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塊根探索
作者: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配圖:來源網絡,僅供科普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據很多花友反映,對葡萄翁的播種沒有把握,說葡萄翁播種是佛系播種,随緣,大多都是丢到土裡順其自然了。葡萄翁通過種子繁殖确實有很多不确定性,是塊根圈内公認的一個難點。近幾年小弟我也嘗試過很多方法,播過不少葡萄翁品種,鮮有發芽,甚至團滅。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在這方面,一直不敢說話。
喜歡植物的花友都知道一個真理,養的多,挂的多,經驗就豐富的多,種子播多了也是同樣。小弟通過近幾年的摸索,發芽率有所提高了一點點,所以才敢分享一點點小經驗。
一、關于種子後熟期
我們日常食用葡萄的種子,當年是不會發芽的,要到第二年春天才會發芽。因為種子要經過一段低溫時間來完成自然休眠,這就是後熟期。在入冬前,可以通過采用低溫沙藏的辦法,來完成自然休眠。個人猜測,因為同是葡萄科的,葡萄翁種子也存在後熟期,所以我們要想辦法打破它的休眠。
赤黴素可以打破種子休眠,據說稀釋比例不好把握。沒嘗試過,僅供參考。
二、種子的處理
1、泡水浸種。可加入少量高錳酸鉀(消毒殺菌作用),先泡水幾個小時,清理幹淨果肉,盡量避免生長菌絲。然後再泡水一或兩天,讓種子充分吸收水分。
2、不去除種殼。如果種子不去除種殼,發芽需要很長時間,幾個月或一年,甚至長達兩年,隻要種子不腐爛就有可能性。
3、磨殼。把種殼磨到很薄,加快種子破殼速度。其實我們忽視了種子萌發的爆發力…
4、去除種殼。有不去果肉直接去種殼的,也有泡水後去除的。有全部去掉的,也有去半個種殼的。個人手法不同,皆可。要點是不能傷到種仁,否則種子很容易腐爛。
小細節:1、馬達加斯加島上的葡萄翁品種大多是偏木質化的,其種子不去殼,發芽率還可以;2、昆特葡萄翁種子活性好,可以不去種殼,大約十五天左右可以發芽,适合練手。
三、催芽
智者見智。有喜歡省略的此步的,直接丢土裡,等着驚喜到來。小弟我是比較喜歡催芽的,看到種子發芽了,心裡才有底。催芽建議使用不易生菌的介質,例如赤玉土、細河沙或是濕紙巾等等。
四、溫度、濕度
種子發芽一般要達到三個條件,一是适宜的溫度;二是充足的水分;三是足夠的氧氣。對于光線和溫差,不是必要條件。智者見智了,呵呵。
水分就是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氧氣就是要通風,這些無需多說。關鍵點在于溫度,但是葡萄翁種類繁多,種子發芽的溫度不一,大緻在25到30度,甚至更高。個人建議盡量保持25度以上,保持好濕度,别忘記通風。
為了保持溫度和濕度,也可以采用保鮮膜覆蓋的方法或将播種盆放入自封袋。但是需要經常通風,以及檢查種子是否存在生菌情況。
小細節:溫度條件達不到的花友,可以使用有加熱墊的加溫箱。
五、播種用土
建議使用1-2或2-4mm的顆粒,泥炭五成左右。保證土壤無菌,最好經過高溫消毒,或是加入多菌靈類的植物用藥。
六、葡萄翁幼苗圖片
非常感謝閑魚美女賣家,播種小能手“望望上頭來”友情提供圖片。
1、垂直葡萄翁(Cyphostemma laza)
2、肯尼亞大葉葡萄翁(Cyphostemma betiforme)
3、毛裡求斯葡萄翁(Cyphostemma mappia)
4、象足葡萄翁(Cyphostemma elephantopus)
5、祖提葡萄翁(Cyphostemma juttae)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