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作協啟動了“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和“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這兩項計劃的發布在文學界和出版界激起強烈反響,産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為此,《出版人》雜志策劃推出“文學出版攀登新高峰”封面報道,采訪了加入“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聯席會的10家出版機構,傾聽他們圍繞此計劃對文學出版發展之路的心聲。經《出版人》雜志授權,中國作家網陸續推送系列文章。
——編者按
作為中國作協“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的共同發起人,韓敬群代表十月文藝出版社參加了7月底在湖南益陽舉行的這一計劃的啟動儀式。“文學天團”降臨益陽的盛大場面一度讓他仿佛回到了“文學成為社會生活的中心,作家成為萬衆矚目的焦點”的80年代。可回到現實,韓敬群知道,我們很難再迎來那樣的“黃金時代”了。
50後、60後作家至今仍然是長篇小說創作的中堅力量,五年前,韓敬群曾經預言的“70後作家将成為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主力”并沒有成為現實,市場上也少見能真正出頭的文學新人和新作。至于今天我們所處的究竟是不是一個文學的好時代,韓敬群認為任何一個對于時代的定義,都得拉開一段距離去看。在熱鬧和繁華過後,最終能給後人留下什麼?“這才是要緊的。”
《傻子烏尼戈消失了》
過去五年間,作為出版人,韓敬群推出了70後作家徐則臣的代表作《北上》,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還出版了馬來西亞作家黎紫書的作品《流俗地》,叫好又叫座,文學新人方面,去年出版的渡瀾的作品《傻子烏尼戈消失了》,也讓業界十分驚豔。今年,十月文藝出版社又将迎來兩位70後作家的作品——喬葉的《寶水》和張楚的《雲落圖》,這兩部作品重燃了韓敬群對70後作家的創作信心。
早已不再署責編名的韓敬群,在這兩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始終保持着與作家深入交流的習慣,這種幫助作家提升文稿、與作家“同行共進,共同成長”的傳統,也正是由于他的親身示範與實踐,在十月文藝出版社内部被有序地傳承下來。一方面,對于文本的認真和堅守,将一批重要作家、作品吸引至十月文藝出版社,另一方面,以往不太擅長推廣的韓敬群,也在鼓勵他的團隊嘗試各種可能将好作品推向市場的營銷手段。于後一點上,韓敬群的想法近乎“淳樸”,對于文本質量不夠理想的作品,他不想去“滿世界嚷嚷”,“那樣不就等于放大作品的不足了?”
在剛剛結束的“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啟動儀式上,向來不吝于說實話的韓敬群直陳他眼中當代中國長篇小說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活動結束後,《出版人》記者第一時間和韓敬群坐下來聊了聊,他以一貫坦誠的态度表達了自己對這次計劃、入選作品、當下文學出版的痛點及如何讓文學走近更多讀者等問題的看法。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
《出版人》: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作為共同發起人之一,您對“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有着怎樣的感受?
韓敬群 :我們每年都會碰到一些“計劃”,像作協就有重點作品扶持計劃、電影版權方面的計劃等,所以一開始,光看那個題目,“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因為提出“從高原到高峰”,我們會知道這是呼喚這個時代能夠出現一些精品力作的計劃;“新山鄉巨變”則是針對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要推出一些作品,大概有這麼一些概念上的認知。但到益陽去參加活動以後,我還是蠻震撼的,這确實是一個大手筆、大格局的活動。媒體不是都在說“文學天團降臨益陽”嗎?整個活動的效果非常好,讓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文學成為社會生活的中心,作家成為萬衆矚目的焦點”的時代。
我們馬上就要舉辦“十月文學月”的活動了,我心裡的一個參照系就是中國作協這次的活動。什麼時候我們的“十月文學月”能夠辦出這樣的效果,那才是真正的觸達了它的受衆,還能夠極度地放大影響力。
《出版人》:《寶水》和《雲落圖》均入選了“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的首批項目支持名單,十月文藝出版社為什麼會選擇這兩部作品?
