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他的出現就像一束光

他的出現就像一束光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01:18:17

他的出現就像一束光(他走了留下一束光)1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内科主治醫生楊宏發。 南華大學供圖

中新網長沙11月10日電 題:他走了,留下一束光——追記“南華楷模”楊宏發

作者 劉雙雙 鄧霞 張雪盈

2022年8月22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内科主治醫生楊宏發突發心源性猝死,時年37歲。

一年前,楊宏發考取博士研究生。8月19日,正值中國第五個醫師節,楊宏發在廣東的實驗室忙碌到深夜。工作結束後,楊宏發在自己的朋友圈寫下他人生的最後一條留言:“願患者所求皆如願”。

楊宏發逝世的消息傳開,其生前工作的急診室電話立刻響個不停,來自四面八方曾接受過楊宏發治療的患者紛紛要求前來送他最後一程。

楊宏發的遺體從廣東接回湖南衡陽的當天,得知消息的親友、同事和患者自發地湧向高速路口,排起長長的接靈隊伍。

9月14日,南華大學黨委發出《關于授予楊宏發同志“南華楷模”稱号的決定》,号召全校師生和所屬醫院幹部職工向他學習。

此前,作為湖南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楊宏發已獲得“黃岡市榮譽市民”“2020年度湖南好人”“湖南省優秀共産黨員”“湖南省抗疫先進個人”“2021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諸多榮譽。

許多楊宏發生前同事、老師及被他救治過的患者表示,楊宏發綻放的道德力量和人性光輝就如一束陽光,溫暖着世道人心。這束光比他取得的那些榮譽更明亮、更耀眼……

“看到他的笑容,患者仿佛就被治愈了一半”

心中有愛、言語和善、臉上時刻挂着微笑的楊宏發,仿佛就是為患者而生的。

2013年7月,楊宏發從南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入職該校附屬第二醫院,擔任心血管内科臨床醫生。他每日輾轉診室、病房和手術室之間,日行15000步以上,時刻都在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搶奪生命。

“心血管病人重要的數據指标大約有二三十個,每位病人的哪些數據異常,哪些正常,楊老師都能脫口而出。他心中有愛,時刻都為患者考慮,說話就像親人一樣和聲細語。不管多疲憊,他走進病房時都會面帶微笑。看到他的笑容,患者彷佛就被治愈了一半。”曾跟随楊宏發學習的研究生丁方至今記得,天冷時楊老師會焐熱聽診器後再給患者聽診;天熱時他會用冷毛巾給不能吹空調的病人擦汗。

“每天病房熄燈前,楊老師總要多查一次房。他覺得,患者在入睡前看到醫生,心裡會更踏實,心态會更放松,從而有利睡眠,加快康複。查完房回到辦公室,楊老師會将每個患者當天的病曆再整理歸類,既強化自己對每個病人情況的了解,也便于接班醫生工作。”丁方說。

“心血管病患者慢性病居多,給他們治療心要特别細,人要耐得煩。”丁方回憶說,楊老師經常提醒他們實習生,說“心血管病人心情好了,病就等于好了一半。我們看似是醫病,其實更需要醫心。”

正是這份始終堅守的醫者仁心,讓楊宏發把每一個病人當成了親人和朋友。他用同理心善待每一位病患,盡自己的一切可能去幫助病患解決問題。

楊宏發的病房曾收治一位90多歲的老人。發現老人無人陪護,楊宏發便主動用手機幫老人訂飯。“我當時想,楊老師應該就幫忙一二次吧。誰也沒想到,老人住院差不多半個月,吃飯都是楊老師給訂的。楊老師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告訴我們什麼是醫者的大愛。”丁方說,他後來将這事偷偷告訴其他醫生,才知道楊老師經常做這樣的“傻事”。

在近10年的從醫生涯中,楊宏發堅持将自己的手機号告訴每一位他治療過的病人,叮囑他們出院後如遇到任何身體不适或身邊親朋好友有相關問題,都要随時給他打電話。

唯恐錯過患者的重要信息,楊宏發的手機從不離手,保持24小時暢通。“無論多晚,隻要醫院電話來了,或者工作群裡有手術信息,他都會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同為附二醫院醫生的妻子劉金娟哽咽着回憶說:“他每天不是坐診,就是急診、手術,白天即使沒有排班也會去醫院。不管誰臨時有事,他都會幫忙頂上,從不拒絕。”

“深夜,隻要電話鈴響,他就會披衣起床,輕輕掩門趕往醫院。由于次數太多,怕影響我的睡眠,他就經常睡在客廳沙發上。”劉金娟說,“他心裡裝着病人。我雖然經常勸他注意休息,但總拗不過他。”

他的出現就像一束光(他走了留下一束光)2

楊宏發擠時間參與各類學術會議和研究工作。 南華附二供圖

與楊宏發共事七年多的護士長唐海燕,至今仍無法接受楊宏發離開的事實。“走進病房,我總覺得發哥還在我們身邊。以前我們遇到任何難纏的病人,隻要發哥在,就可以搞定。”

