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自吸泵的操作原理圖解大全

自吸泵的操作原理圖解大全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17:28:44

一、自吸泵工作原理及性能特點

自吸泵屬自吸式離心泵,它具有結構緊湊、操作方便、運行平穩、維護容易、效率高、壽命長,并有較強的自吸能力等優點。管路不需安裝底閥,工作前隻需保證泵體内儲有定量引液即可。不同液體可采用不同材質自吸泵。

自吸泵的操作原理圖解大全(關于自吸泵的一切)1

二、幾種常用自吸泵的性能比較

自吸泵的自吸是指在吸入管内不需要充滿水(但泵體内必須有足夠的水)的情況下起動泵,有自動排除吸人管内氣體的功能,經短時間運轉後進入正常工作。自吸泵在初次起動前必須灌人足夠的水,以後起動時則由留在泵體内的水再次起動進入正常工作。

自吸泵根據結構及工作原理分為以下幾類:氣液混合式(内混式、外混式);水環式自吸泵;射流式(水射流、氣體射流)。

幾種自吸泵的性能比較如下:

  1. 内混式自吸泵的效率比較高、制造成本低、自吸時間長、自吸高度低于10米、使用壽命長。
  2. 外混式自吸泵的效率較低、制造成本中等、自吸時間較短、自吸高度低于10米、使用壽命長。
  3. 水環式自吸泵的泵效率高、制造成本高、自吸時間短、自吸高度低于10米、使用壽命較短。
  4. 射流式自吸泵的泵效率低、制造成本高、自吸時間短、自吸高度可以高于10米、使用壽命長。

自吸泵的操作原理圖解大全(關于自吸泵的一切)2

自吸泵的操作原理圖解大全(關于自吸泵的一切)3

三、自吸離心泵與離心泵的區别

自吸泵根據結構及工作原理分為以下幾類:氣液濕合式(内混式、外混式);水環式;射流式(水射流、氣體射流)。

自吸離心泵與離心泵的區别如下:

自吸泵的操作原理圖解大全(關于自吸泵的一切)4

1)起動前,自吸離心泵首次起動時要向泵體内注入一定量的起動循環水;而離心泵每次起動時剛需将進水管内及泵體内同時注滿水,或者用輔助裝置對進水管進行抽氣。

2)裝置上,自吸離心泵在進水管下端隻裝濾網而無底閥;而離心泵在進水管下端必須裝底閥或者在出口處配有抽氣裝置。

3)運行時,同樣性能參數的泵,一般自吸離心泵要比離心泵的效率低,汽蝕性能較差。

氣液混合式自吸離心泵工作時必須完成三個過程:将葉輪内的氣體往複帶出葉輪;有效地進行氣液分離;分離出來的水不斷地返回到葉輪中去重新工作。

根據水和氣體混合的部位不同,氣液混合式自吸離心泵分為内混式和外混式。其中氣液分離室中的水回流到葉輪進口處,氣體和水在葉輪進口處混合的稱内混式自吸離心泵。氣液分離室中的水回流到葉輪出口處,氣體和水在葉輪外緣處混合的稱外混式自吸離心泵。

四、自吸泵吸水管路的布置安裝規範

自吸泵吸水管路由于液位比泵低自吸泵在吸水過程中是先要把管道抽成負壓狀态下水才能被抽吸上來,所以在對以對自吸泵吸水管路的布置安裝中應該按照以下自吸泵安裝規範布置安裝:

(1)為了讓自吸泵吸水管道不出現漏氣的現象,吸水管道必須完全密封一點空氣都不能被吸入,自吸泵吸水管路通常采用的是鋼管,接頭采用焊接或者法蘭方式連接。

(2)吸水管道内水中含有溶解性氣體時,會因管道中壓力減小而逸出,如果在吸水管路某處出現積氣,就會形成氣囊,而影響管道的過水能力。嚴重時會破壞真宅吸水。為了使水泵能及時排走吸水管路中的氣體.吸水管應有沿水流方同連續上升的坡度.且i≥0.005.使管内氣體從水泵入口處的泵殼頂端排出。

