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的種類
按播種季節的不同可分為:
1、冬小麥:
指當年秋季播種,翌年夏季收獲的小麥。一般按産區将其分為北方冬小麥和南方冬小麥兩大類。北方冬小麥白麥較多,多系半硬質,皮薄,含雜少,面筋質含量高,品質較好,因而出粉率較高,粉色好,其主要産區是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以及蘇北、皖北等地,占我國小麥總産量的65%以上;南方冬小麥一般為紅麥,質軟,皮厚,面筋質的質量和數量都比北方冬小麥差,含雜也較多,特别是含荞子(草籽)多,因此,出粉率比北方冬小麥低,約占全國小麥産量的20%-25%。
2、春小麥
指當年春季播種,秋季收獲的小麥,主要産于黑龍江、内蒙古、甘肅、新疆等氣候嚴寒的省區,産量占全國小麥總産量的15%左右。此類小麥含有機雜質較多,一般為紅麥,皮較厚,籽粒大,多系硬質,面筋質含量高,但品質不如北方冬小麥。
根據冬小麥、春小麥的 皮色和粒質 的不同小麥又可分為以下6種:
白色硬質小麥:種皮為白色、乳白色或黃白色的麥粒達70%以上,硬質率達50%以上。
白色軟質小麥:種皮為白色、乳白色或黃白色的麥粒達79%以上,軟質率達50%以上。
紅色硬質小麥:種皮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達70%以上,硬質率達50%以上。
紅色軟質小麥:種皮為深紅色或紅褐色的麥粒達70%以上,軟質率達50%以上。
混合硬質小麥:種皮為紅、白色小麥互混,硬質率達50%以上。
混合軟質小麥:種皮為紅、白色小麥互混,軟質率達50%以上。
小麥的分布
1.東北春麥區
包括黑龍江、吉林兩省全部,遼甯除南部沿海地區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東北部。全區麥田面積及總産分别占全國的8%和6.5%(各區小麥生産現狀的描述,均取1980-1983 年統計數字的平均值),為春麥主要産區,其中黑龍江省為該區主産區。
2.北部春麥區
全區地處大興安嶺以西,長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鄰蒙古人民共和國。并包括河北、陝西兩省長城以北地區及山西北部。小麥面積及總産分别占全國的2.7%和1.2%,為全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20%左右。小麥畝産在全國各麥區最低,但不平衡。内蒙古巴、伊盟畝産150公斤左右,而河北張家口及陝西榆林地區則不到50公斤。
3.西北春麥區
全區以甘肅及甯夏為主。并包括内蒙古西部及青海東部。小麥面積和總産分别占全國的4.1%和4.4%,單産僅次于長江中下遊及黃淮冬麥區,而居春麥區之首。一般畝産100公斤左右,甘肅河西走廊灌區和甯夏、銀川及中甯灌區,平均畝産可達250-300公斤左右。
4.新疆冬春麥區
小麥種植面積及總産分别為全國的4.5%和3.8%左右。北疆以春麥為主,南疆以冬麥為主。
5.青藏春麥冬麥區
包括西藏和青海大部,甘肅西南部、四川西部及雲南西北部。全區以林牧為主,小麥種植面積及總産均占全國的0.5%,其中以春麥為主。70年代中期起,藏南開始發展冬麥。藏南河谷地帶及昌都等地區,地勢低平,土壤肥沃,灌溉發達,是全區小麥主産區。
6.北部冬麥區
包括河北長城以南的平原地區,山西中部及東南部,陝西北部,遼甯及甯夏南部,甘肅隴東和京、津兩市。麥田及總産分别占全國的8%以上及5.7%。小麥占全區糧食作物總面積的30%左右。
7.黃淮冬麥區
包括山東全省,河南除信陽地區以外全部,河北中南部、江蘇和安徽兩省的淮河以北地區,陝西關中平原,山西西南以及甘肅天水地區。小麥面積及總産分别占全國的45%及51以上,為我國最主要麥區。通常麥田面積為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45%以上。
8.長江中下遊冬麥區
全區北抵淮河,西至鄂西、湘西丘陵山地區,東至海濱,南至南嶺,包括上海、浙江、江西3省全部,江蘇、安徽、湖北、湖南4省的部分,以及河南省信陽地區。麥田面積及總産分别占全國的12%及14%以上,畝産在全國最高,江蘇中部畝産達250餘公斤。但畝産極不平衡,江西以及湖南南部畝産僅50餘公斤,為我國小麥最不适宜種植區。
9.西南冬麥區 包
括貴州全省,四川、雲南大部,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以及湖北、湖南兩省西部。麥田面積和總産均為全國的12 %左右,其中以四川盆地面積最大,畝産和總産最高。
10.華南冬麥區
包括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台灣5省(區)及雲南南部。麥田面積和總産隻及全國的1.6%和0.8%(不包括台灣省),小麥不是本區主要作物,曆年面積極不穩定,且近年銳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