“發哥”,是幾乎所有附二醫護人員對楊宏發的昵稱。唐海燕說,這個稱呼包含了大家對楊宏發的所有情感,有認可、有喜愛,更有敬佩和依賴。

有一次,病房裡來了一位情緒不穩定的病人,不僅護士、管床醫生與其難以溝通,還對幾乎所有治療或用藥都心存疑慮。楊宏發知道情況後,主動提出去“碰碰釘子”。

“發哥先提前了解病人的詳細病情、治療方案和籍貫、家庭等情況,然後用老鄉的身份主動和病人搭讪。”唐海燕說,“不管對方如何怒怼,楊宏發都能讀懂其話語背後的擔心,然後笑着接過話,見縫插針地解釋之前醫生每個診療的必要性。很快,病人心平氣和地接受了治療建議,還和楊宏發稱兄道弟。”

“發哥的一言一行都源于他發自内心對患者的愛和理解。如果每個醫護人員都能做到像發哥一樣細心,哪還會有什麼醫患矛盾?”唐海燕說

“他像陽光,幫我們驅散了心中的陰霾”

“楊宏發同志作為湖南省首批援黃岡醫療隊員,用生命踐行了醫者初心,以擔當彰顯了大愛情懷,用血肉之軀築起護佑生命的鋼鐵長城……”楊宏發去世後,湖北省黃岡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來唁電。

他的出現就像一束光(他走了留下一束光)3

楊宏發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抗疫醫療隊。 南華附二供圖

時間回溯到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沒有和家人商量就第一時間報名的楊宏發登上了前往黃岡的高鐵,成為湖南省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到達駐地後,楊宏發和醫院同去的其他16名醫護人員短暫培訓後就轉戰到黃岡市大别山區域醫療中心。

對新冠病毒的全然未知,醫療設備、防護物資的異常緊缺,臨時搭建的簡陋病房……時任南華大學附二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陳哲回憶說,這些都像一塊塊沉甸甸的石頭壓在隊員們心中,但楊宏發始終沖鋒在前、積極樂觀:他是醫療隊第一個進入隔離病區、第一個進入重症ICU病房的醫生,也是參與了黃岡地區第一台ECMO植入的人。

2月下旬的一個淩晨,一位ICU危重病人由于呼吸困難,生命垂危。此時,穿着厚厚防護服的楊宏發已在此病區工作了近5個小時,累得快支撐不住了。但病房的呼救聲傳來,他立即強打精神疾步跑向患者展開救治。

患者的生命體征越來越弱,且進入深度昏迷狀态。“不對,這個症狀可能是氣胸!”楊宏發大膽要求采用視診、觸診等原始體格檢查方法進一步确診。在當時條件下,這種檢查方式被感染的風險巨大。

不等隊友們反應過來,楊宏發已将頭靠近患者身體,一遍遍仔細聽診,确定患者是合并右側氣胸,于是果斷采取先行胸腔閉式引流術然後再上呼吸機的程序治療。

病人得救了,但早已深埋在如雨汗水裡的楊宏發全然沒了丁點力氣,整個人癱軟在了地上。“我們又從‘死神’手裡搶過來一條生命,再累也值得。”累趴在地上的楊宏發笑着對身邊的隊員說。

“解除患者對新冠的恐懼對治療十分重要。”陳哲說,為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每天穿着厚厚防護服進入病房的楊宏發總會刻意提高嗓門熱情地和患者打招呼:“大家好,我是來自湖南的楊醫生,今天大家感覺好點了嗎?”“大家好,湖南的楊醫生又來看大家了!”

同去支援的隊員、副護士長尹豔說,楊宏發的聲音彷佛有種魔力,瞬間就可打破病房的沉悶,讓近乎絕望的患者感到安心。“有位患者因為目睹了病友的離開,心理壓力巨大,整夜睡不着,情緒波動大。楊宏發每天查房時,就特意留出時間和他聊天,告訴他其他病患治愈出院的故事。慢慢地,這位患者情緒和病情都得到好轉。患者出院時,他含着淚對楊宏發及隊友們說‘你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他的出現就像一束光(他走了留下一束光)4

楊宏發成為湖南省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南華附二供圖

“在黃岡度過的那段難忘歲月,楊宏發不僅給患者帶去了陽光,也幫我們同去的隊員們驅散了心中的陰霾。”尹豔翻出手機裡保存的2020年3月7日的一個視頻說,“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夜,發哥唱出的《知心愛人》溫暖了我們所有人的心。”

視頻裡,楊宏發正伴着手機旋律唱歌,其他隊員把手機電筒打開高舉并揮舞着雙手,簇擁在楊宏發周圍。

“在當時一切都是未知的情況下,這樣一場摘下口罩的短暫聚會讓我們的緊張心情得到平複。那是抗疫以來最溫暖的一個夜晚。”尹豔抹着眼淚說。

“追求極緻,隻希望幫助更多的人”

“這是我應該做的!”任何時候、任何場合,楊宏發都把這句話挂在嘴邊。

因抗疫受到表彰時,楊宏發淡淡地說:“這是一個醫生應該做的。”