(3)自吸泵吸水管的安裝與敷設應避免在管道内形成氣囊.下中介紹了吸水管幾種正确與不正确的安裝方法。

自吸泵的操作原理圖解大全(關于自吸泵的一切)5

(4)吸水管安裝在吸水井内,吸水井有效容積應不小于最大一台泵5分鐘的抽水量。為了防止在吸水管進口處産生旋流吸人空氣.所以要求進口要有一定的淹沒深度、懸高和一定的間距。吸水管進口在吸水井中的位置要求如圖6-14所示。具體尺寸要求為:

自吸泵的操作原理圖解大全(關于自吸泵的一切)6

1)自吸泵吸水管進口淹沒水深h≥0.5~1m,否則應設水平隔闆。水平隔闆邊長為2D或3d,如圖6—15所示。

2)自吸泵吸水管進口應設喇叭口,以使吸水管進口水流平穩,減少損失。喇叭口大頭直徑D—1.3~1.5d,(d為吸水管直徑);喇叭口高度為(3.5~7)(D--d)。

3)喇叭口下緣距井底間距h1(懸高)應大于0.8D。

4)喇叭口外緣與外壁距離Ll要不小于(0.75~1)D。

5)喇叭口之間的距離L2不小于(1.5---2)D。

(5)每台自吸泵應設單獨的吸水管。并應盡量減少吸水管長度和管件,以減少吸水管水頭損失。當自吸泵數量在3台或者3台以上一起運行使用時,可以采用多台水泵從共用吸水總管吸水,但數量不少于兩條,一條發生故障時.其餘吸水管仍能通過設計水量。如圖6—16所示,在吸水總管上應設置閘閥,以利切換和檢修。設置共用吸水管時,應使吸水總管處于正壓狀态。

(6)當吸水池水位高于水泵軸線時,吸水管路上應設閘閥,以利于水泵檢修。

(7)當水中有大量雜質時,喇叭口下面應設置濾網。當水泵為人工灌水或利用壓力管道中的水灌泵啟動時。吸水管上應設底閥。底閥是一種止回閥,設有過濾網,阻力較大。底閥有水下式和水上式兩種。水下式底閥裝于吸水管的末端,因易于損壞,需經常檢修,給使用帶來不便。目前多采用水上式底閥,如圖6—17所示。它具有使用效果好,安裝檢修方便等特點。使用水上式底閥時,應使吸水管水平段有足夠的長度,以保證水泵充水啟動時,管道中能産生足夠的真空值。

自吸泵的操作原理圖解大全(關于自吸泵的一切)7

自吸泵的操作原理圖解大全(關于自吸泵的一切)8

(8)自吸泵吸水管設計流速一般為:吸水管直徑小于250mm時,流速為1.0~1.2m/s;吸水管直徑在250~1000mm時,流速為1.2~1.6m/s;吸水管直徑大于1000mm時·流速為1.5~2.0m/s。

五、自吸泵的安裝使用注意事項及安裝示意圖

自吸泵的安裝注意事項

1、安裝自吸泵前應該按照自吸泵的基礎尺寸做好合适的混凝土基礎,并且在做混凝土基礎過程中還要把地腳螺栓預埋好。做混凝土基礎是指的大的自吸泵産品,小型自吸泵是用不着做混凝土基礎的。

2、在安裝自吸泵前應該仔細檢查自吸泵各個螺栓有沒有松動,泵體裡面有沒有異物掉進去,以免自吸泵運行時損壞葉輪。

3、将自吸泵放到混凝土基礎上,在底闆和基礎之間放上隔震墊,并且可以通過調整隔震墊的高低找正泵的水平,調好後擰緊螺栓。

4、自吸泵的吸水管道和出水管道不能依靠水泵來支撐,而是需要單獨的支架來支撐進出口管道,并且進出口管道的口徑應該與自吸泵的口徑相吻合,特别是進口管道不能變大,變大之後會影響自吸泵的自吸高度,自吸泵進口管道如果安裝時縮小後,出口管道也必須縮小才行,我們建議是按出廠标準口徑配置對應管道最佳。

