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海的南京,正在緻力于“藍色突圍”,面向海洋要發展空間。記者昨日從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了解到,我市正在編制《南京市“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以更強的省會擔當,打造全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全國陸海統籌發展試點城市,成為江蘇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中的重要一環。
現狀:南京海洋經濟産值全省第六南京不靠海,為什麼要發展海洋經濟?面對記者的提問,市規劃資源局海洋經濟處處長聶晶笑着說:“不光是外界會問這個問題,就連我們單位一些同事也存在相同的疑惑。其實,南京與海洋有上千年的淵源。”
他介紹,據考證,長江入海口古代在鎮江一帶,東吳時京城甚至發生過海水沿長江倒灌事件。六朝時期,南京作為都城,與東南亞、朝鮮半島、日本都有來往,形成新的海上絲綢之路。尤其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拉開了世界大航海時代序幕。這些都促進了海洋貿易的發展。2018年,南京至長江出海口12.5米深水航道全線貫通,5萬噸級海輪可直達南京,10萬噸級海輪也可減載抵達,标志着南京港已由“河港”變為“海港”。
根據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發布的2021年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南京等沿江7座城市的海洋經濟總産值3640.9億元,其中南京海洋經濟總産值701.4億元,在全省排第6位。其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等對南京的海洋經濟起到了重要支撐。
但是與南京經濟在全省的位置相比,南京的海洋經濟總量排名并不匹配,海洋經濟還不夠強。以港口吞吐量為例,在近期交通運輸部公布的2021年全國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數據中,蘇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全國第8位,南京港排名第19位。蘇州港貨物吞吐量超過5億噸,是全國第一内河大港。南京港不到3億噸,在全省排在第6。
黨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江蘇省也發出了“向海發展”的号召。2020年6月,南京在市規劃資源局增挂“海洋經濟處”,牽頭推進全市海洋經濟促進工作,開始大踏步擁抱“藍色經濟”。
優勢:南京發展海洋經濟大有可為海洋經濟處設立後的首要工作是摸清家底。2020年,經過對全市涉海單位進行初步摸底,基本掌握了我市涉及的17個海洋産業門類企業情況。其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三大重點産業企業數量占近70%。
今年,市規劃資源局組織江北新區和各行政區再次開展海洋經濟活動單位名錄核實更新,逐一走訪1300餘家重點海洋經濟活動單位,建立全面完整的海洋經濟活動單位名錄庫,基本摸清我市海洋經濟家底,以提高海洋經濟運行監測水平,更好服務海洋經濟發展。
在聶晶看來,南京發展海洋經濟有很強的優勢。南京是長江進入江蘇的首站,位于沿江、沿海“T”型經濟發展戰略帶的結合部,是東西長江航道與南北大動脈京滬鐵路的交彙點。南京港也是沿海25個主樞紐港之一和對外開放的一類口岸。同時,南京又是國内為數不多的公路、鐵路、水運等綜合交通集于一體的樞紐型城市,大宗貨物在南京轉運,可發揮水路交彙點的運輸優勢。
南京雖然不靠海,但江蘇省的海洋管理公共機構,有一半以上在南京;全省涉海高等教育院校,三分之二在南京。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産總值比重為41.49%。
除了滾裝船在手訂單世界第一的招商局金陵船舶公司、15萬噸以下機動散貨船全國出口前列的蘇美達船舶公司等頭部企業,近年來,一些細分領域中小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南京華研動密封科技公司專攻水下機電“卡脖子”技術,南京高精船用設備公司被工信部評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未來:“十四五”規劃謀劃海洋之路南京發展海洋經濟雖然有很多優勢,但目前還存在經濟貢獻率較低、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總體較小、産學研用關聯度不高、海洋科技創新缺乏“塔尖”和重器等短闆。與沿海城市相比,海洋經濟管理工作經驗不足,人力資源稀缺,知識儲備短缺。
圍繞這些問題,尋找發展立足點和突破點,我市正謀劃編制《南京市“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在規劃中,我市将海洋經濟定位為“一個平台、兩個城市”,即打造服務全省、輻射内陸的海洋經濟服務平台;打造創新引領、産學研用的海洋科技策源城市;打造向海發展、陸海統籌的海洋經濟示範城市。到2025年,南京海洋經濟總産值達到千億規模,到2035年,海洋經濟實力居全省沿江設區市第一方陣,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居長三角城市前列。
具體構想包括建立全市海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市各組成部門各負其責、齊心協力推進“向海發展”;研究出台海洋經濟發展政策;建立海洋經濟政策制度體系、教育培訓體系等。
在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優化海洋經濟空間布局。沿長江岸線,結合擁江發展布局,打造沿江海洋經濟綜合發展帶。在半徑10公裡繞城公路内的江南中心城區,建設海洋經濟引領圈,在半徑10—20公裡圈層的江北新主城、江南仙林、麒麟、江甯片區,拓展海洋經濟培育圈。
市規劃資源局主要負責人表示,南京作為東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長三角特大城市,正處在全面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全面開啟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階段。發展海洋經濟有利于南京發揮區位樞紐優勢,提升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在全國區域經濟布局中,有利于南京打造更高能級的區域增長極。這是南京面向新發展階段的選擇,也是省會城市的使命擔當。(何鋼)
來源:南京日報
審核:陶樂
審稿:朱佳
發布:潘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