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每天都在臨帖練書法,其實不管讀帖還是臨帖目的都是離開字帖後的自由書寫。
從臨帖到創作的過程有兩種情況挺有意思,一種是初級選手脫帖後寫作品滿腦子想着原字帖的字形是長什麼樣子,生怕點畫、結構和原貼不一樣,這是正常的條件反射,多數人都這樣。
另一種就是高級選手的臨創轉換了:某個字帖寫上幾天甚至是寫上幾頁就能照原貼風格來整作品了。仔細觀察他們寫的字形和原帖根本不一樣,有的字形還差别挺大,字形不像,但點畫到位,整體風格一眼能看到出處。
這就是低手和高手的區别:高段位選手臨帖善于從高處把握。
說到這兒,也許大家會不以為然,認為自己下了那麼大的功夫,難道還比不上“字形不像”的人嗎?
自己下那麼大工夫“寫像”,難道就比不上“寫不像”的人嗎?
下面聽我慢慢道來。
練字的幾道坎
沒具備一定書法專業素養的人一般看一幅字都會脫口而出:“這個字真漂亮”“寫得真像,像印出來的一樣”
這個“像”和“印”,其實就是指字的外形——結字。
有些書友可能有練硬筆字的經曆,硬筆和軟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求結構好看,硬筆字把結構寫好基本就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毛筆書法僅僅練好結構還差得老遠。
差那些呢?至少差四道坎:筆法,章法,墨法,神采。
所以說,初學書法當你功夫,眼界都不要到位時,把字先寫像也是有道理的。畢竟臨帖不光是練手頭功夫,還是個書法審美改變和塑造的過程。
死在的筆法關
筆法是什麼,怎麼掌握筆法?
相信是很多初學者都十分關注的問題,筆法說複雜還是挺複雜,幾千年書論論筆法的文章多如牛毛,但好像是個越說越玄乎的話題。
要我說筆法就是控制毛筆在紙上留下痕迹的方法。簡單吧,就一句話給總結了,這是一種思維方式。
至于如何學筆法,黑土建議首先從大的筆法系統去梳理(比如一搨直下筆法和篆籀筆法),如果要深入研究,那就把自己所學字帖的筆法來源做追根溯源。
所以筆法難學的地方也在這兒,說複雜了真的很頭大。很多初學者基本就死在是筆法上——如何控制毛筆沒學會。
控制毛筆的能力不過關,至于墨法,神采就不用看了。有些江湖書法家自吹自擂自己的字如何神氣什麼的,但還是改變不了下聚墨成形的膽怯。
至于開頭說的高段位選手善于從高處把握的臨帖方法,這是真實存在的。
殊不知,學習某人的書法,最終并不是為了找外形,而是從"形"中找到"神"。
我們臨帖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學其"形",更重要的是為了學習"神"。
舉個極端點的例子,前中國書協主席,當今書壇泰鬥級人物沈鵬先生就明确說過自己不怎麼臨帖,但人家确實寫得也不錯,尤其是草書當今書壇能比肩者寥寥。
對,這種人看字帖都能看會,臨帖根本就不會要求和原貼一模一樣。
但有點是必須要追求的:神似,神采。
說的這裡有些書友可能會問黑土,如何看字帖就能看會而不用下苦工臨帖呢?其實黑土也很想知道啊。
所以苦逼的人們還是忘記黑土說的這段吧。
先從字形開練吧!
我們平時學的字帖大多都是經過時間的洗禮所留下的古代經典。從筆法、結體、章法等進行臨摹學習,是書法進階的必要條件。
對于形的臨摹一定要做到準确、規範,這是沒錯的。用字形、結體規範自己的書寫行為,就是通過字形來改變自己的書寫習慣。
但長期以往,一味地為了找"形"而忽略了"神",但你也千萬别沮喪。
我們練字的目的就是根據古人的"形似"來求其"神似",最終達到創作中所必要的一個要素:出處。這是衡量一個人書法好壞的又一個标準。書法創作中我們要以"神似"為最終目标,隻要具備了線條、點畫、章法等基本功,達到了神似的效果,至于結體,筆法、章法則最後需要你忘掉(或者是種肌肉記憶不需要你死記硬背)而做到随勢生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