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讓手裡的錢貶值,正成為很多人發愁的問題。
前不久,有報道稱有用戶1萬元銀行理财15個月僅賺9元。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有一位女士去年8月,在理财經理的推薦下投入63萬買了一款理财産品。
最近到期贖回,63萬元的理财收益隻有1764元。
如果按照這款理财産品往期4%到5%的基準業績。
本該有收益 2.5到3.1萬元。
理财産品收益低,還不是最慘的。
還有很多人吐槽在銀行理财虧了錢。
有人去年年底買了90萬的銀行低風險理财。
現在快一年了,不但沒賺錢,本金還虧了2萬元。
這款理财到期後能不能賺錢,真是未知數。
當然要清楚一點,即使理财賠錢也是正常現象。
很多人覺得買銀行理财最起碼要保本。
實際上銀行理财保本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理财合同大多會提前告知這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财産品。
不少投資者已經開始意識到,低風險的銀行理财并不是總能賺到錢。
風險和收益總是對等的,想賺取收益,每時每刻都要承擔風險。
市場不再能“躺賺”,對投資者專業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難怪最近不少人選擇提前還房貸。
因為提前還貸反而成了最好的理财。
相比6%的房貸利率,目前商業銀行的理财收益隻有3點多,四大行甚至不足3%。
即使最近降息,大多數城市的首套房利率,剔除利率打折等因素,也可以達到 4.1%。
如果手上有閑錢,提前還貸款真是比購買銀行理财要劃算。
為什麼理财産品收益這麼差呢?
這段時間理财風險的增加是必然的。
它反映出經濟形勢正面臨嚴峻挑戰。
疫情的沖擊,俄烏沖突,還有各種黑天鵝事件,讓整個世界的經濟雪上加霜。
股票或者各種理财産品,底層都是現實中的各種資産。
經濟下行,底層資産的虧損,自然會層層傳導到資本市場。
所以經濟下行的大前提下,理财産品要想獲益肯定更難。
雖然大家調侃提前還房貸成為最好的理财。
但有一個問題,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把提前還房貸當成一種理财方式。
很多人已經還完了房貸,還有更多人買不起房不用還房貸。
那麼随着理财收益不确定性的增加,我們普通人應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不是專業人士,我有三個建議:
第一、如果你沒有時間研究學習投資理财知識,可以通過分散化降低暴雷風險,提高賺錢概率。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多買幾份理财産品分散風險。
比如開頭提到的投資者,60萬的理财如果分成6份,購買不同銀行的不同理财産品。
就能避免某一款理财産品收益虧損的沖擊,賺錢的概率一定會更高。
第二、如果你有時間學習投資理财知識,可以自己操作。
比如通過基金定投,長期堅持下去就能獲得超過理财的收益。
但一定要有不用的閑錢,克服恐懼,堅持執行。
或者投資配置幾支相關性差的基金,定期再平衡,也就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通過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定期再平衡,就是最簡單的股債平衡。
第三、如果你就是對理财不感興趣,也可以把錢買成國債或定期存款,完全避免資本市場的幹擾,專注于投資自己。
表面看,錢生錢的效率不高,但勝在穩定,不會虧本。
在這個穩定的基礎上,投入時間精力金錢,學習一門适合自己的高收益技能。
這相當于通過學習,打造一個真正的“金飯碗”,同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不确定性越來越高的今天,沒人能告訴你哪個選擇更好。
而且對不同的人,選擇是不同的。
比如小白,要分散投資,把雞蛋放在幾個籃子裡,這樣就避免了雞蛋一次被打翻的風險,。
但高手反而要集中投資,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然後看好這個籃子。
又比如對于小白,應該中長線基金定投,或者股債平衡。
但對高手,有可能短線追漲殺跌收益更高。
我們要做的是,通過學習和思考,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選擇,然後堅持下去。
不确定性越來越高,唯一确定的是,如果我們不早點找到适合自己的生财之道,錢很難越來越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