韓敬群 :這兩部作品的作者都是70後非常優秀的作家。《寶水》是作家喬葉曆時7年構思創作的,中間十易其稿。其實從她開始構思的階段,我就介入了,初稿的一部分,包括大綱,喬葉都給我看過,中間也有一些交流。作為總編輯,我保證這兩部作品自己都會非常仔細地讀兩遍。目前,《寶水》我已經認認真真看完一遍,現在第二遍也快看完了,我認為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
關于中國當下的鄉土小說,或者說關于新時代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這方面的主題,我個人判斷《寶水》是到目前為止寫得最優秀的作品。喬葉沒有從一些大而無當的觀念出發,而是深入到生活的底部,去觀察鄉村社會的人和事兒,包括鄉村建設過程裡面的每一個細節,寫得非常的紮實、飽滿。
我認為它是70後作家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突圍的作品。為什麼這麼說?這牽涉到我對中國70後長篇小說創作的一個認識。
5年之前,我曾經預言70後作者将會成為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主力,但是5年後,長篇小說的主戰場似乎仍然是50後、60後在那裡撐着。70後作家并沒有突圍出來,甚至有一些作家,我認為他們的長篇小說創作出現了一個滑坡,就是說原來還不錯,但後來寫着寫着質量下降了,這種情況還不是少數。
還有一部張楚的《雲落圖》,寫得有點像縣城的《清明上河圖》那樣的感覺。張楚是70後非常有才華的一個作家,而且為人非常誠懇,大家都很關注他,他的中短篇小說實力非常強,《雲落圖》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他也是寫了好幾年,初稿已經完成了,我覺得寫得非常紮實,文學性也很強。
他的創作心态特别好。他這個作品是已經完成的,而且他的影響力也在那,作為他的第一部長篇,其實修改修改後,可以去評明年的茅獎,但他沒有這樣的想法,他說我最重要的還是要把作品寫好,評獎不是我的目的。這樣的作家是讓人尊重、值得期待的。
《出版人》:在活動當天的聯席會上,您說了5點整個文學出版需要改進的地方,包括對長篇小說的持續投入與關注、加強評論工作、培養文學編輯、注重對文學期刊的扶持,以及對年輕作者隊伍的培養。除此之外,您認為當下的文學出版領域還有哪些痛點?
韓敬群 :剛才我談到了像《寶水》這樣的作品,其實對作家喬葉本人來說,寫作這部作品是脫了一層皮的事兒,醞釀7年,然後10易其稿,不斷去深入生活,是下了真功夫的。
那麼光憑态度和投入就能保證寫出好作品嗎?不一定。像咱們當學生時,天天焚膏繼晷、夜以繼日地去學習,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績嗎?不一定吧,但這是一個基礎。下筆千言,倚馬可待,李白那樣的是天才是少數。寫作長篇小說是一個力氣活,作家真的需要下大力氣、下大功夫去深入研究這個時代、研究我們的人民,去到生活的深處,才有可能寫出好作品。
所以說痛點在哪?現在我們很多的作家已經做不到這樣了,很多人都是浮皮潦草、走馬觀花似的到一個地方走一走,願意去下功夫下死力氣的少了。像湖南人說的叫紮硬寨、打硬仗、霸得蠻、耐得煩的精神用在創作上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基礎性的東西。
最近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他要寫一個題材,題材很好,構思也很好,作為出版人,我想的是怎麼樣讓他真正的再深入一步,深入到這個題材的内部去。所以我們在跟宣傳部的領導溝通,包括跟文聯的領導溝通,比如說他要寫一個地方,就創造條件讓他到這個地方去住一段時間,這樣他才能夠真正了解這裡生活的真實狀況,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當然還有痛點,我會上也講到了,實際上好的原創文學資源是特别稀缺的,各文藝社之間的争奪非常激烈,這種激烈造成了一種價格和價值的偏離。一個作品的價值是指它的思想性、藝術性這些方面,或者說它總體上的文學價值。價格是指它能夠在市場上出手的那個價,實際上這個價往往是一個虛高的價,它跟真正的銷售不是一回事兒。有的作家可能他的作品在市場上銷售不過五六千冊,但出版社簽約經常要簽到五六萬冊,你想想這之間的差距。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版社之間仍然還在競争,我覺得這可以說是無序的,也是非理性的一種競争。
大家都忘記了一個基本的道理,文學說到底,還是要看文本。你一定要認真地研究文本,而不是一味專注于這種攻城掠地的事。
最後一個痛點是針對青年編輯來說的,就是編輯力的缺乏。在文學作品的整個生産過程裡面,編輯應該發揮特别重要的作用,你怎麼樣去判斷一個書稿的價值,怎麼去判斷目前作家的寫作狀态,他是在高點還是在低點?怎麼幫助作家去豐富一個作品的主題,怎麼去幫助他彌補一些明顯的漏洞,完善他的文本,這個專業含量是很大的。
先不說編輯有沒有這個意識,還得看你有沒有這個能力,有沒有這個意願,當然最重要的可能還是能力,我覺得編輯力的欠缺其實就是意識的欠缺和能力的欠缺。
編輯不是一個二傳手,稿子到你這兒,從你這過一下,然後就給到印廠,不是這樣的。稿子在你這裡要實現文學價值的增值,然後你要讓作家也意識到在跟你的合作裡面,他能夠得到成長。這就是我一直提倡的,在十月文藝,我們跟作家是同行共進、共同成長的關系。
《出版人》:對于編輯力的提升,十月文藝出版社會有一套培訓的體系嗎?
