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貓小姐
時隔15年,《無極》又一起掀起一陣輿論熱潮。
事情緣于上周《演員請就位》播出的一段《無極》片段,引出李誠儒和陳凱歌的口舌之争。
李誠儒聲稱當年被外界不好的評論影響而沒去看這部片子,而且反複強調陳凱歌拍的片子,除了《霸王别姬》以外,其他的他都不看。話裡話外都在損陳凱歌這輩子隻有一部《霸王别姬》可看。
這話顯然冒犯到陳凱歌,當下他便文绉绉地闡述了一段舊文化論,明着諷刺李誠儒迂腐、是不願接受新事物的活在舊時代的人。他并沒有怒發沖冠、惡言相向;隻是整個過程暗波洶湧、空氣冷得讓人瑟瑟發抖。看到這裡明眼人都知道陳凱歌是真的生氣了。
他說李誠儒“這個梨園世家的子弟,封閉世界裡出來的,相對比較保守”,“他是生活和沉浸在過去時代的,感受到過去時代夕陽的一位老藝人”。最後良心建議一番,希望他能多出來接觸新的事物。
陳凱歌的話确實有點狠,但無疑他是了解李誠儒的,因為李誠儒身上确有着對舊文化的推崇以及對新事物的不屑。一句“如今的電影形式大于内容”便能看出他對商業電影的抵觸心理。
其實陳凱歌也和李誠儒一樣,曾經曆過舊社會和新世界的更叠,其中對他的影響最大的便是電影環境的改變,從以前的文藝時代變成高投資大制作的商業時代。
這個時間點是在千禧年,那年國際影壇上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李安憑借《卧虎藏龍》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成為首個拿到奧斯卡的華人導演。這部電影不僅獲得好口碑,同時也收獲了2.05億美元的票房成績。
要知道2000年以前,國内電影票房也不過在幾千萬左右。那時以張藝謀陳凱歌為首的第五代導演全在心無旁骛地拍文藝片,對商業電影根本不了解。可慢慢的電影市場開始變了,香港影人進軍内地市場也把商業電影模式一并帶進來。一股商業風潮席卷而來,打得這班導演猝不及防。
這時候順不順應潮流便成了擺在第五代導演面前的一個選擇。
張藝謀是最先吃螃蟹的人,他集齊了梁朝偉、張曼玉、李連傑拍出一部動作唯美的大制作《英雄》,之後又把章子怡、金城武、劉德華放在一起拍了一部武打片《十面埋伏》。老謀子的心思不難猜,他想借助這兩部片子再複刻一個“李安的高光時刻”。
作為商業片的首試,這兩部片子在票房上分别取得2.48億和1.56億的好成績,然而口碑上老謀子卻遭到國内觀衆的強烈指責。他們無法接受拍出了《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挂》《活着》的張藝謀自降身價,去拍一個故事簡單靠着唯美畫面充時長的空洞電影。張藝謀被拉下神壇就是從《英雄》開始。
同樣做出改變的就是“中國電影的另一座大山”陳凱歌,他的首次嘗試便是這次引起他和李誠儒之争的《無極》。他的起步比張藝謀晚,2005年他帶着籌備了3年的大作《無極》與觀衆見面。
然而他也遭遇了和張藝謀同樣的境況,《無極》上映後口碑遇冷。
隻是這次的輿論發酵得特别快,差評聲音甚至蓋過了當年的張藝謀,李誠儒在節目裡說的“受評論影響”指的就是這件事。曾經有人說過陳凱歌之所以拍出失敗的《無極》,是因為一方面想要做商業電影,一方面又想保留藝術的成分,最終使得他做出來的電影不管從商業還是文藝都不達标。
不管如何,陳凱歌這一步算是踏出去了,隻是順應時代的首試便遭遇了滑鐵盧。新世界并不像他想得那麼簡單,遊戲規則不再掌握在他的手中,撲面而來的嘲弄聲令他十分不适。
與此同時互聯網正在改變年輕人的娛樂方式,一個名叫胡戈的網友做了一個惡搞《無極》的視頻,取名為《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視頻截取了電影《無極》的部分片段和法治在線節目做了整合拼接,再配上自己寫的講解詞,一個全新法制版的犯罪故事就此誕生,十分搞笑以及無厘頭。
故事概況大概是這樣的:
