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最近覺得尿尿好臭!尿尿的時候還覺得刺刺痛痛的。
聽完這樣的描述,大約就能猜出可能泌尿道感染。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泌尿道感染其實非常常見!
若用泌尿道來稱呼這個感染時,大家會覺得很生疏,但其實我們的泌尿系統包含了腎髒、輸尿管、膀胱、及尿道。腎髒是負責制造尿液的主角,做出尿液後尿液就先經過輸尿管,抵達膀胱後,膀胱就負責貯存尿液。當膀胱裡的尿液積存到一定程度時,我們會産生尿意(就是想尿尿啦),走到廁所解放時,膀胱平滑肌會收縮,迫使尿液離開膀胱、通過尿道,再排出體外。因此這幾個器官就構成了我們的泌尿系統。而泌尿道感染的意思是這幾個器官感染發炎,也就是說,你比較常聽到的膀胱炎、尿道炎都包含在泌尿道感染的範疇裡。
而說到泌尿道感染的時候,很多人會問:“尿尿不是本來就很髒嗎?為什麼還會感染呢?”其實泌尿道跟腸胃道不一樣!尿液原本是無菌的,并不髒,當直腸來的細菌跑到尿道後,隻要膀胱有定期排空,把細菌沖走,就會再度無菌。
而泌尿道感染大多屬于逆行性感染。這是什麼意思?我們剛剛說,尿液是從腎髒制作後,經過輸尿管、膀胱、尿道,而被排出體外,如果照着這個方向走,就教做順行。如果完全倒過來,從尿道、膀胱、輸尿管、再到腎髒,就叫做逆行。而多數的泌尿道感染的細菌來源,是從尿道口進入的,再逆流而上進入膀胱、輸尿管,最後抵達腎髒,因此就稱為逆行性感染。不過絕大多數的泌尿道感染的細菌并不會一路殺到腎髒這麼遠,而是多局限于尿道和膀胱,因此大家比較容易聽到尿道炎、膀胱炎這樣的感染。隻有患者免疫力差,病情較嚴重的時候,泌尿道感染的細菌才會侵襲到輸尿管與腎髒。造成腎髒感染後,細菌有機會侵入血液,引發菌血症,造成全身性感染。
通常泌尿道感染的症狀很典型,因此醫生常常在門診一聽患者的主訴就知道問題出在哪。像是尿道感染發炎時,患者會說排尿時感到燒灼、疼痛。當細菌進入膀胱進展為膀胱炎,有機會出現血尿,而患者會感到下腹悶痛,重重的不舒服。這時尿液裡已經孳生了大量細菌,因此顔色不像平常那樣清澈,而會變得混濁,甚至發出異味。另外,由于膀胱發炎受到刺激,患者會一直有想尿尿的感覺,變得很頻尿,但每次卻都隻尿出一點點,甚至可能出現尿失禁。随着細菌滋生,患者會開始出現畏寒、發燒等全身性症狀。若已經開始腰痛、背痛,就要很小心是否泌尿道感染的程度已經變嚴重,細菌已逆行進到腎髒。
我一直對一位小孩病人印象很深刻,六歲的她因為高燒不斷住進了兒科病房,身體檢查時,我們會敲敲患者的後腰處,一敲下去,原本笑咪咪的孩子就突然大叫“痛”,果然彩超就看到她的腎髒已有化膿,檢驗尿液,培養起來也是有細菌生長的,确診為嚴重的泌尿道感染,細菌已經逆行到腎髒大肆破壞了!幸好經過抗生素治療後,小妹妹的狀況就改善許多。住院期間她每天在病房散步時總是一臉開心,不少病童家長都會問:“小朋友,你為什麼住院?”她都會手扶點滴架,另一手放在後腰處,挺着身子說:“我這裡化膿”。
這故事其實是個很經典的案例,怎麼說呢?首先得到泌尿道感染的是個女性。女性同胞們一定都對尿道炎、膀胱炎不陌生,甚至可能很多女生都曾經曆過泌尿道感染。因為細菌進入泌尿系統的第一個關卡是尿道,而女生的尿道比男生短,因此陰道及肛門附近的細菌很容易侵入,所以患泌尿道感染的機會比男生高很多。
這個小妹妹還會憋尿、少喝水,因為她覺得幼兒園的廁所很惡心,不敢去上,在學校極少去上廁所,當然也不敢喝太多水。這是年紀較小的孩子泌尿道感染的常見原因,因害怕不同環境而拒絕上廁所,或因不想中斷玩樂而不願喝水不願上廁所,這些都是家長老師該特别注意并叮咛改變的部分。
停經後的婦女其女性激素濃度大為降低,也較容易出現泌尿道感染。有些人則是泌尿道天生構造異常,或患有泌尿道結石等阻塞性疾病,或有糖尿病,或是因卧床等長期放置導尿管,都會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機會。
懷疑自己有泌尿道感染時,務必多喝水,多排尿,因為擔心尿頻不敢喝水,其實這時候最需要的反而是多喝水,才能夠盡快将細菌排幹淨,避免病情惡化。當然,情況沒改善就要盡快就醫,大多數患者隻需要口服抗生素就能解決泌尿道感染。
倘若延誤了病情,就會像案例中的小妹妹患者一樣,細菌一路逆行而上,使腎髒受到波及。
記得,多喝水,不憋尿是預防泌尿道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容易泌尿道感染的女性朋友們也要注意,上完廁所在擦拭下身時,要記得從前面往後面擦,千萬不要從後面往前面擦,否則會将肛門附近的細菌帶到尿道口。還有,使用衛生棉或衛生護墊,要記得按時更換,才能減少細菌滋生并進入尿道的可能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