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道有所指?“道法自然”中有一個标點符号逗号,即“道法自,然”,這裡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道德經中的道有所指?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道法自然”中有一個标點符号逗号,即“道法自,然”,這裡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
道,即本體。道和其創生的萬事萬物是區别開的。萬事萬物有生有滅,真常之道是自有永有的。
佛教憨山大師說,《道德經》第一章是總綱。“其五千餘言,所敷演者,唯演此一章而已。”
“道法自,然”,“道”是源頭,萬事萬物是由源頭流出的江河湖海、日月星辰、飛禽走獸;人類是道所創造的創造物之冠。萬事萬物的運行法則都是發自“道”這個源頭,是取法于真常之道自己,所以說“道法自,然”。“道”統轄着萬事萬物。萬事萬物的演化發展、生生不息是自己愛自己的遊戲。
平常我們所說的“自然”是指自然界,而自然界是道之用。
巴哈歐拉:自然界就其實質而言乃是道上帝(道)的名号“制造者”與“創造者”之化身。由于種種原因,這個名号的顯現形式多種多樣,而在這多樣性,有賜予明察之人的諸多征象。自然界乃是這個短暫的世界中自始至終顯示出來的“上帝的意志”及其表現形式。自然界乃是由那位命定者和至為睿智者所命定的“天意”的一種啟示。如果有人斷言說,自然界就是顯示于存在界的“上帝的意志”,那麼誰也不應質疑這種說法。
《道德經》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憨山大師【注解】:此章總言道之體用,及入道工夫也。老氏之學,盡在于此。其五千餘言,所敷演者,唯演此一章而已。所言道,乃真常之道。可道之道,猶言也。意謂真常之道,本無相無名,不可言說。凡可言者,則非真常之道矣,故非常道。且道本無名,今既強名曰道,是則凡可名者,皆假名耳,故非常名。此二句,言道之體也。然無相無名之道,其體至虛,天地皆從此中變化而出,故為天地之始。斯則無相無名之道體,全成有相有名之天地,而萬物盡從天地陰陽造化而生成。此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為萬物之母。此二句,言道之用也。此下二句,乃入道之工夫。常,猶尋常也。欲,猶要也。老子謂,我尋常日用安心于無,要以觀其道之妙處。我尋常日用安心于有,要以觀其道之徼處。徼,猶邊際也。意謂全虛無之道體,既全成了有名之萬物。是則物物皆道之全體所在,正謂一物一太極。是則隻在日用目前,事事物物上,就要見道之實際,所遇無往而非道之所在。故莊子曰,道在稊稗,道在屎尿。如此深觀,才見道之妙處。此二觀字最要緊。此兩者同已下,乃釋疑顯妙。老子因上說觀無觀有,恐學人把有無二字看做兩邊,故釋之曰,此兩者同。意謂我觀無,不是單單觀無。以觀虛無體中,而含有造化生物之妙。我觀有,不是單單觀有。以觀萬物象上,而全是虛無妙道之理。是則有無并觀,同是一體,故曰,此兩者同。恐人又疑兩者既同,如何又立有無之名,故釋之曰,出而異名。意謂虛無道體,既生出有形天地萬物。而有不能生有,必因無以生有。無不自無,因有以顯無。此乃有無相生,故二名不一,故曰,出而異名。至此恐人又疑既是有無對待,則不成一體,如何謂之妙道,故釋之曰,同謂之玄。斯則天地同根,萬物一體。深觀至此,豈不妙哉。老子又恐學人工夫到此,不能滌除玄覽,故又遣之曰,玄之又玄。意謂雖是有無同觀,若不忘心忘迹,雖妙不妙。殊不知大道體中,不但絕有無之名,抑且離玄妙之迹,故曰,玄之又玄。工夫到此,忘懷泯物,無往而不妙,故曰,衆妙之門。斯乃造道之極也。似此一段工夫,豈可以區區文字者也之乎而盡之哉。此愚所謂須是靜工純熟,方見此中之妙耳。
——摘自《老子道德經解》明建邺憨山道者德清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