為患者提供各種幫助受到誇贊時,楊宏發微笑着說:“這是醫生的職責。”

當身邊人遇到困難,楊宏發一邊竭盡所能給予幫助一邊說:“沒關系,一切都會過去的。”

當越來越多的疑難雜症擺在面前,發現自己專業能力有限時,楊宏發除了加強讀書學習,還會積極地參加各種會診和學術會議:“隻有不斷精進業務,才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為什麼楊宏發對自己的職業有着癡迷一般的極緻追求?這與他的成長經曆分不開。

楊宏發的老家在洞庭湖邊的華容縣。有一年,楊宏發老家的房屋被洪水沖垮了。很快,四面八方的人趕來支援,修複了沖垮的堤壩,幫他們重建了新居。這在年幼的楊宏發心裡産生了極大震動,默默發誓:将來一定要像抗洪戰士和醫護人員一樣救人濟困!

2005年,楊宏發考入醫學院。此後,他從一名專科生成長為在職博士研究生,發表論文近20篇,去年獲評副高職稱。

楊宏發的碩士研究生導師曾高峰說,楊宏發對醫學有着超乎常人的熱情和追求:他從不落下任何一堂專業課;對各類學術研讨會都會擠時間參加;各類業務學習不會缺他,挑燈夜戰的實驗室裡也一定有他。為提高英語口語水平,楊宏發更是向導師提出擔任留學生的生活助理。

他的出現就像一束光(他走了留下一束光)5

南華大學追授楊宏發為“南華楷模”。 張雪盈 攝

“醫學技術有限度,但醫生的人文關懷卻可以無限。這是南華大學附二醫院醫風醫德教育的傳統,我們把培養德藝雙馨的醫生作為責任。宏發就是醫院自行培養的年輕一輩中的代表,并且做到了極緻。”曾高峰說,楊宏發對每個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與病情能做到不看病曆也了然于胸,“如果心中沒有對患者的愛,這是做不到的。”

研究生段康曾跟随楊宏發實習。他清楚地記得,一位患了急性心肌梗死伴随出血性腦梗死的老年患者從ICU轉到普通病房後,楊老師早中晚都會去病房看她,仔細向家屬交代各種注意事項,從用藥到飲食反複強調。“病人家屬即使反複問一些相同的問題,楊老師也會微笑着耐心回答,好像永遠都不會生氣。”

楊宏發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給了病人。“宏發的電話總是不斷,不管是病人還是他們的家屬求助,他都有求必應。”劉金娟說,“雖然很忙很累,他總是笑着說‘沒事’,隻想着盡可能幫助更多的人。即使自己身體不舒服,也從來不告訴我,怕我擔心,不然這次不會這麼突然……”

“把這束溫暖之光繼續留在病房和患者心中”

“我們想送送楊醫生,他就像我們的家人一樣,曾給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得知楊宏發去世後,心血管科的電話一次次響起。

“人民的好醫生,人們懷念你,一路走好。”廣東網友“鑫哥”留言稱,母親曾是楊宏發救治過的病人,他不相信這個“醫德高尚的好醫生”就這麼走了。

南華大學附二醫院援鄂隊員組建的“生死戰友”微信群裡,仍然保留着楊宏發的名字。“誰也不想把他的名字從群裡移出,誰都不願相信那個熱心的人真的走了……”尹豔說,現在大家含淚把微信群名改為了“親密戰友”。

直到追悼會後,曾高峰才知道楊宏發生前為救治父親而向一些親戚借錢。“還錢的時候,他堅持一家一家登門緻謝。這個孩子真是誠信、仁義的典範,真是當代青年醫生的榜樣。”

“發哥讓我明白,雖然我是一個普通人,但我也能為社會、為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受楊宏發影響,尹豔從黃岡回來後就将自己的大多業餘時間投入到志願服務之中,還與一些朋友發起成立了衡陽市模範好人協會。

“南華附二的教學文化培育了楊宏發,曆史傳承成就了楊宏發。”南華大學附二醫院黨委書記李國慶說,對病人的人文關懷是醫院建院73年來的優良傳統。楊宏發身體力行,用敬業、嚴謹、樂觀、仁愛的精神展現了當代青年醫者的醫德醫風。“我們醫院正湧現更多的‘楊宏發’,大家會把楊宏發身上的這束溫暖之光繼續留在病房和患者心中。”

他的出現就像一束光(他走了留下一束光)6

南華附二号召所有醫護人員向楊宏發學習。 南華附二供圖

“厚德而為醫,慎行而行醫。”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指出,楊宏發将畢生精力奉獻給醫學事業,是每個平凡的醫務工作者、每個普通南華人的共同縮影,也是新時代南華人可學、可敬、可親的楷模。

“楊宏發同志既是一位普通人、普通教師、普通醫生,又是一名不平凡的抗疫英雄、青年榜樣和醫生楷模。”南華大學黨委書記高山表示,作為南華大學授予的第一位“南華楷模”,楊宏發所展示的“信念堅定,品德高尚,愛崗敬業,奮鬥不息”的崇高精神,是對醫衛精神、南華精神的最好诠釋。(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