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很多父母有着一套嚴格的“雞娃方案”,樂于設計孩子的未來。包括買哪個片區的學區房,上什麼類型的補習班,排定環球旅行的日程表,出國交換選擇什麼學校和專業……
也許孩子喜歡學文史,父母偏要他學數理化,号稱“走遍天下都不怕”。
也許孩子喜歡創意工作,父母偏要求穩定,讓他考公務員。
一些家長甚至管到了孩子的細枝末節:
比如,不能留長頭發,學習會分心;
不能和女生多說話,會影響學習成績;
甚至連每天穿什麼樣的衣服和鞋子,在孩子起床前,都提前為他選好了。
一期《少年說》中,男孩哭訴這輩子都不想再吃蘋果、雞蛋和牛奶了。因為從小學起,媽媽要他每天吃蘋果,小學畢業他掰手算來,一共吃了2190個。
然而,父母越控制,孩子越失控。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英子的媽媽宋倩以前是個金牌講師。在英子高考之際,媽媽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那就是選擇辭去高薪的工作,一心照顧她學習。
媽媽對英子嚴加管教,一日三餐吃的必須健康,不讓她吃任何垃圾食品,變着花樣為英子準備熬湯補身補腦。又将英子的卧室玻璃換成了透明的,隻為媽媽監管起來更方便,而不顧及她的隐私。
在這樣的“過度關愛”之下,英子感到壓抑和絕望,最終患上了抑郁症,想用跳海結束自己的生命。
02
一些父母對孩子有着極強的控制欲,很少認真聆聽孩子的想法,認為孩子的意見不重要。當孩子反抗的時候,父母就會站出來說,我都是為了你好。
有部皮克斯的動畫片《包寶寶》,講的就是母親控制孩子的故事。
當一位母親正在包包子的時候,包子忽然就變成了一個有生命的孩子。她把它當做自己的孩子,精心照料。每時每刻都擔心着他,怕他餓着凍着渴着累着。并且無論去哪,母親都帶着他。
慢慢的小包子長大了,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交到了一些朋友。他想過去和小夥伴一起踢球,母親阻止他;他想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母親卻不讓他在外面交際;
小包子慢慢地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朋友。他想去和小夥伴踢球,母親阻止他;他有自己的朋友圈,母親卻強制他回家;就連在家聽個音樂,母親也偷偷觀察。
母親的控制無所不在,成為了小包子最大的困擾。當他要離開母親,搬出去與女友同住。母親不同意,竟為了不讓包子離開自己,一口氣把他吞了下去……
原本,父母與孩子本來就處于一個不斷分離的自然規律中。如果父母視規律于無物,想控制孩子,把他囚禁在自己身邊,隻會讓事情往更壞的方向發展。
這種控制型的教養,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呢?
#01. 影響親子關系
威廉在《選擇理論》一書中談到:在親子關系中,父母能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正是自己。所以,父母不要總想着如何控制孩子,因為就算控制的了孩子,孩子的心理也會與自己漸行漸遠,因為父母永遠無法控制的是孩子與自己的心靈距離。
長期被控制下的孩子,會覺得自己隻是父母的傀儡,不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這恰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而關系中的不平等,會讓這段關系出現裂痕,所以親子關系可想而知了。
#02. 影響孩子的獨立意識與能力
如果孩子從小到大一直遵從父母的要求,獨立意識和能力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等到他長大成人以後,在面對重大抉擇時,很難有自己的判斷力。就如同一株依附父母的“莬絲花”,一輩子都逃不開父母控制的影子。
很多女孩不禁困惑:“老公是媽寶男,我到底嫁給了他,還是嫁給了他全家?”長期被父母高壓控制的男孩,長大後,也會讓婆媳關系逐漸走向僵局。
#03. 影響孩子的性格
控制型的父母,往往會為孩子制定過高的标準,比如我們熟知的望子成龍。
過度控制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無處釋放,這些積累的情緒會令他産生内隐行為問題,比如社交退縮、上瘾行為;或者引發外顯行為,将不滿發洩到其他事物身上,比如暴力、犯罪,校園霸淩。孩子的性格會因父母的控制變得扭曲。
寫在最後:
當孩子處理個人問題時,我們做家長的要給予建議和幫助,而不是讓孩子完全按照家長的意願。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好的家庭教育從來不是控制和說教,而是每一天把愛潛移默化當中,滋養孩子的心靈。
上海心理咨詢-好的心理醫生-上海樂天心理咨詢中心-甯波心理咨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