在一個著名的圓環套圓環娛樂城,模特張傾城與王經理發生了關于工資問題的口角,最後大打出手,這時,一個神秘人物從天而降,殺死了王經理,離開了。
整個視頻就是在追查這起因讨薪而引起的殺人事件,最後發現原來一切的紛争都是由一個饅頭引起的。
胡戈從事錄音和音效編輯的工作,對于配音這件事顯然遊刃有餘。畫面上一直循環播放着“一個小小的饅頭引發出一場驚天血案,本該是天真無邪的兒童卻因為一件小事造成了人性扭曲……,敬請收看《法制在線》2005年終特别版——《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搞笑程度十級以上。
這個視頻在網上的傳播度甚至超過了電影《無極》本身,陳凱歌氣到要以侵犯著作權為由把胡戈告上法庭。
若是放到現在,這種惡搞視頻見怪不怪,反而成了一種調劑的樂趣。前段時間網上還流行起了惡搞版《演員請就位》,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可在15年前,互聯網剛剛普及,惡搞還未興起,突然一個以調侃為主的視頻出現并且大面積傳播,對于把作品當成孩子的陳凱歌來說根本無法接受,甚至覺得是一種侮辱。
有記者采訪他這件事,他氣到說“人不能無恥成這樣”。他的前妻洪晃還專門寫了一篇博客諷他,“宰相肚裡能撐船,連個饅頭都裝不下,不就明顯變成小肚雞腸了嘛。”而他也因為這件事被人笑言氣度小。
總之第一次擁抱新世界,陳凱歌是徹底栽了一次大跟頭,摔得灰頭土臉的。但他後來也承認,這部電影給他打開了一個新的認知世界,他開始學着接受新的遊戲規則,新的潮流風向。
陳凱歌和李誠儒從小都是接受嚴肅文學的教育,不容易颠覆了自己的認知去接受一個新的文化。
陳凱歌出生藝術世家,父親是著名導演陳懷皚,母親是做電影劇本和編輯的。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裡,陳凱歌從小接受的便是精英式教育。小學的時候,他因文采出衆而在學校備受矚目,13歲考進著名的北京四中,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以後便進入中國電影圈,1987年選擇去美國深造3年。
這樣的教育背景決定了他的文學素養,也決定了他對于早期的通俗文化的不能适應。這點張藝謀比他強,《無極》一系列事情出來後張藝謀曾經做過表态,對于民間娛樂性質的惡搞,其實不需要太較真。
李誠儒也是如此,因為從酷愛表演藝術而拜了著名表演藝術家董行佶為師,在家苦學十年表演。得益于他的恩師董行佶,從小輔佐他學習散文、詩歌、古文、小說,長年累月的學習讓他有了十分堅固的文學基底。同時他還是資深京劇迷,平日裡最大的愛好是唱京劇。
受傳統文化熏陶的李誠儒自然對近些年新起的通俗文化風向頗有抵抗,從《演員請就位》的第一季中不難看出來。節目中他除了展現了一貫的毒舌以外,還從字裡行間裡透露出某種“傲”,那是一種老一輩的藝術人對新潮流的輕視。
他在《演員請就位》上批評陳凱歌的後作,說除了《霸王别姬》其他的一概不看,那句“後來的電影形式大于内容”,其實也是對商業電影的抨擊。李誠儒看不上現在傳播廣但缺少人文藝術的電影,在他那一輩文藝人的認知上,電影就是要體現藝術的底蘊。
不知道陳凱歌對李誠儒說的那番話,有沒有人曾經也這麼對他說過。但很明顯他聽懂了李誠儒的話裡有話,才用最痛的針做回擊,說他古闆守舊,不願順應潮流。而這針确實也紮到了李誠儒的痛處,他當下臉色黑了起來。
幾天後李誠儒專門上傳了兩張打碟的照片,一身嘻哈風,頭戴運動帽,似乎是對陳凱歌的反擊。隐約可以看出,他是十分介意陳凱歌的話。
陳凱歌也是被紮了千萬針才走到今天,最後他說的“我接受對我電影的一切評論”,也是被社會教化下所收獲的一點體悟。
隻是知道是一回事,接受又是一回事。從這次的李陳之争可以看出,15年過去了,這個讓陳凱歌備受毒打的孩子仍舊是他不能觸碰的痛。
-END-
本文為原創内容。作者:貓小姐;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