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體的一篇報道,又将這個縣城送上了熱搜。
河南省商丘市拓城縣,一年生産了400萬克拉培育鑽石,也就是俗稱的人工鑽石,占全球總産量的44.44%。
一個縣城幾乎承包了全球一半的人造鑽石。
除了人造鑽石,金剛石單晶的年産量是15億克拉,微粉年産量是47億克拉,加工首飾鑽石的年産量是13億克拉。其中金剛石微粉的産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到中國市場份額的70%和50%。
這組數據是不是很震撼?
拓城縣有着“中國鑽石之都”的稱号。
這裡要澄清一下,熱搜裡的“小縣城”,有點博眼球的意思,拓城縣實際上并不是一個小縣城,其政府網站顯示,其人口有104.9萬,在全國1472個縣城裡,排在120位左右。
僅人造鑽石這一項,按照潇湘晨報拿到的河南某鑽石培育企業的報價單裡1克拉、VVS1的價格8200元計算,400萬克拉的價值約為328億元。
拓城縣的鑽石培育産業為什麼這麼厲害?它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故事還得從39年前一個凜冽的冬夜說起。
北京的通用機械研究所裡,超硬材料專家王光祖正拿着一顆金剛石在玻璃上劃拉,這顆金剛石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顆人造金剛石。
寶石級别的人造金剛石也叫培育鑽石,就是俗稱的人造鑽石。
這顆金剛石的研發來自一個代号121的絕密項目,北京的通用機械研究所負責設備,鄭州的三磨所負責金剛石工藝。
金剛石研發出來後,三磨所的工程師馮金章随後辭職,回到老家拓城縣創辦了邵園金剛石廠,沒兩年時間,這家工廠改制,部門員工分流到其他工廠,一些掌握金剛石技術的工人出來幹單。
邵大勇創辦了一家小工廠,後來改名為河南新源超硬材料,做金剛石微粉生意。
剛開始規模小,産值低,在原材料上經常被供應商卡脖子,後來招聘了名牌大學的研究生,研發出高精密、高性能的金剛石超精微粉及新産品,公司獲得快速發展,2006年産值突破1億元,成為當地的金剛石微粉的龍頭企業。
邵大勇的兒子邵增明,跟着父親幹了幾年後,出來創辦了力量鑽石,并于2021年9月24日在深交所上市,目前市值258億元。
力量鑽石2021年營收4.98億元,歸屬淨利潤2.4億元,淨利潤率達到了48%,簡直就是“造币機器”。
與邵大勇年紀相仿的喬金嶺,從日本買來金剛石生産技術,創辦了黃河磨具廠,1997年與鄭州三磨所、日本ODK公司等4家機構和企業合資成立黃河旋風,主要生産金剛石。
黃河旋風是拓城縣最早上市的人造鑽石企業,1998年11月26日登陸上交所,目前市值約為130億元。跟力量鑽石比起來,黃河旋風的盈利能力欠佳,2021年營收26.52億元,淨利潤隻有4302萬元,而2020年淨利潤更是虧損了9.8億元。
郭留希的起步較晚,在上述倆人創業時,他還是一個打工仔,看到大家靠金剛石賺得盆滿缽滿時,他也創辦了自己的工廠——遠發金剛石公司。
後來他将金剛石業務獨立出來,組建了華晶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0年3月26日上市,華晶金剛石曾經也是人造鑽石界的巨頭,但在2020年11月因财務造假,被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豫金剛石”變更為“ST金剛”,今年2月,郭留希被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5月24日,*ST金剛收到了來自深交所的終止上市決定書。
黃河旋風、華晶金剛石、力量鑽石,再加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兵紅箭,成為河南四大人工鑽石巨頭。
據企查查統計,按照企業名稱、品牌産品、經營範圍包含培育鑽石、人造金剛石篩選後按照地域排名,河南相關企業有166家,比第二名廣東多了49家。
河南拓城縣能成為“中國鑽石之都”,正是由行業巨頭加無數的中小企業形成了規模化,隻有形成規模化,才能完善産業鍊,将原材料、加工、運輸等成本降到最低,也能促進技術的更新換代。
拓城縣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發展思路,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隻有将一個産業做到極緻,形成規模化,才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