韓敬群 :這個東西你很難通過講課來培訓,它應該有一個傳承有序的傳統。比如說你是新編輯,第一本書我就會帶着你一起編,在這個過程裡面,一個編輯應該做什麼,新編輯可能很快就會明白了。
别看我是總編輯,一般我應該不當責任編輯了,我也确實很少署責任編輯的名,我主要是做三審的,但實際上很多稿子我看得會比一審還認真仔細,在這個過程裡面,我會不斷地跟一審、二審來溝通,跟他們交流。這樣的做法也是我們十月文藝社的傳統,每一代編輯都會注意以傳幫帶的方式将自己的經驗傳授給新一代編輯。
《出版人》:說回這個計劃本身,會上說的從作家創作、編輯出版、宣傳推廣、成果轉化和對外譯介這幾個方面,去幫助我們完成一部書的推選。您最感興趣,或者覺得最需要支持的是哪個環節?
韓敬群 :這一次作協的計劃有一個區别于以往的特點,就是以前的計劃都是跟作家簽,主要都是用于他們的創作過程,比如說支持他們深入生活、補貼他們創作,類似這種的。這一次敬澤主席在設計這個方案的時候,他就非常明确地意識到要加大這些作品的傳播力度。
我們跟中國作協的想法也是一樣的,我感興趣的也是在宣發的這個環節對我們的幫助,實際上6萬塊錢用于宣發還是可以做一點事的。
《出版人》:關于宣發,您怎麼看待現在出版機構五花八門的新媒體營銷手段?包括對作家的運營,為作家運營他的新媒體賬号等等。
韓敬群 :最近我去拜訪了原來商務印書館的老總于殿利老師,他寫過一篇文章,其中就提到了出版的本質和核心的問題。現在各種新的手段,比如說聽書,比如說短視頻,類似這種,出版人不能視而不見,還是應該把它作為一種新方式、新手段去利用,來擴大書的影響。但是一定不要忘記它們本身不是出版,出版是有邊界的,你一定要知道邊界在哪裡。這是于老師的洞見。
所以我覺得出版人永遠要守住自己,你最核心的是什麼?就是傳承思想,傳播文明。像我們作為文學工作者,也是這樣的,傳遞美好的文字,美好的思想,這些是最核心的工作。你說到的這些事情,我覺得它們都隻是一些手段,也可以嘗試,但我們不要在這種嘗試裡面迷失自己。
類似于打理作家公衆号這種事情,我個人可能有保留看法。當然這不是常态,比如說莫言老師,他變成偶像了,餘華這樣的,變成偶像了,我想這可能是一個自然的結果,并不是他們寫作的目的。作家寫作的目的不是成為偶像。
類似莫言、餘華這樣的作家,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明星化、偶像化了,如果有人幫着他們運營微信是很自然的一個事情。但比如徐則臣目前他就肯定用不着對吧?我想喬葉肯定也用不着讓人幫她打理。作家的天職還是寫出好作品。
《出版人》: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可能通過那樣的方式,可以更接近讀者,最終表現在銷量上,作用也會比較明顯。
韓敬群 :現在公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我不清楚,從銷售的角度來說,的确是有很多很新的方式,很微妙的一些東西在推動市場。
那天路金波坐在這兒跟我聊,講到跟莫言有關系的一件事兒。他說《晚熟的人》剛做出來的時候,銷售就一二十萬冊左右,後來也不是他的公号幫了忙,就是很偶然的,抖音短視頻上的一句話把他這本書炒起來了,特别有意思。這句話寫的是:晚熟的人是善良的人,而且都是被催熟的。這句話一出來就把這本書的銷量翻了上去。
《瓦爾登湖》
在那之前我可能想的不太多。現在發現,這實際上就是廣告,一句精彩的廣告語。其實我們一直以來也在做這樣的事兒,比如說腰封,不就是做廣告?我也體會過這種作用。比如說我們的《瓦爾登湖》,王家湘老師譯的,曾經賣得特别好,現在賣得也不錯。這個書的版本那麼多,為什麼我們的賣得很好?當然首先是王老師譯得好,其次讀者也被腰封上一句話打動:為生活做減法,為思想做加法。當時很多人喜歡這句話,然後去買書。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我們經過何懷宏先生的同意,拿了他當年寫梭羅的一篇文章作序,那篇序寫得非常好,加上翻譯也好,所以最終這個版本銷得很好。
《出版人》:十月文藝出版社有單獨的營銷部門嗎?什麼情況下會下大力氣、花大價錢去做營銷?
