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劉禹錫酬淮南牛相公

劉禹錫酬淮南牛相公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7:07:50

提起“詩豪”劉禹錫,大家立刻會想到他的《陋室銘》。

劉禹錫酬淮南牛相公(虎落平陽遭犬欺)1

劉禹錫《陋室銘》

這篇被清人吳楚材、吳調侯收入《古文觀止》中的文章是在怎樣的人生體驗中寫出來的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一起穿越到1230年前的大唐首都長安,看看在那裡能否找到答案。

唐德宗貞元六年(790),長安街頭站着一位玉樹臨風的翩翩少年。這個不滿十八歲的倜傥少年來自河南荥陽,自稱“中山靖王”劉勝是其高祖。他就是大唐才子劉禹錫。

劉禹錫來國都長安遊學,備考大唐“進士”,他要進階朝廷命官序列,大展宏圖,留名青史!

在長安劉禹錫邂逅了被譽為“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結識了大名鼎鼎的文壇領袖韓愈。很快,這位荥陽公子憑借真才實學成為長安城裡一道獨特的“風景”,21歲的他和好友柳宗元的名字一起被刷到了“皇榜”上,步入自己設定好的人生軌迹。

劉禹錫酬淮南牛相公(虎落平陽遭犬欺)2

為獲取入仕資格,劉禹錫再接再厲參加“博學鴻詞科”考,再次榜上有名,惹得一群“名落孫山”的“科考落榜專業戶”一陣羨慕嫉妒恨。

不僅如此,年少才高的劉禹錫又報名參加了國家級“公務員”考試,順利通過吏部選官考試,23歲擔任人人羨慕的“太子校書”。

然而,世事難料。正在人生的紅地毯上平步青雲的劉禹錫,突然被王叔文和王伾發起的“永貞革新”改變了人生軌迹。

劉禹錫酬淮南牛相公(虎落平陽遭犬欺)3

原來,唐德宗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德宗駕崩,太子李誦即位。這個在太子位上等着老爸皇位整整25年的李誦終于熬出頭了,可他卻在一年前突然中風,失語了。

病中即位的唐順宗盡管連用說話都費力,可他沒有忘記自己的兩位恩師:王叔文和王伾。他把國家管理的大權交給了恩師“二王”。

王叔文一向賞識劉禹錫的才華,一直苦于沒有機會提攜他,如今大權在握,立即任命劉禹錫任職屯田員外郎,參與國家财政建設和管理。同時,王叔文授柳宗元禮部員外郎職。于是,劉禹錫和好友柳宗元一道參與到王叔文的改革浪潮中,成為“革新集團”核心人物。

劉禹錫酬淮南牛相公(虎落平陽遭犬欺)4

可惜,唐順宗僅在龍椅上坐了186天,就被宦官集團拉下皇位,坐在“太上皇”的交椅上靠邊站了!

王叔文被新皇帝李純賜死。王伾剛抵達被貶地不久病死。年紀輕輕、躊躇滿志的劉禹錫和好友柳宗元等8人被李純貶到邊遠之地任小官,成為曆史上著名的“八司馬事件”中的受害人,毀掉了他一生的政治夢想和安甯生活。

劉禹錫酬淮南牛相公(虎落平陽遭犬欺)5

劉禹錫在荒蠻的朗州任司馬十年。而他剛回京都就寫詩譏諷當權者,再次遭貶,一晃又是十多年。年過半百的劉禹錫終在唐穆宗長慶四年(824)調任和州(今安徽和縣)任一名地方“雞毛官”——和州刺史。

和州策姓知縣見劉禹錫是個貶官,存心欺負他,不按套路出牌,不按規制在衙門裡給劉禹錫安排三間房舍,而讓白發蒼蒼的劉禹錫住城南臨江三間破房。他把劉禹錫本該享有的生活待遇剝奪了。

劉禹錫雖懶得計較,但心裡也不滋味。于是提筆寫了一首诙諧小詩貼在門上:

江畔觀白帆,濤湧思争辯。

壯哉刺史府,闊臨和州南。

策知縣看到這首藏頭詩中,劉禹錫用“江濤壯闊”四字自喻胸懷似江濤般壯闊與遼遠,暗喻知縣這等小人物不值得計較。内心惱火的策知縣立即讓劉禹錫搬到城北,房子隻給一間半,比之前更加破舊。

劉禹錫酬淮南牛相公(虎落平陽遭犬欺)6

劉禹錫看新居門前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澈,河堤楊柳依依,頓時興起,揮毫又寫一首幽默小詩貼在門上:

楊柳堆煙河水平,和州三月繞半城。

三間居室變間半,自古平陽犬欺蟲。

策知縣自然知道在我國古代稱老虎為“大蟲”,這明擺着是劉禹錫在用“虎落平陽被犬欺”講述自己到和州的遭遇,暗罵自己是一條仗勢欺人的惡狗。

策知縣氣得暴跳如雷,立即親自出馬,在和州城區最破敗的地方找一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把椅子的鬥室給劉禹錫居住。

劉禹錫酬淮南牛相公(虎落平陽遭犬欺)7

今安徽和縣劉禹錫陋室

這個房子小就小點,可策知縣居然命人在劉禹錫的門前幾步遠的地方放上一塊大石頭。那意思也擺明說:看你還能每天看到江水白帆、河水堤畔、楊柳堆煙嗎?看你撞到大石是否回頭?

劉禹錫這次也真的生氣了。他不寫諷刺小詩了,而是提筆揮灑着自己的才華和激情,一氣呵成創作了名垂千古的《陋室銘》。

劉禹錫酬淮南牛相公(虎落平陽遭犬欺)8

第二天,劉禹錫又任性一把,拿出微薄的俸銀找人把《陋室銘》刻在門前大石上,讓過往百姓都能知道策知縣的德行。

這次策知縣欺負劉禹錫的事情被鬧大了,不僅和州百姓都知道,連京都長安的官員也都在傳看劉禹錫的《陋室銘》。自此,策知縣再也不敢欺負劉禹錫了!

劉禹錫酬淮南牛相公(虎落平陽遭犬欺)9

劉禹錫《陋室銘》石刻

劉禹錫的《陋室銘》全文詩人僅有八十一個字,卻字字珠玑,句句經典,凡讀過之人,無不把其中的每一句都牢記于心。可以說:這是一篇經典的勵志演說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