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早點來正規醫院看病,也不會出現今天這樣的結果,是土秘方害了我。”年逾七旬的盛奶奶懊悔地說。
一年前,盛奶奶腰部小恙,聽從農村“土醫生”的建議,自行服下了不少的土三七。可服藥一周後,她居然出現了腹部膨大、雙下肢浮腫、食欲下降等症狀。于是,她在輾轉多家醫院後,以“肝硬化”住進了醫院,被診斷為肝窦阻塞綜合征,而引起此類疾病的正是土三七。
肝窦阻塞綜合征又稱肝小靜脈閉塞病,是由各種原因導緻的肝血窦、肝小靜脈和小葉間靜脈内皮細胞水腫、壞死、脫落進而形成微血栓,引起肝内瘀血、肝功能損傷和門靜脈高壓的一種肝髒血管性疾病。國内多次報道這種疾病多以服用含吡咯生物堿的植物居多,其中以土三七(或稱菊三七)最多。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收治過十餘例因誤服土三七而造成的肝損傷的病例。
土三七屬景天科,味甘、微苦、有酸味,常作為三七的混淆品及僞品,而功效與三七完全不同,超量服用能導緻肝損傷。而真正的三七屬五加科植物,入口苦、回甜,無辛辣、酸麻等味道,現代臨床多用于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腦卒中後遺症等。三七的不良反應表現為少數患者出現胃腸道不适及出血傾向,如劑量較大,一次口服三七粉10克以上,會引起房室傳導阻滞,所以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文/安徽省黃山市人民醫院
消化内科 汪健
整理/鄧國強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