駕駛軟件Beta版,邀請特斯拉車主購買或訂閱特斯拉的 FSD 高級駕駛員輔助包。但是,這依然不會讓特斯拉汽車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此外,特斯拉還透露了Robotaxi業務的進程。據特斯拉方面介紹,公司正在研發一款定制的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馬斯克表示,特斯拉預計到2024年将大規模生産沒有方向盤或踏闆的Robotaxi産品,通過Robotaxi和FSD全自動駕駛,特斯拉将為消費者提供每英裡成本最低的交通工具。
毛利率30%的啟示
盡管馬斯克仍有自己的顧慮,但是這份優異的财報,着實反映出國内車企與特斯拉的巨大差距。
比如超過30%的毛利率,如果事先不知道是哪家企業,大多數人都會将其認作餐飲零售業或地産業這類利潤較為可觀的行業,很難有人想到,這是一家車企的成績。橫向對比來看,目前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車企的毛利率普遍在20%左右,寶馬、奔馳等車企,以及國内幾個頭部整車集團毛利率均在15%上下,相較于特斯拉都有較大差距。
另外,特斯拉的全産業鍊全球化布局,也值得國内車企學習。
從2020年起,新冠肺炎疫情、芯片供應短缺,以及锂、钴、鎳等材料價格猛漲一系列突發因素不斷沖擊汽車行業,行業整體承壓。近來,長三角地區疫情形勢嚴峻,國内幾位造車新勢力大佬甚至發出了“中國所有的整車廠都要停工停産”的預警。究其原因,這些造車新勢力在産業鍊上過于依賴代工模式,應變能力與抗風險能力較為薄弱的狀況,在這場疫情的沖擊下暴露無遺。
反觀特斯拉,在流年不利的大環境中,擁有自研芯片、自建電池廠,以及全球多家超級工廠的它逆勢向上,不僅實現了盈利,更是一舉躍升至全球市值最高車企,展現出了産業鍊深度布局的強勁生命力。
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而言,特斯拉無疑是一根走在前面的标杆,也是注定無法避免的競争對手,無論是造車新勢力“蔚小理”還是轉型中的傳統車企,特斯拉的故事非常值得參考。畢竟,沒有哪家品牌的汽車可以做到像連花清瘟那樣走進千家萬戶。誰會取得成功,最終還是取決于市場與用戶的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