韓敬群 :我們有專門的營銷部門,而且都是90後的年輕人,所以抖音、小紅書這些營銷平台我們也都在嘗試合作。
但一本書生命力有多長、能走多遠最終還是由文本來決定的。我經常跟作家講,你的作品如果是一個好作品,那就很有必要讓更多人知道你的好,但是如果這個作品還不夠理想,我不太會去想盡辦法讓滿世界皆知。
《出版人》:除了宣傳推廣之外,對于這個計劃重點提到的其他幾個方面,比如成果轉化、對外譯介等,您是如何看的?
《北上》
韓敬群 :影視版權不是一個靠錢來推動的事兒,最重要的還是作品本身跟影視的契合度。有的作品非常好,但是它改編成影視劇的難度會比較大。相對說來,線性叙事、不追求技法難度的作品更容易改編。比如徐則臣的《北上》,雖然影視版權賣出去了,我覺得它不太好改。
然後說到對外傳播,我覺得這個現在可能是中國文學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我們必須透過表面的熱鬧去看,要看到它波濤洶湧的表面以下的實際情況,要看到文學的有效輸出在哪裡。在我看來,能夠真正抵達讀者的有效的文學輸出其實不多,但這一塊也不是錢能推動的。
黎紫書《流俗地》
相對說來文學是容易輸出的一個闆塊,因為文學畢竟表達的是人類共同的情感命運,大家隻是生活在不同的國度,但都在經曆同樣的喜怒哀樂,這些東西一定是相通的。比如黎紫書寫馬來西亞的故事,一樣會感動我們,一個非洲作家的作品也可能會感動我們。所以說文學其實是一個最具有可能性的輸出品種。現在的問題出在哪兒?我覺得原因可能比較複雜,疫情來了之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受到一些阻隔,一些重要的傳播通道也不是那麼通暢,比如說中國跟美國,中國跟歐洲。我個人認為,要實現有效的文學輸出,歐美肯定是重點,隻有先走到歐美去,才有可能真正走向世界。
《出版人》:在對外譯介這一塊,十月文藝出版社或者從您本人的角度來說,有沒有什麼值得業界借鑒的經驗?
韓敬群 :好多年以前台灣的版權經紀人譚光磊就給過我兩個建議,他說第一你們一定要做翻譯樣章,第二就是要讓自己的編輯跟國外的一線編輯多交流。
第二個建議現在當然很難操作了,但是他的第一個建議我們一直堅持在做,定期地把自己一段時間裡面比較重要的作品翻譯成樣章,請國外的漢學家來做。有了樣章做基礎讓人家來判斷一部作品是否值得引進就有了依據。
我們也在努力通過一些渠道、一些朋友去推薦一些作品。我希望中國的作家走出去,但也别太委屈自己,輸出的出版社大體上要跟自己的文學地位相匹配,但這一點實現起來非常難。
《出版人》:所以說,未來十月文藝出版社應該還是會在作家創作、編輯出版、宣傳推廣這幾個方面更多的發力對嗎?
韓敬群 :中國作協花這麼大力氣做這麼一個文學支持計劃,而且重點是放在跟出版社的合作方面,我們要珍惜這個機會,持續關注這個項目,支持這個項目。希望我們能團結更多好作家,推出更多好作品,希望有更多新的作品能夠進入到這個項目裡面來。對于我們已經入選的項目,我們一定要把它們做好,盡一切努力不辜負作家的心血力作。
1 END
1
編輯:劉雅
二審:王楊
三審:陳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