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黃金昶,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針灸微創腫瘤科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創新聯盟主席。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低位直腸癌、乳腺癌、肝膽腫瘤、胰腺癌、泌尿系腫瘤、骨及軟組織肉瘤。
出診時間:星期二上午 星期四上午
“農曆五月,民間常稱作‘毒五月’,因為此時人體陽氣至盛,自然界濕熱熏蒸,很容易代謝失衡、氣機不暢。對于痰濕體質人群來說,本就存在氣血津液運化失調的問題,此時更要注意祛濕排毒,以免痰濕互結聚集而生癌。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針灸微創腫瘤科主任黃金昶教授提醒。
除了“毒月”,農曆五月還被叫“惡月”“忌月”’,這些“黑稱”表達了古人對五月的惡感,因此衍生的飲雄黃、洗艾浴、挂菖蒲、插艾葉等民俗也體現出古人祛邪排毒的急切。
而“痰濕”是中醫九種體質之一。“群衆包括不少中醫大夫都會把痰濕放在一起說,但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體質,各有各的表現。”黃金昶介紹,痰體質常表現為偏腫的肥胖、血脂偏高;濕體質則表現為——大便挂壁、汗多、易招蚊蟲叮咬、眼袋大、皮膚劃痕症、易出疹癬等。
“但二者也經常會相互轉化,所以被放在一起形成了體質的一種。”黃金昶用了“濕地”來形象說明痰和濕之間的關系。“痰”就像濕地裡高低可見的土丘;而“濕”就像充斥濕地各處的泥、水混合物。土丘和泥濘有可能在特定的條件下發生轉化,泥濘堆積而成土丘,土丘分散而成泥濘。
《外科正宗•瘿瘤論》說:瘿瘤之症,非陰陽正氣結腫,乃五髒瘀血、濁氣、痰滞而成,則揭示了痰濕與癌瘤之間的關系。因此,祛濕化痰對于痰濕人群尤為重要。
南方人比北方人易患癌?沒根據!痰濕體質人群易患癌,這一點在中醫領域是得到普遍認同的。黃金昶介紹,跟“痰”相關的腫瘤,有食管癌、肺癌(包括腺癌、鱗癌)、胃癌。跟“濕”相關的腫瘤,有腦瘤、卵巢癌、膽囊癌、小細胞肺癌、膀胱癌等。
既然如此,那否意味着潮濕悶熱的南方痰濕體質人群更多更易患癌?幹燥爽利的北方癌症發病率相對較低?“這樣的說法是沒有任何調查數據和科學研究來證實的,不可以想當然。”黃金昶指出,“和冷熱幹濕這些自然環境相比,癌症其實更多地與飲食、情緒等因素關聯。”
他進一步解釋,痰體質的形成往往與愛吃肉、多吃肉有關;而濕體質的形成則跟偏愛生冷、高甜的飲食習慣有關。
多吃水果就一定沒壞處?不一定!痰濕體質人群如何在炎夏調理好身體?黃金昶首先強調,人們往往會把水果和健康劃等号,但對于痰濕體質人群來說,多吃水果并不意味着健康。大多數水果性屬寒涼,過多食用不僅不能祛濕化痰,還會加重痰濕。
尤其是西瓜、李子、梨、桃、橘子、甘蔗、柚子等,痰濕體質人群請主動遠離。相反,玉米、芡實、茯苓、冬瓜等有除濕功效的食物可适當多吃。
黃金昶說,少食肉、不吃寒涼、少開空調、每天運動,這些養生原則已經是老生常談,可是真正貫徹到日常生活裡的人卻沒有多少。很多人隻是在疾病前期、甚至已經出現症狀,才想起來找個中醫開方調理調理,并且還一心求快,這樣臨時抱佛腳毫無意義。
他強調,如果想科學合理地調理身體,請務必求助專業中醫師來辨識體質,并開出完全個體化的方子,這樣的調理才有意義,反之隻會弄巧成拙。(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李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