5、在遇到自吸泵出廠進出口有防塵蓋時,應取下防塵蓋在與管道連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的是吸出水最快的自吸泵産品時,出口管道必須垂直向上1米之後才能拐彎,不然在自吸過程中泵體裡面的引水很容易被排淨。

6、為了維修方便和使用安全,在自吸泵進出口管道上應各安裝一個調節閥,并且還需要在出口閥門與泵之間安裝一個壓力表,以保證自吸泵在額定流量和揚程範圍内使用,從而達到自吸泵能正常運行延長自吸泵的使用壽命。

7、自吸泵安裝好啟動前應該撥動泵軸同時往泵腔裡面灌液體,使液體充滿泵腔達到排氣的目的,檢查泵有沒有洩露現象,葉輪應沒有摩擦聲或者卡死現象,如有摩擦聲或卡死現象應該将泵拆開并檢查具體原因予以解決。

自吸泵安裝示意圖

自吸泵的操作原理圖解大全(關于自吸泵的一切)9

自吸泵使用注意事項

1、自吸泵使用前必須保證泵腔裡面注滿了液體,嚴禁泵腔無液空轉。除非使用的是可以空轉的自吸泵可以無液空轉。

2、自吸泵使用前應該先打開進出口閥門,接好電源之後,應該點動啟動按鈕查看電機是否反轉,确認電機轉向與所标志方向一緻。

3、自吸泵使用時出口閥門禁止完全關閉,如果必須停止液體的輸送,請關閉入口閥門,但是持續時間不能超過2分鐘,如果超過請停機,以免自吸泵損壞。

4、自吸泵停止使用後可以完全關閉進出口閥門,如果輸送的介質會凝固,停止使用前應該先關閉進口閥門使自吸泵運行1-2分鐘達到排空泵腔内液體的目的。

六、自吸泵吸不上來水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1、由于自吸泵的吸水管道密封不嚴所緻自吸泵一直處于抽空氣的狀态所以自吸泵吸不上來水。

解決辦法:就是檢查自吸泵的進口管道密封修複漏氣點例如焊接處、管道接頭處等懷疑可能漏氣的地方都要仔細檢查例如可以采用運行5分鐘左右後停機貼近管道聽有沒有吸氣的聲音。

2、使用一段時間的自吸泵由于遭遇腐蝕或者磨損、機械密封出現漏水的現象都會是自吸泵吸不上來水的原因。

解決辦法:更換新的損壞件就能解決問題。

3、由于輸送的液體裡面雜物較多導緻管道或者底閥甚至泵體裡面出現堵塞現象,也會是自吸泵吸不上來水的原因,

解決辦法:找到具體堵塞點清理掉雜物即可解決問題。

4、由于進口管道安裝不合理例如彎頭數量太多彎頭數量盡量控制在1-2個2個彎頭時盡量采用45度的彎頭較好、管道口徑未按照泵口徑匹配擅自變大也會導緻自吸泵吸不上來水。

5、自吸泵第一次把水吸上來之後第二次使用必須要灌水才能吸上來說明有空氣進入到泵體裡面所緻,比如自吸泵出口管道沒有裝截止閥由于出口聯通大氣停機之後會出現水倒流空氣會被吸入到泵體裡面去由于有空氣進入所以下次啟動時還需要灌水排氣才能把水吸上來。

這種自吸泵吸不上來水的解決辦法是在出口裝一個截止閥及球閥停機前把出口閥門關閉再停機即可解決問題。

5、自吸泵在實際安裝使用中吸水高度超出了自吸泵的允許吸上高度,

建議更換自吸高度更高的自吸泵産品,或者使用潛水泵産品更合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